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近年來各科研單位選育和引進篩選的優質高產辣椒雜交新品種在彭陽地區的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進行試驗鑒定,篩選出適宜的優質高產品種,為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向生產者和消費者展示推廣新的種業科研成果,加快辣椒新品種在生產上的應用,發揮新品種效能優勢,達到高質高效,增產增收。
關鍵詞:辣椒;品種;試驗
為了鑒定近年來各科研單位選育和引進篩選的優質高產辣椒雜交新品種在彭陽地區的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向生產者、消費者展示推介新的種業科研成果,加快新品種的應用,發揮品種效能,保障蔬菜安全。
1.1 供試材料
供試品種8個,即37-94、37-124、航椒7號、博龍、隴椒10號、18-035、航椒5號、嬌龍。
1.2 試驗方法
螺絲椒新品種引進比較試驗地點選擇在設施農業建設區的全鋼架大棚中實施。土壤為黃綿土,肥力中上等,前茬為松樹。
1.3 試驗設計
該試驗共設8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小區,進行大區比較栽培,小區面積200平方米。畦東西向,采用水肥一體化,畦帶溝寬1.3米,其中畦面寬70厘米,畦溝寬60厘米,畦高25厘米,每畦栽2行,株距35厘米,2900株/畝。
1.4 施肥情況
起壟覆膜前結合深翻整地施入腐熟牛糞5000千克/畝、生物有機肥140千克/畝、海元寶復合肥50千克/畝、微量元素硅鈣鎂鉀40千克/畝;追肥4次,每次用阜康寶有機水溶肥80千克/畝。其余管理按常規進行。觀察記載物候期、農藝性狀,并測定產量。
2.1 物候期

從表1看出,參試的8個螺絲椒品種中,37-94、37-124、18-035、博龍4個品種始花期較早,均于6月3日開花,嬌龍、隴椒10、航椒5號3個品種相對較晚,航椒7號最晚,于6月7日開花,比37-94、37-124、18-035、博龍4個品種延后4天開花。開花期提前的品種始收期早,有利于提前上市。終收期均相同。37-94、37-124、18-035、博龍4個品種采收期相對較長,為94天,航椒7號較短,為87天。
2.2 辣椒各品種植物學性狀與抗病性

從表2可知,參試的8個螺絲椒品種植株長勢來看,除航椒5號植株長勢中等外,其余7個品種均表現長勢強。航椒5號抗蚜蟲能力較差外,其余7個品種均表現強。8個品種抗病性均強。單株結果數航椒7號最多,為25.6個,較其余7個品種均在22.8個~24.8個之間變化。18-035、航椒7號兩個品種門椒節位較高,為10節,其余6個品種均為8節。
2.3 不同品種辣椒果實性狀

表3反映的是不同螺絲椒品種果實性狀變化,8個螺絲椒品種均為長螺絲椒,果面均有皺褶,果味除航椒5號微辣外,其余7個品種均辣或辣味濃,皮薄,口感好。博龍品種果長最長,為30.4厘米,較其余品種增加0.1~8.1厘米,提高0.3%~26.6%;其余品種均在22.3~29.4之間變化。果粗以隴椒10號品種最粗,為33.92毫米,較其余品種增加3.25~17.18毫米,提高9.6%~50.6%;航椒7號品種最細,為16.74毫米;其余品種均在21.50~30.67毫米之間變化。單果質量以隴椒10號品種最重,為62.5克,較其余品種增加12.6~32.6克,提高20.2%~52.2%;航椒7號品種單果質量最小,為29.9克。果肉厚度均在2.19~2.69毫米之間變化。
2.4 產量與產值

從表4可知,參試的8個螺絲椒品種中,18-135品種折合667平方米產量最高,為4149.1千克,較其余品種增產55.1~1814.9千克,增幅1.3%~43.7%;隴椒10號次之,航椒7號最低,為2334.2千克,其余品種均在3017.5~3697.8千克之間變化。
通過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綜合分析參試8個螺絲椒品種的生育期、農藝性狀、抗病性、果實性狀及產量,以18-035,隴椒10號、37-124、37-94、嬌龍5個品種果實商品性好,適口性好,市場銷售旺,深受廣大顧客的青睞,可繼續試驗示范種植,航椒5號品種抗蟲能力差,航椒7號產量低,建議淘汰。
■作者簡介:安治信(1964-),男,寧夏彭陽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