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悝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繼承了馬克思主義農村基層黨建思想,發展了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的農村基層黨建理論,是在新時代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背景之下,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對農村基層黨建重視及實踐的結晶。其主要特征體現在鮮明的人民性、問題的導向性和高度的戰略性。其時代價值主要表現在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農村基層黨建理論,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為破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徑選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重要遵循。
關鍵詞:習近平;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形成邏輯;主要特征;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26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1)03-0020-05
基金項目: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與廣西實踐研究”(20BDJ00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指出,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1]。《求是》雜志又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29日、30日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講話指出,“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2]。“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的主線。而“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4]206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工作的領導核心,發揮著戰斗堡壘的關鍵作用,是黨在農村開展全部工作的基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農村基層黨建與不同時期鄉村社會的發展目標具有高度統一性,而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的重點任務就是要圍繞鄉村振興開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目標,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在深入思考和全面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形成的邏輯進行分析,并準確把握其主要特征,深刻領會其時代價值意義重大。
(一)理論邏輯:對馬克思主義農村基層黨建思想的繼承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農村基層黨建理論的發展
1.馬克思、恩格斯農村基層黨建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視農民問題,把社會占比最多的農民看成是最需要聯合的力量,指出“農業無產階級,即農業短工,是為各邦君主軍隊提供新兵最多的階級”[5]30-31“喚起這個階級并吸引它參加運動,是德國工人運動首要的最迫切的任務。”[5]31他們深刻地認識到,無產階級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廣大農民階級的積極參與,“一旦農業短工群眾學會理解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德國就不可能再有任何封建的、官僚的或資產階級的反動政府存在了。”[5]31于是,發展支持無產階級革命的農民作為盟友,聯合更多的力量投入革命成為了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重要選擇。
2.列寧農村基層黨建思想
列寧的農村基層黨建思想是在俄國的革命實踐和建設發展中不斷形成的。捍衛廣大農民利益,團結廣大農民力量,建立農村黨組織并向農民宣傳革命主張是列寧農村基層黨建思想的主線。“蘇維埃政權在完全廢除土地私有制以后,已著手實現一系列旨在組織社會主義大農業的辦法……支持農業公社——農民經營公共大經濟的完全自愿的聯合。”[6]417“俄共在全部農村工作中仍然是依靠農村無產階級和半無產者階級,首先把他們組織成為獨立的力量,建立農村黨支部、貧苦農民組織、農村無產者和半無產者的特種工會等等,盡量使他們接近城市無產階級,使他們擺脫農村資產階級和小私有者利益的影響。”[6]418為不斷壯大革命力量,擴大自身影響,鞏固工農聯盟基礎,列寧還親自下到農村進行宣傳動員,不斷加強與群眾的密切聯系。
3.中共歷代領導人的農村基層黨建理論
毛澤東農村基層黨建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全過程。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同志提出要在農村創立黨支部,加強對農民的發動和組織,堅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對農民的領導;土地革命時期又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在《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論述中多次指出農民問題的重要性,闡述工農武裝等方面的主張。新中國成立后,農村黨組織覆蓋率由1949年的33.5%上升到1957年的99.9%,組織覆蓋率不斷提升的同時,農村黨組織的設置也進一步優化[7]。針對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組織力差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指出要“用發揮全黨的積極性,鍛煉出大批干部,肅清宗派觀念的殘余,團結全黨像鋼鐵一樣。”[8]
鄧小平同志農村基層黨建理論主要表現在群眾路線、思想建黨等方面,指出“作為執政黨的黨員,更應保持和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傳統,堅定地站在人民一邊,尊重群眾的意愿,代表群眾的利益,振作精神,研究新問題,學會新本領,團結和帶領農民進行農村經濟的調整和改革,為農業現代化做出自己的貢獻。”[9]他將農村基層黨組織視為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主張要想農民之所想,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深刻認識到農村基層黨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落實的重要保障,思想建黨是確保黨在農村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存在問題,很大方面就是因為思想上還放不開,只有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帶領農民群眾結合地方實際搞好生產發展[10]。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對“三農”工作的引領。一方面,強調要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常抓不懈、強抓不松,充分發揮其促進農業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強調要對軟弱渙散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進行大力整頓。他強調,基層黨員干部要走在前列,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黨對農村的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在搞好農業農村工作,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推動農村全面發展等各方面發揮引領作用[11]。
胡錦濤同志農村基層黨建理論,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具體目標和科學體系設置進行了明確,認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需要圍繞搭好班子,建好隊伍,選好路子,完善好體制,健全好制度等“五好”目標進行建設,并對支部書記選拔、黨員教育和管理以及黨支部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12]。他強調,要在鄉鎮企業和農業合作社中成立黨組織,帶領更多農民投入生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要注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反腐敗建設,以確保組織的純潔性[13]。
(二)現實邏輯: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應對
1.順應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需要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農業也必將走向國際化,中國將站在世界的舞臺,與世界各國進行同臺競爭,但是目前我們農業整體發展水平仍然有待進一步提升,必須不斷提高自身農業競爭力,才能在農業國際化的潮流中站穩一席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3]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領導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在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穩住農業基本盤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發揮著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時代世情的變化催喚著農村基層黨建對鄉村振興引領作用的發揮,習近平同志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是把握世情、捕捉世情、應對世情的理論結晶。
2.新發展階段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需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而實施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是保障,只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擎作用,把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去部署、去落實,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才有組織保障,只有堅持黨建引領,才能為實現鄉村振興筑牢戰斗堡壘,才能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合力和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適應了補齊基層工作短板,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和應對新發展階段我國國內、國際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需要,回應了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符合時代發展的新脈絡。
3.堅持黨管農村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需要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基礎性工程,關系到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滲透到“三農”工作的各個領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的基本原則,確保方向不跑偏,組織有保障。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總體情況是好的,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面對新時代農村工作的任務和要求,當前黨領導‘三農工作的體制機制、干部隊伍、農村基層黨組織還不能很好適應”[4]206,仍然有少數地方抓黨建的責任未落到實處,一些黨組織沒有很好地履行上級黨組織賦予的職責使命,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根除,導致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進而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旨在解決農村基層黨建長期以來懸而未解的問題。作為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要做到“強筋壯骨”,才能真正發揮核心領導作用,才能辦好農村之事,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三)實踐邏輯: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視與實踐
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度過了艱難的七年知青歲月,并擔任過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使其對農村地區的現實狀況和堅持黨建引領改變現實狀況有了深刻認識。習近平同志在大學畢業后又毅然選擇了前往正定,擔任正定縣黨委負責人,他堅持黨的領導,落實黨的惠民政策,受到人民的高度贊譽。后來,習近平同志不管是在福建,還是在浙江,直至任職中央,他都堅持深入基層調研,重視農村基層黨建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他對干部和黨員提出四點要求:“第一,要做發展帶頭人……第二,要做新風示范人……第三,要做和諧引領人……第四,要做群眾貼心人。”[14]習近平總書記將農村黨組織的引領視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非常注重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提升。自身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以及長期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視,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提供了實踐基礎。
(一)鮮明的人民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要靠廣大農民奮斗。村黨支部要成為幫助農民致富、維護農村穩定、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15]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不斷提高農民福祉,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堅持黨建引領”的手段上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上看,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2020年,我國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2021年我們邁向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回首過往,消除絕對貧困的主體力量是人民,展望未來,人民依然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主體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一方面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關鍵性作用進行強調,堅持了黨對農村工作全面領導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又充分考慮了農民的主觀能動性,立足于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農民的主動性和實現農民的利益性緊密結合,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大情懷。
(二)問題的導向性
“要整頓軟弱渙散農村基層黨組織,解決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著力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16]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是從解決我國主要矛盾出發,堅持以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為保障,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等“三農”工作實際問題為導向,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而提出的,是著眼于少數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引領示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而提出的,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性。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提出把農業農村放在優先位置,統籌搞好城鄉發展,要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充分激發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為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渙散,示范帶動作用不強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提出要實施組織振興,選齊配強農村黨組織隊伍和班子,健全多方參與的鄉村社會治理體制,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營造風清氣正的農村基層政治生態,不斷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戰略的高度性
習近平總書記從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高度對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進行論述,體現了戰略的高度性。從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角度來看,農村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做好農村各項工作的組織保障,決定著黨在農村執政鞏固程度,只有抓住了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這個“牛鼻子”,才能確保農村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才能確保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穩固,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就是抓住了農業農村工作的關鍵。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角度來看,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達成,農村決不能落下,農村的現代化既是全面現代化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必須在剛開始就著眼于難點發力,才能確保攻堅階段的順利進行,習近平同志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站在了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放眼本世紀中葉,把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和鄉村的全面振興作為目標,把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為路徑,為各個階段的努力方向提供了指引。
(一)理論價值
1.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農村基層黨建理論
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寧的農村基層黨建思想是著眼于對政權的鞏固,達到消滅剝削,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農村基層黨建理論方面,毛澤東同志農村基層黨建理論主要是為“農村包圍城市”奠定堅實群眾基礎,進行工農武裝割據;鄧小平同志農村基層黨建理論主要是為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解決吃飽穿暖的問題;江澤民同志農村基層黨建理論重點在于實現代表廣大人民利益;胡錦濤同志農村基層黨建理論強調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繼承了馬克思主義農村基層黨建思想,發展了中共歷代領導人農村基層黨建理論,是在新時代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背景之下,根植于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對農村基層黨建重視及實踐的結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是農村基層黨建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2.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邏輯嚴密,涉及內政外交的各個方面。科學的理論源自實踐的總結,也是時代的產物,所以,科學的理論也必將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一樣會在實踐中發展,并賦予新的升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是立足新時代實踐不斷發展和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實施以來逐漸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是與時俱進為解決中國農村實際問題應運而生的,體現黨和人民意愿的科學理論,是新時代指導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實踐價值
1.為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
農村基層黨建與不同時期鄉村社會的發展目標具有高度統一性,立足于農村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的重點任務就是要圍繞鄉村振興開展工作。通過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諧穩定的鄉村環境,以及卓越的基層領導力量和必要的物質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清晰地把握住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難點和時代特征,客觀分析了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所面臨的黨員隊伍凝聚力、制度建設約束力、鄉村治理組織力、經濟發展推動力等方面的困境,提出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提升組織力為基本遵循、以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為主要途徑等思路舉措,為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
2.為破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徑選擇
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三農”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比較突出,作為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薄弱環節,縱向上,存在著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差距較大的問題;橫向上,存在著不同地區的農村發展程度未能同步推進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是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結合時代背景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其核心在于發揮農村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補齊農村發展短板,重塑城鄉關系,最終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為破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徑選擇。
3.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重要遵循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第二個百年的奮斗目標,也是廣大中國人民的期盼。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來講,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無從談起。與此同時,黨和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步推進。而著眼于當前,我國農村基礎仍然比較薄弱,是全面實現現代化最艱難的一環,農業農村現代化能否如期實現,直接決定著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的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論述著眼于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準確把握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時代定位,可以有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不僅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順利實現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重要遵循。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EB/OL].http://www. moa.gov.cn/xw/zwdt/202102/t20210221_6361863.htm.
[2]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1(4):9.
[3]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9/ content_5574955.htm.
[4]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列寧.列寧全集:第三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中共中央組織部.夯實黨執政興國的組織基礎——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綜述[J].黨員干部之友,2009(11):10.
[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8
[9]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N].人民日報,1982-04-06.
[1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
[11]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3-276.
[12]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1-92.
[1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251.
[14]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438-439.
[15]習近平.在湖北考察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4-29(001).
[16]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89.
責任編輯陸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