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詰

幼兒園是學齡前兒童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其環境資源在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覷。以兒童立場為導向的幼兒園環境建設不僅關系到學前教育質量,更是改善教學條件的關鍵。幼兒園要以兒童立場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及兒童成長規律,優化班級環境、室內公共環境及戶外環境,為兒童提供符合其成長特點的環境,在教育環境的硬件改造基礎上融入更多育人功能,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在教育領域中,學前教育階段是兒童養成基本價值觀、提升認知水平和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對兒童來說,符合兒童立場的環境資源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引起兒童對周圍環境的好奇心,讓兒童愿意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主動地獲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知識與經驗。它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引導兒童健康成長,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兒童立場在幼兒園環境建設中是很有必要的。
(一)戶外環境建設單一化、模式化
戶外環境是兒童喜歡的空間之一,是他們鍛煉身體、發展同伴關系的重要場所。但是當前幼兒園戶外環境的建設還存在許多不足,單一化、模式化現象突出。單一化和模式化主要是指戶外活動形式、活動相關材料投放方式及戶外環境設計等方面的變動較少。另外,許多幼兒園的戶外環境具備觀賞性,卻缺乏功能性,不能滿足兒童探索和學習的需求。筆者所在幼兒園同樣存在這一問題。教師長期在同一環境中開展戶外活動,較少改變、創新活動形式和具體內容。
(二)室內公共環境設計無法滿足兒童本身的需求
室內公共環境是培養兒童責任心、有擔當等公共生活品質的重要場所,但是當前許多幼兒園在創設室內公共環境時并沒有完全考慮到兒童的需求。比如,有些幼兒園將門廳作為展示幼兒園文化的場所,參照成人的身高布置裝飾物,沒有考慮兒童的身高。這種場景設計并未凸顯兒童的主體性,無法滿足兒童探索的需要。
(三)班級環境設計存在教師中心傾向
教室是兒童在幼兒園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理應充滿兒童氣息,呈現輕松活潑的氛圍。但是當前幼兒園在創設班級環境的過程中存在教師中心傾向,這一傾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班級公約重規范輕引導,即班級公約在措辭上更體現教師視角,強調教師權威,主張兒童應服從各項規范、要求,比如要求兒童不要在室內大聲喧嘩、奔跑等。二是環境裝飾中的文字偏好,即班級環境中文字更多,缺少利于兒童理解的圖像、符號等。三是班級環境中各功能區固定化程度較高,各個活動區獨立設置、布局固定。

(一)改變傳統觀念,凸顯兒童主體性
教學觀念是幼兒園管理層及教師隊伍選擇環境設計方式及設計內容的基礎。教師在環境創設中要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兒童的主體地位,尊重兒童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兒童參與幼兒園的環境建設,從而調動兒童在環境中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實現以兒童立場為導向的幼兒園環境建設。
(二)豐富幼兒園課程資源,實現活動多元化
環境是幼兒園各項課程實施的背景與載體。在進行環境建設時,幼兒園要在保證兒童安全的基礎上,利用更多的自然資源,幫助兒童認識自然世界,引起他們探索環境的好奇心,如在建設戶外環境時,教師可以用草地、沙土等代替塑膠地,用石頭、草繩等代替塑料制品等;在建設室內環境時,用樹枝、石頭等裝飾環境。
環境也是課程創生的來源。比如,教師在引導兒童認識周圍環境時,可以在幼兒園中放置塑料樹,讓兒童自己探索環境,找出塑料樹與真樹的區別,從而生成關于“生命探索”的主題課程。
(三)引導兒童參與環境建設,支持兒童個性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園的環境建設要回應兒童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在獲取各類感性經驗的同時,充分激發自身的探索欲望。在幼兒園環境建設過程中,教師應為兒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對周圍的環境設計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為了引導兒童參與環境建設,促使他們實現個性發展,幼兒園的環境建設應當保持一定的未完成性。在進行幼兒園環境建設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留白,為兒童提供充足的環境創作空間,吸引他們參與環境建設,讓他們不斷豐富環境,在創設中發展自身的個性。
(四)營造親密生活空間,發展兒童社交關系
幼兒園是半制度化、類家庭化的場所,是兒童與教師、同伴共同生活的空間,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重要社交環境,其中存在著兩種社會關系:師幼關系及同伴關系。穩定、和諧的社會關系有助于兒童在這一環境之中實現健康、全面成長。因此,基于兒童成長的需求及社會關系構建的需求,教師要為兒童營造一個自主、溫暖的環境,并且在這一環境中構建和諧、良好的師幼關系和同伴關系。前者是幫助兒童適應、喜歡、依賴幼兒園的關鍵,后者有助于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從構建同伴關系的角度出發,幼兒園的硬件環境要支持兒童的同伴交往,在保障安全的同時,設置更多的玩樂區域及互動空間。從構建師幼關系的角度出發,幼兒園的硬件環境要支持教師與兒童的互動,讓教師與兒童能在環境支持下構建一種互相信任的關系,讓兒童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并在幼兒園環境中以自主學習、探索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生活經驗。幼兒園要為兒童提供充分的生活空間,確保兒童能在幼兒園實現生活經驗的拓展,與教師形成緊密的依賴關系,實現與其他兒童的友好交往。
總而言之,基于兒童立場進行幼兒園環境建設,強調在環境建設過程中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其想象力,讓他們對周圍環境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進行自主選擇,做出決策。兒童立場的意義在于兒童能更加充分地調動自身的觀察能力,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思考,用自己的感官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觀察,并用自己的大腦思考,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而不僅是按照教師的意志和想法來展開行動。一個由兒童立場出發完成環境建設的幼兒園對兒童有更高水平的信任、尊重以及接納,可以為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全面、個性化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城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