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嵐

校園文化是幼兒園特色建設的重要表征,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催生教師專業成長和幼兒發展的深厚土壤,是幼兒園人文傳統和優良校風的根本之源。我園東臨學宮泮池柳,西望唐代天寧塔,人文氣息濃郁、歷史底蘊深厚,湖光塔影下的幼兒園勝境天成、自然和諧、童趣盎然。我園以服務家長,奉獻社會,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辦園宗旨,立足文化(仁愛文化)、立足兒童(幼兒年齡特點)、立足當下(聚焦核心素養、培養學習品質),突出“歡樂的海洋,成長的搖籃”的辦園理念,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并不斷完善與時俱進的、具有濃厚育人氛圍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促使我園成為師幼身心愉悅成長的樂園。
校園文化是指在整個幼兒園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園風園貌、制度規范等,它是凝聚和激勵全園教職工的精神力量,是幼兒園得以可持續性發展的巨大內驅力。我園根據辦園理念及幼兒、家長、社會的需求,確定創建目標為:兼人文與自然,建設優雅和諧的環境文化;顯人本與科學,建設民主規范的制度文化;重師德與專業,建設務實創新的教師文化;合傳承與生活,建設適宜性的課程文化;強教育與服務,建設家園共育的合作文化。
(一)環境文化建設
1.優化校園內部環境。我園是園林式幼兒園,園內100多種、5000多株植物錯落有致、疏密合理;校園環境寧靜優美,樹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潔;活動室布置典雅,各具風格。在課程游戲化精神的引領下,我園盡可能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空間、豐富的設施和材料,以支持幼兒自主游戲。近幾年,我園每年都會進行適宜的環境改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改:除去不需要的灌木樹叢,擴大幼兒游戲的場地;審議現有的游戲器材,完善各類設施;審議活動室學習環境,調整改造各類活動室的布局與材料投放。
2.優化形象標識。豐富園標“陽光潤芽”的內涵:幼兒園是一個歡樂無限的美麗海洋,孩子們可以在這個海洋里獲得自由、快樂、聰明與創造;幼兒園是一個親切慈愛的搖籃,孩子們可以在這個搖籃里獲得溫暖、呵護、幸福和成長。明確辦園理念:歡樂的海洋,成長的搖籃。
3.讓每一條路、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幼兒園的各個廊道都設計成獨具特色的互動式長廊,如一樓角色扮演長廊,二樓親子閱讀大廳、美工長廊等,且各班都為幼兒創設了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與課程相適應的學習環境及內容豐富、材料充足的活動區域,促使幼兒在游戲中健康快樂成長。幼兒園要充分利用活動室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面墻壁,利用其向幼兒傳遞信息、創設氛圍或展示幼兒學習成果。幼兒園還要利用寬闊的長廊墻壁傳遞教育理念,如“今天你高興嗎?”“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等,通過這些語句激勵每一名教師和家長時刻審視自己的心靈,并促使教師和家長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
(二)制度文化建設
1.加強黨建特色文化建設。我園積極開展了一校一品黨建文化項目“亮身份、展風采、爭做最美實幼人”,堅持服務家長、服務師生、服務社會,形成與家長、師生和社會的良性互動,力求成為一所家長滿意度高、社會聲譽好的和諧幼兒園。
2.師德師風建設。在市級項目“最美實幼人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引領下,我園認真觀察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影響教師形象、以教謀私等不符合師德規定的不良現象,進一步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教師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塑造教師新形象。
3.實施互動管理。我園加大了教學調研力度,制定了相應的互動聽課管理制度。我園領導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實施互動式的情境管理,注重捕捉教師的教學行為,認真傾聽教師的真實想法,并運用科學的教育理論積極引導教師,從而促使教師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反思,以此達到領導與教師互相取長補短和共同進步的效果。
(三)教師文化建設
我園成立了蒲公英骨干教師團隊和揚帆新教師成長營,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空間,讓年級組自主設計和完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年級組長的管理能力,調動各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使教師共同進步。
1.倡導學習文化,增強專業能力。我園引導教師在悅納賞識中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信念,鼓勵教師之間互助、合作、共享。我園通過開展拓展訓練、我的課堂展示、我的觀察故事、我的教育故事交流等活動,設立教師進步獎、教師創意獎、師德先進、優秀個人等獎項,引導教師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激發教師的內部動力機制,讓每一位教師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2.搭建成長“腳手架”。我園以“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教育研討全員化”為教研目標,讓教研成為每一個教師的生活方式,采用專業引領、骨干帶領、經驗傳遞與自培自育相結合的方式分層培養,開展骨干、青年、師徒、新上崗等不同層次教師的觀摩研討活動,推廣和發揮教師中的優質資源。我園注重引導教師反思隱藏在自己日常教育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和理論體系,在教育實踐中引導教師從六個方面進行有效反思:一思特色是什么;二思精彩在哪里;三思創新了什么;四思缺失了什么;五思目標是否達成;六思是否還有拓展延伸的空間。與此同時,我園要求教師做好反思手記、觀察記錄、案例分析,促使教師的自我反思經常化、系統化,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3.構建和諧團隊,打造優質樂園。我園成立了舞蹈、樂器、烹調社團活動小組,開展了團隊建設體驗式內訓活動,如“三八”婦女節開展“運動中的精靈”趣味體育競賽活動、五四青年節開展登山活動、教師節開展“最美教師”評選活動,等等。我園引導教師自發組織團隊活動,讓教職工放松心情,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妙,讓歌聲、笑聲凝結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四)課程文化建設
自2015年江蘇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開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通知》以來,我園便實行課程園本化改造。在梳理、推進課程實施方案的過程中,我園認為要進一步體現以園為本的思想理念,抓住了“傳承”“融合”“創新”“基于生活”“適宜性”幾個關鍵詞。自2019年以來,我園深入探索課程改革,實施了“童趣生活”課程建設,明晰了“童趣生活”課程的理念價值,初步形成了“童心、童真、童趣、童樂”的課程特色。我園童趣生活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讓幼兒、教師及家長共同創造富有兒童成長意義的童趣生活,以“童趣地生活、快樂地生活、創意地生活”為童趣生活課程的目標。
(五)家園文化建設
我園引導各班進行各種類型的家長活動,如家長會、家長開放半日活動、節日親子活動、家長助教活動、家長陪餐活動等,利用家長資源,邀請家長來園參與幼兒的活動,讓家長陪伴孩子成長,并引導家長提出寶貴意見或建議,以提升幼兒園的工作效率。我園還引導各班教師利用《家園聯系本》和《成長冊》,向家長展示幼兒的成長發展過程,讓家長能根據不同階段幼兒能力水平的不同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式,讓教師充分發揮家園之窗的作用,結合家訪、電話、微信群互動、隨訪等形式進行家園之間的溝通交流,達成家園同步共育,共同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而努力。
(作者單位:儀征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