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林 劉國成
摘 要:蘋果生產上常有銹病、果銹、煤污病(俗稱水銹),嚴重影響蘋果樹正常生長發育和果實商品果率。另外還有一種并不常見的銹果病。這4種帶有“銹”字的病害的發病時期、發病部位、發病癥狀、發病規律、發病原因、發病條件各有不同,因此其防治方法也各有不同。生產上要分清四種病害,對癥下藥,才能達到較好的預防和防治效果。
關鍵詞:銹果病;果銹;銹病;煤污病
銹果病在落花后1個月;果銹在坐果后40天;銹病在當年春梢生長期;煤污病(以下稱水銹)在6~9月都可發生。
銹果病,初期在果實表面,后期有的龜裂;果銹在果實表面的梗部、胴部和頂部;銹病主要在葉片,果實、果柄偶有發生;水銹在果皮表面。
銹果病是病毒性病害;果銹是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銹病由真菌(山田膠銹菌或蘋果東方膠銹菌)轉主寄生;水銹是由真菌(仁果黏殼孢菌)直接浸染。
銹果病有銹果型,初期果面的銹斑僅限于表皮,后期果面粗糙,裂紋深入果肉形成縱橫交錯稍凹陷的畸形果。還有花臉型的著色后在果面上散生近圓形黃綠相間或黃紅相間斑塊。也有銹果花臉混合型。此外還有綠點型、環斑型;果銹只在果面上有酷似土豆皮的銹狀木栓層,銹斑薄而且果實不變形、不龜裂,對食用無影響;銹病的病葉由橙黃色油亮小斑點擴展變厚變硬,病斑正面凹陷,背面隆起產生叢生淡黃色毛狀物,果面發病呈黃色病斑;水銹是在果面布滿棕褐色或深褐色的污斑,邊緣不明顯,菌絲用手易擦去,類型很多。
銹果病在靠近梨園或與梨樹混栽的蘋果樹發病較重。帶病毒接穗是該病侵染的主要途徑;果銹是由于套袋過早或幼果期噴尿素、波爾多液、樂果、石硫合劑等或蚜蟲危害都會加重果銹發生;銹病是以菌絲體在檜柏、龍柏上越冬的菌癭,翌春冬孢子角遇降雨或空氣潮濕時隨風傳播到蘋果樹上侵染蘋果樹葉片、果實、新梢等;水銹在多雨年份或低洼潮濕、通風透光不良、霧大露重的果園受害嚴重。
銹果病可通過嫁接傳播,潛育期為3~27個月。經過2~3年可擴展到全樹;果銹第一次發病在6月中旬,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銹病每年僅侵染1次,越冬菌癭在空氣潮濕時孢子萌發,隨風傳播侵染。在果樹上銹孢子成熟后,隨風傳播再侵害檜柏枝條,以菌絲體在檜柏樹上越冬;水銹病菌主要在枝、芽、果臺、樹皮等處越冬,夏秋季通過氣流或風雨傳播到果實及葉片表面。
銹果病:主要是避免與梨樹混栽。初夏對病樹主干半環剝后,剝口涂150~300毫克/升土霉素、四環素或鏈霉素,外用塑料膜包裹,或主干打洞注藥;果銹:增強樹勢,提高果實抗病能力。套袋不宜過早,避免果袋摩擦幼果。在幼果期避免使用致病的藥劑,花后第15、25、35天各噴1次600倍液多菌靈膠懸劑;銹病:砍除果園周圍5公里以內致病柏樹。萌芽前,在果樹和致病柏樹上同時噴5°Be的石硫合劑。蘋果萌芽后至新梢發育初期噴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水銹: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雨季及時排水,中耕除草,防治蚜蟲、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避免排泄物污染葉片。果實生長中后期結合防治輪紋病、炭疽病、褐斑病等每隔10~15天噴1次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或70%甲托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