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進輝

這屆吃貨太給力了,竟然能吃出一個上市公司。這不,承載不少80后、90后童年記憶的衛龍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代表其距離上市只有一步之遙,即將成為“辣條第一股”。
眾所周知,衛龍最為用戶所熟知的便是辣條,號稱“辣條一哥”、“辣條界扛把子”。其不僅在天貓、京東開店,在線下渠道中也保持較高存在感。近年來,衛龍一路高歌猛進,營收、利潤節節攀升,但圍繞競爭加劇、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質疑不斷,不可避免給其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如今,衛龍上市在即,上市既是對其過去22年深耕辣條行業的肯定,也是對其未來發展提出更高期許。換言之,上市只是衛龍的新起點,不知其是否做好準備迎接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未知未來。我詳細翻閱衛龍招股書,發現其面臨三大嚴峻挑戰:
招股書顯示,衛龍主營產品包括調味面制品(以辣條為主)、蔬菜制品、豆制品與其他制品三大類。其中,調味面制品扮演營收擔當的重要角色。2020年,衛龍營收達到41.2億元,調味面制品貢獻26.9億元,占比65.3%。不難看出,衛龍高度依賴辣條創收,辣條暢銷程度,直接決定其營收的高低。
在我看來,辣條成為衛龍營收擔當是柄雙刃劍。往好了想,代表其長期深耕辣條賽道,非常專注,才得以成為國內最大的辣味休閑食品玩家。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零售額計,2020年前五大玩家的市場份額僅為10.7%,其中衛龍一家達到5.7%,超過第二至第五名的總和,領先優勢明顯。
鑒于辣味休閑食品市場集中度不高,這對于衛龍來說是個巨大機遇,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強化自身競爭力。往壞了想,衛龍產品相對單一,只靠辣條撐門面,盡管蔬菜制品已崛起,但并未強大到獨當一面的地步,豆制品則暫時不成氣候。這意味著,衛龍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一旦辣條表現不佳,將直接沖擊整體業績,進而拖累股價,這是其無法承受之重。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但遺憾的是,衛龍在食品安全上無法讓用戶完全放心。一方面,不管其產品怎么升級,也不管其請多知名的網紅直播生產線,都無法徹底改變外界對辣條是“垃圾食品”的固有印象,高油、高鹽、重口味的辣條,不禁讓人質疑是否健康、衛生。
顯然,無論衛龍怎么變著法為自家辣條“洗白”,都無法輕易撕掉“垃圾食品”這一負面標簽。另一方面,盡管衛龍在食品安全上下了不少功夫,但還是無法避免被多次曝出食品衛生事件。早在2015年,衛龍部分產品由于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被漯河市質檢局發出處罰通知,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并罰沒款合計8.57萬元。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衛龍的投訴多達237條,其中約八成投訴都與食品安全有關,包括吃出異物、發霉、發黑發臭、漏油、食用后腹瀉等各種食品安全不合規現象。當然,衛龍也意識到食品安全不過關會對自身業績帶來不利影響,其在招股書中特意強調,“若未能維持食品安全及始終如一的質量可能會對品牌、業務及財務表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不知你發現了沒,近年來,衛龍辣條不斷變換包裝,背后是營銷手法愈發年輕化、接地氣,這點值得肯定,但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其口味沒變,就簡單換個包裝,價格卻直線上升。招股書顯示,衛龍辣條產品每千克平均售價每年上漲1元左右。話說,難不成衛龍片面地認為漲價就代表走上高端路線?
當然不是,辣條高端之路并不好走。原因很簡單,辣條這一品類的漲價空間很小,用戶并不愿意為高價辣條而買單,導致其市場空間十分有限。衛龍指望通過換個“馬甲”就讓用戶接受辣條溢價,未免有點過于天真,真正愿意買單的用戶并不多。此外,前面提到辣味休閑食品市場比較分散,加上辣條制造門檻較低,吸引眾多玩家入局搶食。
因此,你會看到,不僅有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休閑零食三巨頭強勢殺入,網紅品牌口水娃、湖南本地品牌麻辣王子、源氏大辣片等玩家也在一旁虎視眈眈。盡管短期內它們無法沖擊衛龍的領先地位,但已展現出較強的沖勁。以三只松鼠為例,去年其辣條在人氣榜上位居第三,僅次于衛龍和玉峰,驚人的快速上升勢頭讓衛龍不得不防。
在連續3年(2018-2020年)保持高速發展后,今年上半年衛龍失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凈利潤為3.58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3.67億元減少2.53%,原因在于主要原材料的采購價格上漲,這是行業普遍問題,外界不應小題大做。不過,這并不代表衛龍沒有潛在隱憂,上述三大嚴峻挑戰是無法回避的問題,給其敲響警鐘。
我認為,衛龍上市后,不僅要想方設法坐穩“辣條一哥”的寶座,還要不止于“辣條一哥”,這非常考驗衛龍管理團隊的商業智慧和執行力。對了,衛龍產品以線下銷售為主,如何處理與經銷商的合作關系顯得尤為重要。要知道,經銷商對衛龍實施“二選一”怨聲載道,壓貨、爆款捎新貨等政策,無形中對其產生巨大壓力。總之,未來衛龍能否持續過上好日子充滿懸念,讓子彈先飛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