湖北文理學院政法學院 王晨苗,李竹穎
新時代,社區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面臨著更加復雜多樣的社區治理情況。XR社區位于高新區肖家河街道,是第一批征地拆遷集中安置農轉非居民小區之一,社區環境臟亂差,人員構成復雜,社區問題層出不窮,傳統方式已經不適應社區治理現狀[1]。在這樣的情形下,街道領導、工作人員和社區群眾群策群力、大膽嘗試,XR社區的基層治理經歷了探索、推進、提煉三個階段,10年形成“一核雙驅三治”的社區治理模式。這一基層治理模式大大改善了社區的環境,將原本臟亂差的社區變成了干凈整潔、和諧美好的社區,不僅提高了城市社區治理水平,也為城區社區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社區概況:XR社區面積約0.3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舊院落社區,轄區院落46個,其中自管院落31個,單位宿合、物管院落15個;居民人口以農轉非和城市拆遷居民為主,常住人日12663人,戶籍人口6105人,轄區內有部隊、駐區單位15個,大小商家店鋪450余家,社區內共有大小街道15條。社區黨委設院落黨支部19個、“兩新”黨支部5個、直屬黨支部1個,社區現有在冊黨員387人。近三年引入專業社會組織48家、駐地社會組織6家,自組織12家。XR社區始終堅持“一核雙驅三治”的社區發展治理模式,一核:以黨建為引領,雙驅:參與驅動、創新驅動,三治:法治、德治、自治。社區先后獲得“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區”稱號,成功創建成都市外籍人士服務中心。
XR社區始終以“訴求精準滿足,服務高質供給、設施優質共享”為目標,不斷創新基層治理工作方法,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構建幸福興蓉。
一是居民自治樣板間是社會組織發展的基礎。XR社區從2010年開始探索居民自治體系,搭建“三駕馬車”組織架構,制作“院落公章”,將認證權限下放給院落議事會,成為全國第一個有“院落公章”的社區,賦予院落收集社情民意、提議權、自治事務決議權等權限。持續完善基層保障體系,建立務實的群眾工作機制,搭建三個“溝通渠道”網格化服務、“雙報到”“兩上兩下”,積極探索打造“一站式”、延時、錯時、預約、網絡等全天候服務的社區綜合體,營造一個有溫度的社區,為社會組織發展打下良好的居民基礎。
二是打造社會組織發展平臺。依托XR社區成立社區發展治理實踐中心,構建社區社會組織“雙創”孵化地。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和自治組織。開展土化、契合民情特色的活動融合社區居民需求推進社會組織發展,如舉辦社區燈會、引進專業社會組織開展城市院落生態農耕實踐等,挖掘本土公益人才,促進社區社會組織、自治組織的專業培育和內生成長,近四年引入專業社會組織48余家,駐地社會組織6家,培育孵化文體、公益、互助等各類自組織12個,各負其責、有效合作,充分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三是吸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截至2021年3月底,XR社區整合相關業務口資金、社區治理保障資金等累計近260萬元,完成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自治組織等參與的大小項目48個。四年來開展各類大小活動3800余場,先后建立居民活動報名微信群3個,群內居民1400余家庭,活躍度90%以上,各類活動的開展獲得居民廣泛認可。
四是校地合作,專業先導,共駐共建。鏈接資源,XR社區相繼成為西南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社工專業教學實踐基地、西南石油大學社會工作校外實訓基地,XR社區與高校合作力求合力探索出專業社工、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機制優化的創新路徑,對于XR社區的社區發展治理工作和對口學校專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是率先成立社區微基金。2017年,XR社區和成都市慈善基金會簽訂《成都市慈善總會社會專項慈善基金社區慈善微基金合作協議書》,率先成立了XR社區微基金,下一步將逐步推動其余社區院落基金整合為社區基金,為社區自治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拓寬社區基金籌資渠道。盤活社區資源,利用資源換服務、公益帶市場的模式。社區把公共配套空間引入幼兒托管、文化服務等第三方服務,并約定將經營所得按10%比例捐贈給社區基金,既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專業的無償或低償服務,又拓寬了社區基金募集渠道。截至2021年3月底,XR微基金自籌資金11.27萬元,其中95%以上來自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和個人捐贈。
下一步計劃撬動更多資源、資金進入社區營造、社區微更新、黨建引領、居民服務等公共服務和公益服務領域,以小微資金的項目化運營引導更多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服務。
大力引入市場化社會企業。在XR社區率先試點,通過引入童萌、金筆世家、吾桐法式刺繡等社會企業,提供幼兒托管、文化服務等社區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以外的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通過培育新經濟、新業態和新場景,繼續推動多方參與,引導社會組織協同聯動地,營造“宜創新、宜創業”的雙創生態,提供本土就業服務等舉措,構建活力多元的產業新場景。
一是社創中心二樓青年開放空間打造。引入“大城小村”進行打造運營,為社會組織和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平臺。用多元有趣的方式將建筑、規劃、藝術、社工、影像等專業的社會組織引入社區,開展培訓和在地實踐,為社區營造項目、社區對口扶貧村輸送專業的青年人才力量和社會創新項目。培育本地青年志愿者隊伍和本地居民,人人成為社區規劃師,為社區注入新活力。
二是老舊房屋活化利用,增強自主造血功能。將興蓉南三巷6號社區閑置門面打造成為“蘑菇小屋”無土栽培室;將維信廣場、老協陣地升級打造,成為多功能“小憩茶館”等老舊房屋活化利用項目。為社區內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機會,由社區社會組織和院落自治組織分工協作,進行日常管理,并利用自制酵素對可食地景進行養護,收入用于黨建活動的宣傳、開展和院落微治理、微更新改造,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增強自主造血功能。
三是整合三大空間,引入優質社會組織,引入公益帶市場,豐富和升級社區商業。在興蓉綜合體、社創中心、維信廣場全面推進業態,以“公益帶市場”的模式(即利用社區公共配套空間引入優秀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培育社區自組織,開展各類惠民項目,并約定將所得按10%比例捐贈給社區基金,既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的無償或低償服務,拓寬社區基金募集渠道,又保障了社會組織自主造血功能),這種模式兼顧居民需求和市場邏輯,圍繞生活服務領域發展“020+社區”、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培育社區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新場景、新業態。2021年準備引入培育10個公益項目,構建鄰里互助的社區消費場景。實現黨建引領,多方參與,讓居民成為“社區合伙人”,充分參與社區發展治理,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主體結構體系包括“黨(黨委)、政(政府)、企(市場力量)、社(社會組織)、民(廣大民眾)媒(傳統與新型媒體)”六位一體,[2]基層黨組織引領、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居民協作是基層社區治理建設的驅動因素。
基層黨組織是政府與社會的橋梁,是社區事務的主要領導者和民眾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也是黨建引領社會活力的重要制度載體[3]。XR社區建立以黨支部為龍頭的“三駕馬車”組織架構,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建立務實的群眾工作機制。院落里的黨員是社區骨干,但不行使決策權,以黨員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以黨建引領社區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社區治理。
社區社會組織是公民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在推動社區發展治理創新、鏈接社區資源、凝聚社區力量等方面能發揮積極的作用。XR社區通過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和自治組織,各負其責、有效合作,充分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另外社區社會組織與其他社會力量相互協助,在社區內開展本土化、契合民情特色的活動,將社區居民需求與社區組織發展融為一體,推動構建和諧社區。
(1)XR社區制作“院落公章”,賦予院落收集社情民意、提議權、自治事務決議權等權限,社區按規則辦事,讓社區居民做主自己的事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并有決策權與監督權,做到“法治、德治、自治”合一。
(2)XR社區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小程序及群聊等平臺,宣傳社區理念和公共性營造,引導居民參與公共事務[4]。社區社會組織與其他社會力量相互協助,挖掘社區骨干與志愿者,帶動社區居民行動起來參與社區事務,培育和提升居民意識,在社區內開展適宜不同群體參加的群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