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正
(國網沈陽供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3)
電力資源已廣泛地滲入到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社會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均離不開電力資源的大力支持。新常態背景下,人們對電力資源環保性與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力企業在生產與輸送中,逐步加大了先進電力工程技術應用力度。這不僅可以提高電力企業供電質量,也可以提高客戶的用電滿意度,進而提高電力企業市場競爭力。以下內容分析了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價值與常見的電力工程技術。
技術輔助建設,對于智能電網建設亦是如此,如何借助于電力工程技術的優勢來實現電網建設的智能化則尤為重要。當前電力工程技術滲透到了電網建設的各個環節,全力支持和配合電網建設的智能化,下面結合工作經驗對具體應用展開探討,嘗試分析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價值。
新時期,智能電網建設工作受到了電力公司乃至社會群體的廣泛重視。為了推動智能電網建設工作高效進行,電力企業逐步加大了電力工程技術引入力度。通過科學合理地應用電力工程技術,有助于實現數據自動化收集,并加大了用電人員動態化管控力度。在實際應用中,電力企業需要動態化監管電力工程技術具體應用情況,結合工程建設實踐,將影響電力工程技術應用成效的不利因素有效規避掉,實現遠程監控、遠程操作、遠程管理等,最終促進智能電網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在傳統的電網管理工作中,技術人員面對繁雜的電網數據收集工作與整理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并且整體的工作效率較低。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將技術人員從過往繁雜重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并有效確保了數據收集成效。在智能電網建設期間,科學合理地配置電力工程技術尤為重要。此外,結合設備類型與性能差異等因素,科學合理分類電網數據,可以高效完成電網數據歸檔等工作,從整體上提高電力系統工作效率與質量。
就當前來看,我國電力系統的輸配電能力與實際需求還是存在一定差異,不能滿足環境變化和用戶需求變化。因此要逐步根據時代發展來提高智能化水平,那么電力工程技術則可以更好地輔助其實現這一目標。例如智能電網監控系統的出現就可以很好地提高監控能力,實現遠程監控與管理的可能,降低電網輸配電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提升輸送電過程中的安全系數。
電網系統涉及到的內容和負責的區域比較大,因此在運行過程中出現資源浪費也是常有之事。在低碳節能的今天我們必然要考慮資源的節約,因而利用高效的電力工程技術是積極響應這種發展口號的體現。例如,太陽能技術的引入可以讓電能來源更加多元化,實現電網運行效率,同時還可以對可再生資源進行收集利用,實現整體調度。在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發揮電力工程技術的優勢來助力可再生資源的大規模利用。
從目前情況來看,在智能電網建設工作中,所采用的電力工程技術類型具有著多樣性。以下內容結合工作實踐,分析了幾種常見的電力工程技術。
配電(Power Distribution)是為了將配電系統和用戶進行良好鏈接的環節,是電能發揮作用的關鍵,配電技術則可以支持電力系統向用戶分配更加合理、安全的電能。既可以從整體上確保電網穩定、高效運轉,同時也可以加大智能電網建設中輸電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力度。利用配電技術將檢修設備與運行設備以明顯標志隔開,確保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的二次繞組安全接地,助力智能電網建設。
在現實中,若智能電網出現故障,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會及時對故障問題進行分析,并作出相應的反應,通過下達指令,協助維管人員做好故障排查與維修工作。但是這種過程中就會涉及到人力、物力的使用,甚至還可能出現一些危險狀況,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是智能電網監控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自動執行監督控制模式,這樣既可以在發現問題的第一時間予以解決,同時也可以降低工作人員參與的概率,提高監督過程中的安全系數。此外,智能電網監控技術可以高效快速地收集電力系統各個環節的數據信息,為集中控制電網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此項技術在發電環節、輸電環節、變電環節與配電環節均起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發電環節智能電網控制技術可以對監控機組狀態、功率參數指標等進行動態化監管,并有效調整發電力、頻率與無功功率。其次,通過將智能監控技術應用到輸電環節,管理人員可以動態化收集與分析電網結構節點的功率指標與輸電線路、桿塔等設備的運行數據。在輸電環節出現故障時,此項設備可以自行啟動恢復職能,自動化解決輸電線路故障,從整體上提高輸電環節的整體質量。再次,將此項技術應用到變電環節,實現了重要變電設備工作參數動態化監管,為變電站現場接入視頻監控營造了良好條件。在變電站無人駐守時,此項技術可以從整體上提高變電站安全性能。最后,在配電環節運用智能監控技術,可以動態化監管配網開關等設備的運行情況,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并從整體上提高配電、供電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新時期,電力企業在智能電網系統建設期間,往往會投入大量的新能源技術。科學合理應用新能源技術,可以降低傳統能源損耗,提高電力生產與配送等各個環節的生態效益。從目前情況來看,較為常見的新能源技術有風能與太陽能。電力部門、電力研究機構等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大電網并網技術方面的研究力度,以此從整體上提高智能電網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因我國能源轉換技術起步時間較晚,能源轉換質量仍待進一步完善,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能源轉換技術將成為智能電網建設中重要的技術類型。我國相關部門乃至電力企業需要加大研究資金投入,積極培養高素養人才,以此加大智能電網優化與創新力度。
從目前情況來看,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電力工程技術多被應用到電源區域、發電工程與輸電過程。
電力資源從生產到運輸需要經過諸多環節,電源區域則具有著重要作用。在智能電網建設中,通過將工程技術應用到電源區域中,可以大幅度提高電力使用安全性與穩定性。在現實中,用戶接觸最為密切的地方即為電源區域,因此為了保證用戶使用電的安全性與充足性,需要科學合理管控電源區域的電氣元件。[1]
電力工程技術在發電工程中的應用,從整體上提高了能源的轉換效率。依托電力工程技術,有效實現了電子設備電能轉換與電能控制功能。通過將電力工程技術應用到發電工程中,有效節約了能源,提高了電力設備運行效率。具體如下:首先,利用現有基礎設備研究多元化能源向電能轉化的可能以及路徑,借助于電力工程技術實現最大的電能轉化,為智能化電網建設奠定基礎;其次,對于當前的耗電量進行一個嚴謹的調查與檢測,從而發現其中的浪費點,在不影響基本使用電量的基礎上降低機電設備投入的數量,從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例如,利用無功發電技術以及電氣傳統技術來進行發電,就可以大大提高發電量以及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資源浪費。
在配電過程中通過應用電力工程技術,有效克服了輸電損耗和安全問題。在實際輸電環節,若電力系統內部電路較多、功率容量較大時,可以采用交流輸電方式有效提高配電質量。同時,配電環節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發生電力故障,這雖是在所難免,但也要予以及時解決,因此可以適當地引入電力工程技術,讓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配電是電力系統中直接與用戶相連并向用戶分配電能的環節。配電系統將電網的輸電電壓降為由配電電壓的配電變電所、高壓配電線路、配電變壓器、低壓配電線路以及相應的控制保護設備組成。因此可以利用電力工程技術將配電電壓予以穩定,將交流電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既可以降低用電風險出現的概率,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實現高效率配電過程。
總之,用電安全性與穩定性直接關系到用戶的日常工作、生活質量以及生命財產安全。新時期,國家整體的用電需求量逐步增加,且電力企業所面臨著的市場競爭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智能電網建設中,企業逐步認識到電力工程技術應用的重要性,且加大電力工程技術應用力度,成為電力企業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必然之舉。以上內容結合工作實踐,分析了電力企業智能電網建設中常見的電力工程技術,并提出了各個建設環節中,電力工程技術具有應用措施。希望相關工作者可以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或者幫助,推動電力企業獲得穩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