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穎 陳淵青
(深圳市南山區醫療集團總部 廣東·深圳 518053)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全黨全國人民卷入了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作出了“全國一盤棋”的疫情防控部署,舉全國之力抓好疫情防控,落實“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要求,有效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并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
深圳是經濟特區、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三區疊加一線城市,并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是連接香港和內地的紐帶和橋梁。深圳水陸空鐵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同時也是外來流動人口最多的城市。這些都對深圳的疫情防控提出了巨大挑戰。深圳市南山區位于深圳市中西部,是深圳的科研、教育、體育中心。南山區地理位置特殊,東南隔深圳灣與香港元朗比鄰,西南隔珠江口與澳門、珠海相望,區內的蛇口碼頭有通往港澳和境外的客運輪船。作為南山區1號重大改革項目——南山區醫療集團在疫情防控中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了整合型醫聯體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政策優勢和管理一體化、服務一體化的機制優勢,為180萬南山人民筑起了阻遏病毒傳播蔓延的鋼鐵長城。南山區在集中隔離酒店醫學觀察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舉措,本文總結如下,以期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起到借鑒作用。在疫情發生后,深圳市南山區截至2020年8月12日共設置隔離酒店33間,房間總數2537間,集中醫學觀察人數30703人,進行咽試子44806人次,發現轉運陽性病例43例,未發生交叉感染和醫務人員感染。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國際公認的傳染病防控三大措施。鑒于新型冠狀病毒的強烈傳染性,為減少聚集性病例發生的可能性,對潛在傳染源的管控尤為重要。因此,應科學選擇固定場所,把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和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集中起來進行隔離醫學觀察。這一舉措不僅能夠保障被隔離人員的生命健康,也能對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起到防護作用。
區愛衛辦負責組織開展隔離酒店的預防性和隨時消毒工作。區慢性病防治院作為區疫情防控工作集中隔離酒店健康管理主體責任單位,承擔全區集中隔離酒店的統籌管理職責;負責駐點酒店現場的醫學觀察保障的統籌協調工作,每天對觀察點進行巡查,保持24小時可聯系狀態,有異常情況立即處置應對;負責上報駐點酒店陽性檢測病例疫情信息至區疾控中心,配合區疾控中心在集中隔離酒店的調查工作;統籌負責全區集中隔離觀察人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落實一人一檔的要求,牽頭對全區集中隔離酒店心理咨詢師進行培訓和技術支持。區疾控中心負責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酒店的管理工作;負責重點人群集中隔離酒店現場醫學觀察保障工作的統籌協調,每天對觀察酒店進行巡查,保持24小時值守、手機保持可聯絡狀態,有異常情況立即處置應對;負責全區重點人群集中醫學觀察工作的技術支持;負責新設隔離場所的選點、通道設計的技術支持;負責集中醫學觀察酒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評估;負責牽頭處置醫學觀察酒店陽性檢測病例的應急處置;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酒店的終末消毒。各駐點醫療機構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的健康監測和醫療保障工作,在區慢病院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管理和巡診工作;負責解決和保障觀察對象的特殊醫療需求,如特殊病人的藥品提供等;區屬三家綜合醫院負責組織專家開展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酒店巡診工作;隔離人員第一天入住酒店時,給每位觀察對象派發《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告知書》;負責對觀察對象進行新冠肺炎咽拭子、血清樣本采集和檢測工作,如駐點醫療機構無法開展實驗室檢測,轉送至區疾控中心;負責對觀察對象是否為不適宜集中隔離人群進行判斷,對需要120轉醫院診療或住院的,報現場協調指揮專班同意后撥打120,與專班人員共同護送至收治醫院,并與醫院做好患者的交接;負責撥打120,轉運陽性病例至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深圳市陽性病例指定集中救治醫院)。區衛生監督所負責對觀察點進行巡查,保持24小時可聯系狀態,有異常情況立即處置應對;開展觀察點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管工作;監管觀察點的傳染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
根據駐點醫學觀察酒店實際情況充實醫護人員和公衛人員,切實做到臨床醫生、護士和公衛人員24小時值班。定期組織對駐點醫務人員開展急救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配置充足的血壓計、聽診器、除顫儀、便攜式心電圖機、氧氣袋(瓶)、急救箱等基本急救設備和藥品,確保隔離人員出現身心意外情況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應急處置。
對每一個隔離人員建立心身健康風險評估檔案,詳細詢問記錄病史,摸清有無基礎性疾病及心理健康問題。對每位隔離人員每日進行醫學巡查,并詳細記錄心率、血壓、心肺和神經系統體格檢查情況,特別注意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篩查,同時動態掌握隔離人員心理情況。對發現異常的隔離人員要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針對性地開展健康干預,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情況嚴重的及時會診或轉診。對有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人員提供個性化的心理干預和援助。各集中隔離酒店實行“日報告”“零報告”,每日上報隔離人員身心異常情況。
醫務人員進行健康監測時采用二級防護,與隔離人員保持1米以上距離。工作人員進入隔離場所和房間,應戴醫用外科口罩。消殺人員對觀察對象區域進行消殺時采用二級防護。脫防護服的場所、順序、行走路線等嚴格設計以防止人員污染及病原擴散。轉運病人或因其他工作需要與隔離人員近距離接觸時,佩戴N95口罩。采樣、流行病學調查等其他工作防護標準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工作人員在辦公區域時戴醫用外科口罩。每次接觸觀察對象后立即清潔雙手(流動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
強化三級督導檢查:區衛生健康局領導班子成員按街道掛點包片,每周至少對集中隔離酒店進行兩次巡查督導。衛生系統內各單位主要領導每周至少進行兩次巡查,分管領導每周至少進行三次巡查,保障各觀察點隔離人員從登記入住、采樣檢測、健康管理全流程通暢規范有序。區屬各醫院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安排救治隔離人員,確保隔離人員第一時間送醫、第一時間救治。進一步加強集中隔離酒店的安保力量,有效杜絕安全隱患。
南山區將集中隔離的人群分類,根據人群分類隔離酒店分類設置。將集中隔離人群主要分為:(1)密切接觸者;(2)有國內高風險地區旅居史者;(3)流浪乞討人員;(4)境外旅居史者;(5)深圳大學師生;(6)其他。
南山區將各隔離酒店內的隔離人員分為一般人員、重點人員(14歲及以下未成年人、70歲以上老年人、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孕產婦、有基礎性疾病等)、精神疾患人員,入住酒店時進行分類標識:紅(精神疾患人員)、黃(重點人員)、綠(一般人員),做好隔離人員的隱私保護。
(1)集中隔離酒店醫療組。
南山區的集中隔離酒店醫療組包括臨床醫師、護士、心理咨詢師、公衛醫師至少各1名,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可增減各類醫務人員。醫療組實行24小時值班制,主要負責對集中隔離場所隔離人員進行日常巡診、采樣及心身健康風險評估工作。
(2)巡診專家組。
組建了各相關臨床科室的副主任醫師以上專家組,每天對各家集中隔離酒店巡診。
(3)應急搶救專家組。
組建了包括急診科、呼吸科、心內科、內分泌、重癥醫學科等科室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家組,應對突發衛生事件的搶救工作,并負責對駐點醫療組急救技能培訓和考核。
南山區對隔離酒店的管理傾注人文關懷,對隔離人員的管理以人為本,施行“安心行動”對隔離人員進行人性化關愛。對集中隔離人員,重點是有既往精神病史者、情緒激越者、有自殺風險者,以及70歲以上老年人、14歲以下未成年人、孕產婦、患有基礎性疾病等人員,根據不同隔離階段,實施標準化、規范化、特色化的關心關愛服務,具體內容包括“九個一”措施。
(1)建立一份個性化檔案。全面了解隔離人員的工作、家庭和生活狀況,精準掌握需求。開展健康情況評估,實施“一人一檔”。同時,組織隔離人員填寫集中隔離訴求調查表,以便開展個性化定制式服務。
(2)發放一張溫馨提示卡。每個房間發放一張溫馨提示卡,內容包括集中隔離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醫療、餐飲等相關服務的聯系電話。
(3)配送一套“安心包”。根據不同類型的隔離人員,相關房間配備不同系列的“安心包”。其中針對重點人員,配置“健康包”,主要包括醫用外科口罩、免洗手抑菌凝膠等。針對未成年人和孕產婦,配置“少兒包”和“孕育包”。
(4)贈送一個盆栽或金魚。
(5)每天開展一次“123”系列健康管理。四人工作小組每天醫學巡查不少于一次,每天測量體溫不少于兩次,關心問候不少于三次。
(6)提供一份備選菜單。
(7)每天提供一份新鮮水果。
(8)隔離期間適時舉辦一場主題活動。結合酒店實際情況,適時舉辦各類線上主題活動,比如開展視頻征集活動、健身工作坊、攝影作品展、任務探索、生日小驚喜等活動。同時,協調酒店開放電視付費頻道,滿足隔離人員的娛樂文化需求。
(9)隔離后給予一次溫馨祝福。各每位隔離人員發放一張祝福卡,指導隔離期滿人員根據社區安排,配合做好各項防控措施。同時,動員其參與防疫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從2015年起,深圳市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的政策,在各區探索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基層醫療集團模式,將其打造成為管理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豎立了各種整合型衛生健康體系的典型示范。南山區醫療集團是深圳各區醫改中改革最為徹底、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典型。
南山區首創“1+C+N”醫療集團整合模式,“1”為南山區醫療集團總部,南山區委區政府將其設立為區級事業單位最高行政管理級別正處級單位;“C”為集團成員單位,區屬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包括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南方科技大學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慢性病防治院;“N”為轄區其它醫療衛生機構,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深圳大學總醫院等高水平醫院及社會辦醫療機構。集團各社康中心定位于“基層”,醫療機構定位于“標桿”,區醫療集團作為連接“基層”與“標桿”之“彩虹”,科學規劃和布局區域醫療資源配置,建立引導公立醫院主動下沉資源與社康中心分工協作機制,構建國際一流的整合型優質醫療服務體系。這一醫改模式的實踐廣獲贊譽,近期被國際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收錄報道,受邀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基層衛生管理人員職業化培訓班”、國際全科醫學高端論壇、人大舉辦的“先行示范論壇”等平臺上介紹經驗,得到“學習強國”平臺、深圳特區報、深圳特區報、南方日報等20余家媒體廣泛深度報道。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以“廣東深圳:補短板強基層,加快實現‘病有良醫’”為題對集團進行了報道。集團建設成效得到國家衛健委點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南山區醫療集團統籌協調全區醫療資源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全面實施聯防聯控,充分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全國一盤棋”的疫情防控部署。醫療集團各成員單位形成合力,共同筑牢疫情防控防線。南山區醫療集團調動全區81家社康中心的1300多名醫護人員,積極承擔了發熱病人預檢分診、醫學觀察點酒店管理、密切接觸者轉運、社區三位一體防控排查、居家隔離追蹤等工作,深入社區對健康管理對象進行全面排查,建立從口岸、高速公路到家門口的“防疫線”,為疫情防控的“五早”發揮重要作用。南山區醫療集團編寫完成深圳首個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集,對防控工作進行了梳理、總結,為今后處置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等防控工作提供了參考。
南山區在全市率先建立發熱門診診療中心,建立了南山區“小湯山”。在全市率先啟動居家隔離人員100%核酸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成功完成了“歌詩達·威尼斯號”郵輪的6222名旅客處置與148名人員的酒店隔離醫學觀察,成為世界疫情期間郵輪處置的壯舉。實施科技抗疫,人工智能“覓決系統”實時監控疫情變化。在全市率先開設了獨立的“復工復產門診”。對疫情防控相關的安全隱患進行清單式排查。社康主任兼任學校的健康副校長,指導校園疫情防控,為師生安全復學保駕護航。制作了三期由區委書記親自命名的原創科普視頻《姚醫生對你說》,通過區各社康中心多媒體屏幕、微信公眾號、健康醫生微信群進行廣泛的健康教育,指導市民做好家庭防護、工作區域防護和醫學觀察期間的注意事項。深圳市能教中心將其作為防護措施指導在全市范圍推廣,同時推送至國家衛健委官方公眾學習平臺。
其中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理工作中,對酒店和隔離人員科學進行分類,對全區醫療資源進行了合理調配、分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精準防控措施。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無論是前期的國內疫情防控階段還是目前進展中的涉外疫情防控階段,南山區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工作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原因主要在于南山區的醫改成果——南山區醫療集團充分發揮了整合型醫聯體的功能優勢,完善了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了疫情防控的制度保障、組織管理、人員配備和職責分工。在南山區醫療集團的統一調配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院、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各醫療機構、公安部門及酒店、賓館等單位都參與到了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工作中并承擔相應職責,確保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
疫情形勢的變化會對集中隔離酒店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需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工作預案和常態化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