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炎卿
摘 要:2020年上虞區在政策扶持與國家保糧食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積極發揮政策優惠增加獎補資金、加強技術支撐開設示范區、積極整治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現象、規避現存問題,完成早稻播種面積14.65萬畝,克服疫情的影響,出色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關鍵詞:上虞區;早稻;糧食生產
上虞區位于浙江省東北部,是浙江主要的早稻種植地區,種植面積連續四年居省首位。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上虞區加強政策、管護、科技以及服務的“四擎驅動”,在黨中央國務院“六保”保糧食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全區的早稻播種面積達14.65萬畝,約占浙江省10%,較19年的11.5萬畝有27%的增長,出色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一是增加獎補資金,用經濟效益實實在在地激勵農戶積極投身糧食種植。冬季作物面積下降,冬閑田較多的問題還是普遍存在,主要還是由于早稻生產的經濟效益一般,又比較容易受到本地梅雨季節的影響,造成倒伏低產。因此政策保障對早稻生產積極性影響較大。今年全區強化政策驅動,積極整合各級農業政策,追加落實4000多萬元區級獎補資金,對糧食生產的保障起到了非常大的調控作用。政策上為農戶提供了規模良種補貼、訂單獎勵、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性保險等惠民政策,為早稻生產帶來了更穩定的補貼收入、穩定的銷售環境及價格,降低了災害氣候與病蟲害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鼓動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益。今年共計發放早稻訂單獎勵2119萬元,入庫早稻3.53萬噸,占全紹興市的50%以上,充分擔當了保障糧食安全的衛士。
二是持續技術推廣與普及工作,每年開設早稻種植培訓班,推廣優良的品種與技術,切實提高生產力水平。培訓班對于當前的良種推廣、種植技術,包括病蟲防治都給予了系統的指導并分發了紙質材料以供學習。同時創建多個千畝高產示范區,成立對應技術專家組進行專業指導,達到科學高產的同時減肥減藥,規范種植標準,提高經濟效益,使示范區綠色高效全面發展。并且以點帶面,通過示范區的帶動與輻射,對周邊的小戶散戶提供咨詢與借鑒,以期提升全區早稻種植的品質與效益。
三是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非糧化,全力夯實上虞區21.03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糧食生產功能。糧食生產功能區是為了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穩定糧食生產發展,切實保障糧食安全而設立的,但實際運營中存在糧食生產功能區的非糧化甚至非農化占用情況。今年對全區的糧食生產功能區進行了系統的摸排調查和整治,及時糾錯,把糧食功能區內非糧非農情況進行了集中的整改,切實做到專地專用,杜絕糧食生產功能區的違規使用情況,充分保障糧食生產的地位和重要性。
一是農業人口老齡化和用人不足問題。中國農業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以及用工情況的缺乏,與糧食消費大國相矛盾。上虞區農村地區老齡化日益加劇,在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背景下,具有勞動能力的青年農業人口急劇縮減,這種此漲彼落的人口數量變化將嚴重影響未來上虞區的糧食生產工作,上虞區農業生產也不得不面對農業用人荒的危機。
二是地域限制,造成機械化程度不高。上虞區糧食種植仍以直播栽培方式為主,受累于土地碎片化,連片性低,無法實現機械化生產,散戶小戶多,集中化程度低。但直播栽培缺陷明顯,播種季節非常緊湊,群體數量難以控制,易倒伏,尤其容易受雨水影響欠收。
2020年上虞區早稻生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病蟲害多發等不利因素影響,強勢突圍保證穩產高產,靠的是政策激勵、技術提升和服務強化。早稻生產面臨著許多問題,種植農戶積極性欠佳,未來發展道路漫長,但是只要可以做到技術革新和合理的政策引導,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