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恩東

轉眼就在提筆為今年最后一期《新農業》寫刊首語了,自2012年5月首期市場版刊印,這是我寫的第115篇刊首語。逝者如斯夫。
9年時間,《新農業》雜志朝久相伴,共同經歷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脫貧攻堅取得了全面勝利,鄉村振興吹響了嘹亮的號角,直至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第一個百年夢想順利實現,每一期出刊都是對歷史的刻錄,都是對遠去腳步的致敬。
百余月份,一篇篇刊首語就像一張張歲月的標簽,清楚標記了從網站開始的農業信息化,還未輝煌就已跌落塵埃,讓位于如日中天的數字鄉村、智慧農業;標記了當農業遇上互聯網,農業的固執甚至自私必須收斂起來,因為互聯網更任性、更強勢,顛覆已經開始,現代農業正在到來;它還標記了品牌時代的到來,“北鎮葡萄”——一個區域公用品牌數度登上《新農業》刊首,“生鮮遼寧”品牌宣傳活動連續10場唱響遼寧農業品牌,品牌再度榮耀起來。人言,鄉村振興,靠品牌才行。
揮手作別2021,也就作別了《新農業》。三千四百多個日夜,有多少是為稿件揮汗如雨?有多少是為農業奮筆疾書?數不清了,記不住了,但數得清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一章一節,記得住的是我們幾番斟酌的某段某行。
一山放過一山攔,愿《新農業》傳承有序,再現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