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敏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無錫 214153)
勞動教育是我國高校現行教育體制中的重要內容,同時是國內高校教育培養勞動型實踐人才的重要手段,根據立德樹人的教學標準,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型高校人才,成為當代教育教學的重要改革方向。目前的高校教育將更多的側重點放在了理論教學過程中,而忽略了勞動實踐能力的培養,那么應該通過怎樣的路徑來加強對高校學生的實踐,加強教學工作中的學生勞動能力養成,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關注點。下面本文將依托實驗室環境資源來對高校勞動教育改革提出一些良好的發展路徑,以促進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不斷發展,全面升級。
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升級改革,同時,在教育部、發改委提出的《針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頒布以后,全國各地的多所高校開始實行勞動化應用型培養改革。可以說,勞動教育是我國發展的特色教育必然的教育基礎,是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新時代高素質勞動技能隊伍構建的重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實現中國夢,需要依靠全體中華人民的辛勤勞動。那么,作為中華民族的高質量人才,高校的勞動教育改革發展就成為了實現中國夢重要依托。
作為實驗性勞動改革的重要基礎,實驗室條件下的勞動教學成為實踐活動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由于學生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需要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來對所學的知識理論進行不斷的實踐來鞏固掌握程度。所以實驗室可以說是學生的第二課堂,通過以實驗室為基礎的勞動教學,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在實驗室環境中的意識培養,同時可以不斷的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建設,可謂一舉兩得。下面本文將就如何依托實驗室開展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進行詳細闡述。
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對人做工作,其重點應該集中在人的身上,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結合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能夠使學生們在掌握土木工程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培養學生們的勞動意識,樹立學生們尊重勞動并且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只有讓大學生充分地明白勞動的價值,才能夠使勞動教育在學生們的土木工程試驗課程學習中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構建創新型國家,就必須要有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在新時代下,高校在高校實驗教學中融入勞動教學的相關內容,不僅可以教授學生土木工程專業方面相關的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們創造性勞動的能力。在新的時代下高校所培養的創新型人才必須要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通過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結合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能夠使大學生們在自動性勞動升級方面具有更強的能力,更好地為構建創新型國家的構架做貢獻。
勞動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根本力量,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好地將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每一位勞動者的辛勤奉獻。新時代下,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結合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不僅能夠使學生們獲得一些工作的基本技能,而且還能夠充分地培養學生們為國家進步做貢獻的家國情懷,更充分地激發學生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在我國高等學校中,講專業課的學習與勞動教育分離開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評價教學成果使往往只會在意學生們對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掌握能力,對大學生勞動教育方面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其對大學生思想以及素養的提升作用。同時也缺乏必要的規章制度以及保障來確保教師們可以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結合勞動教育,這就導致了教師們缺乏將勞動教育融入到高校實驗教學中的積極性。
在高校的專業教學中,高校實驗課程的教師往往只是注重對相關概念以及原理方法的講述,很少能夠有教師可以將高校實驗教學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有不少的一部分教師甚至認為他們并沒有對學生們開展勞動教育的責任,他們認為對學生們開展勞動教育是專業教師以及輔導員的職責。
勞動教育作為高校的一項重點內容,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充當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就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高校盲目地追求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過渡地追求速度,這就導致了高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地重視了速度而忽略了質量,使得勞動教育不僅不能夠符合高校實驗教學的要求和實際,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的工作。在當前階段,各個高校對勞動教育這一方面還缺乏充足的經驗,對勞動教育這一方面還缺乏必要的認識,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教師還不能夠深刻地理解勞動教育的教育宗旨,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還不能夠做到將勞動教育與高校實驗教學結合在一起,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缺乏趣味性且比較空泛,很難能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不能夠引起大學生們的共鳴,不能夠充分地發揮勞動教育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勞動教育在培養學生們勞動能力的基礎上也對學生們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能夠起到協同育人的作用。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們而言,學生們在剛進入到學校中,教師就應該堅持以德育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對學生們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幫助學生們培養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土木工程實踐教學與勞動教學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下,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目標要充分地結合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將對學生們專業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們自身的個人理想緊密結合到一起,運用勞動教育深挖高校實驗課程中所涵蓋的人文素養,在實訓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們正確職業觀以及價值觀的培養。
對高校的理論型人才加強勞動實踐培養,逐步轉化為理論勞動實踐雙類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體現,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抓住切入點,組織科學的形式進行活動開展,并且,要注重對于課程以及勞動設置的比例,比如在每周的五天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每周五的最后半天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室勞動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實踐勞動能力,同時對一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驗室中進行鞏固。
要加強學生對勞動環境的認知,同時要通過不斷的勞動過程來對學到的理論知識以及高校的教育理念進行貫穿融合,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公益以及集體責任感,將志愿服務與勞動活動進行有機融合來強化勞動效果。在學生成才過程中,要注重勞動能力培養的過程,要不斷注重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團隊意識以及勞動能力,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現行教育理念中,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引路人,就要起到榜樣作用,通過自身的勞動形式來引發學生對于實驗室勞動的積極性,在實驗室組織實驗清掃活動,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加強對集體公共勞動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于公共實驗環境的維護勞動意識;并且在由于實驗室環境的特殊性,教師在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中,還可以起到對學生實驗室勞動環境過程中的引導性;同時,教師要學會講好勞動故事,不斷地列舉先進的優秀個人為學生的日常勞動過程中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抓住學生思想,開展一些能夠吸引學生的主題活動,同時要加強對勞動精神的弘揚,在學雷鋒紀念日以及五一勞動節期間組相關活動來激發學生對于勞動的認識積極性,將勞動教育真正的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不再是僅限于教材以及文件中的單純的文字陳述。
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在教勞動教育過程中,不以勞動的多少作為主要評價體系,而應該讓學生量力而行,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不同程度的勞動,更多的關注學生通過勞動之后發生的思想轉變,以及對勞動意義有了是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如果過度的去強調勞動的多少是評價勞動的唯一標準,就會扭曲學生對于勞動的認識,同時要注重對優秀勞動學生進行表揚,對于表揚過程中要有重點,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自己作為單獨個體存在的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合理設立一些小獎勵來作為優秀勞動學生的獎勵,從而帶動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勞動中去。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理論型人才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要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越來越注重對于勞動型人才的培養,在日常的高校教學工作中,可以依托實驗室作為優質的勞動課堂資源,來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進行勞動教育,一舉多得。本文通過一些有效實施路徑的提出,來不斷完善現行的勞動教育體系,以期培養出更加全面的應用勞動型理論知識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