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貝貝
(河南大學 河南·開封 475000)
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需要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根基,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出優秀的有潛力的足球人才。起源于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齊國臨淄的古代蹴鞠運動,其形成、發展以及衰亡的歷史演變對現代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發展一定具有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蹴鞠在漢代時期,除了是老百姓們的日常活動外,也是統治階層對士兵進行訓練的一種方式,因而以“武勇”作為漢代蹴鞠的代表性特點;到了宋代,蹴鞠不僅自身的內涵受到了儒家思想和統治階層的影響,民眾對蹴鞠運動的認識越來越偏離最初的定位,武勇的精神內涵逐漸被以表演、展示為主要內涵的形式所替代,失去了其獨有的含義,充分地表現在宋代鼎盛過后迎來的迅速衰落。到了元明清時期,蹴鞠的內涵已經被完全丟失,甚至淪為取悅他人的表演,受到了英國傳來的現代足球運動以及其他一些運動項目的排擠,從而使這種蹴鞠形式遭到統治者嚴令禁止,最后在清代末期完全消亡殆盡。
一項運動的意義和內涵是它存在的靈魂,是持續流傳發展的關鍵,是區別于其他項目而存在的本質原因。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豐富、歷史淵源,正是因為明確奧林匹克精神、文化和內涵,才使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從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消亡中重新發展起來;正是因為現代馬拉松運動中人們表現出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永不服輸的意志、頑強拼搏的思想,才賦予了馬拉松運動本身更深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在校園足球開展過程中應注重校園足球基本概念和內涵的研究,結合校園足球發展的實際,明確其獨特的本質特點,找到具有我國校園足球特色的準確可行的發展道路。
此外,宋代蹴鞠由于受到了統治階層喜愛和支持,參與人數眾多,運動氛圍被推向了熱潮,不僅促進了蹴鞠運動本身的發展,還促進了當代經濟的繁榮,滿足了個人、社會以及國家的需要。因此,在校園足球開展之前理應先正確梳理體育強國理念,了解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在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路上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明確體育強國必須建立在大規模體育人口的長期支持的校園足球文化的大環境的氛圍的基礎上。但是,2021年5月11日發布的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是14.1178億,而我國在2020年國際足聯的數據中現有的足球人口僅有2616.63萬人,我國人口基數大,相對地足球人口仍然呈現出匱乏趨勢,這無疑不是需要盡快分析研究找出解決辦法的問題之一。近幾年,校園足球在國內開展的如火如荼,校園足球文化在傳播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營造校園足球文化就是讓兒童少年從小處于足球發展的大環境中,讓學生們從小理解體育強國內涵,樹立體育強國思想、感受足球運動精神、培養足球愛好,充分為中國足球未來發展奠定后備人才。
蹴鞠技術在漢代時簡單、易學,才得以成為老百姓們的日常活動。在唐代發明了充氣球后,使得蹴鞠的技術變得復雜、多樣,促進了宋代花式蹴鞠比賽形式的出現。同時,由于球體在宋代時改良的更加輕盈圓滑,蹴鞠的技巧性要求更高,促進了單球門比賽間接對抗性的發展方向。由此可見,技術要在比賽中得以展現,才有了他存在且一直前進、改進的意義。因此,現代足球教師在進行足球教學過程中,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技術訓練切實結合比賽實際,教給學生能在比賽中用到的技術、技能,使日常的技術訓練在比賽中得以檢驗。除了正規的足球賽,花式足球作為足球運動發展的一個分支,能夠充分展現個人技巧的足球玩法。因此,適當開展青少年花式足球比賽,能夠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熱愛,打破單一乏味的基本功練習,有效促進了青少年練好扎實多樣的基本功和各種能夠在比賽中展現的花樣動作,在提高個人技術方面有很大成果。“訓練來源于比賽”,是中國足協在d級足球教練員培訓班中一直倡導的理念,也應該體現在校園足球教學中。1895年顧拜旦的一位密友迪東提出。奧林匹克的格言:Faster,Higher,Stronger.(更高、更快、更強)給現代運動項目的技術定了高標準,我們現代校園足球運動也應該秉持這一思想,做到在技術、動作的發展方面更加科學、快速、有效。
唐宋之前蹴鞠的比賽形式簡單容易對場地的要求不高,百姓均可參與進來,從宋代改變后的花式蹴鞠形式拋棄了原本的激烈競技性而以技巧性為主,蹴鞠比賽成為了一小部分人的運動項目,很多沒有接受過蹴鞠技巧性訓練的老百姓很難再參與到此時的蹴鞠比賽中來,普及程度大大降低,老百姓們從直接參與者轉變為了球場外的看客。
因此,在正規足球比賽的開展之余,花式比賽的形式有利于學生足球技術技巧的學習,而且對場地要求不高,每人平均一兩平方米的地方便可開展。讓每個熱愛足球但無場地可用的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到足球比賽中來,在比賽中感受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收獲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悲傷以及體會足球的魅力。比賽形式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可以多樣化,在保證比賽形式科學性、趣味性、合理性、大眾化的基礎上,結合校園足球發展的需要,豐富開展形式,與時俱進才能達到持續的發展。
從漢代的12個土坑作為鞠室的場地到唐宋時期的單球門場地、雙球門場地以及白打形式的固定傳球路線和每個人各自不能出線的場地,不同的場地可以滿足參與者參與運動希望達到的不同的需求。例如雙球門的場地將激烈的對抗性推向了活動的最高點;單球門的場地著重用來表現參與者高超的踢控球和射準的能力;白打形式的場地比起其他場地讓比賽更加隨意,一到十人都可開展,在展示個人的技術的同時增加了比賽的趣味。但是場地的變化所帶來的技術方面的高要求,導致很多沒有接受過訓練的老百姓無球可踢,無場可用,從而間接丟失了蹴鞠運動的民眾基礎。
推廣校園足球,目前最缺德資源是場地,孩子們沒有踢球的地方,我國人口基數大,足球場地不足是一直以來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如今,隨著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增加,參與人數逐年遞增,學校足球場地以及器材設施匱乏成為制約校園足球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在國家、社會給予資金支持建造更多更標準的足球場地之外,合理將學校資源多元化,發掘出多樣化的足球場地,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另一條途徑。
蹴鞠發展到南宋時,踢球藝人有了專門的團體組織,稱為“圓社”又名“齊云社”,意思是宋代踢球的團體。而且許多歷史文獻上都有“天下稱圓社”的記載,由此看來,圓社是全國性的踢球組織。在《蹴鞠譜》中提到,圓社的工作職責有:對外進行宣傳,發展組織,組織蹴鞠競賽,給蹴鞠藝人評定技術等級等,從中可以看出,“齊云社”或“圓社”相當于現在的足球俱樂部。不論是現代的足球俱樂部還是足球社團、校隊,都離不開足球教師的引導和培養,足球教師在校園足球發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當前,不僅要盡快解決一些偏遠地區學校缺乏足球教師的問題,還有迫切地目前一部分學校已有的足球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足等問題。在這基礎上,足球教師應定期參加相關培訓,不斷提升理論、技能、教學水平,促進不同地區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優劣互補,切實為提高青少年運動員足球運動水平打好基礎。
此外,我國古代原始落后的科技水平降低了比賽規則執行的權威性,降低了比賽結果的準確性,更達不到分析每個參與者在技術、體能等方面的要求,從而限制了蹴鞠運動的發展,僅能作為一種娛樂活動存在于民眾生活之中。如今,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科技的進步使足球教師、教練員可以通過分析隊員的各項數據指標,合理把握隊員的身體狀態以及比賽中的細小問題。將訓練、比賽數字化,有利于教練員實時監測運動員的心率,合理安排間歇時間以保證訓練效果最優化;有利于教練員對隊員在比賽中的各項數據(例如:平均心率、跑動路線、最遠距離、沖刺速度、位置分布等)進行分析,總結比賽,安排恢復訓練,調整下一階段訓練計劃。目前,在部分地市數字化數據已經被應用在“滿天星”訓練營中,有利于更好、科學地甄別出優秀有潛力的足球人才,為中國競技足球人才的發現和培養提供一條新的道路。
我國古代關于蹴鞠的政策僅僅來源于統治階層對蹴鞠的認識,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方向的正確性、內容的契合度、效率的高低都是影響蹴鞠運動發展的因素。而且,政策是自上而下的一種傳播方式,一層一層影響著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現代我國十分關于青少年校園足球的政策實施,先后頒布了《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加強社會足球場地對外開放和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關于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區)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政策,成為了現代足球運動發展普及的有效助推器,但在真正實施過程中會出現理念傳達不精確、省級或市級領導對政策的領悟不足導致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開展的足球活動過分形式化等問題,因此應該加強對政策實施過程中所出現問題的及時分析研究,地方政府要配合教育部門落實好校園足球的開展,在校園足球開展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制度,使得校園足球得以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