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天
從姥姥家回來后,我趕緊來到一家叫作運動萌獸的室內運動館。
這家店其實離我家很近,但我以前一直沒發現,是昨天搜索北京旅游攻略時偶然發現的。當機立斷,今天我便開啟了探店之旅。
這家運動館有個網紅項目,和蹦極類似,就是從一處9—10米的高臺上一躍而下。但我不喜歡這個項目。它既不考驗體力又不考驗耐力,只為了追求跳下來的瞬間帶來的失重感和刺激感,我覺得沒什么意義。
可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來到這里,不玩一下這個項目實在可惜,再加上老爸的慫恿,我最終站在了排隊的人群中。
一旦排上隊,心境就完全不一樣了,大家都很緊張,周圍的“氣壓”格外低。前面的一位叔叔已經在跳臺上站了五六分鐘了,卻還沒有決心跳下去。
離跳臺越來越近,我漸漸地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們害怕這個項目呢?它有完善的保護措施,包括厚厚的墊子和結實的繩索。跳躍者會毫發無損地落在墊子上。人們通常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懼,但為什么對已知或完全可以預知結果的事物也會有恐懼感呢?
忽然,工作人員提醒我可以站到跳臺上來了,這時我才發現自己已經排到了最前面。站在跳臺上的感覺和剛才排隊時的又不一樣了,我一下子四肢發軟、心跳加速。最終我還是左腳向前邁了一小步,兩眼一閉,跳了下去———
我果然毫發無損地落在軟軟的墊子上,大腦空白了兩秒鐘。等我從墊子上站起來,我又想起剛才琢磨的問題,但現在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害怕和興奮、擔憂一樣,只是一種情緒。如果這類情緒過于強烈,就會影響我們對于一件事的基本判斷。當我們拋開情緒的困擾,客觀冷靜地做出判斷時,會發現事情不過如此。
這個項目很火爆,參與者絡繹不絕。我前前后后觀察了十幾位挑戰者,有跳下去的,有沒敢跳的。我發現,成功跳下去的人基本上都會開心地繼續玩下一個項目,而沒敢跳下去的人大多坐在臺階上懊悔。我相信他們并不擔心跳下去后會摔傷,只是他們站在跳臺上時,無法克服心頭的恐懼感罷了。
這個項目考驗的是,站在跳臺邊緣,左腳向前邁一步的勇氣。
于是,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室內運動館。
同學點評
文章的亮點在于,作者沒有將“自信”“勇敢的益處”等較普遍的主題作為文章中心和立意,而是從困難本身出發,告訴讀者有些事情并非“困難”,而真正“困難”的是克服我們的恐懼感。這種看透表象、從事件本身出發的思維方法,何嘗不是學習、生活的好方法呢?
(王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