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再志
摘要:在脫貧攻堅戰全面打贏之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文章分析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聯系和區別以及廣西做好二者有效銜接工作面臨的問題,提出加強鄉村振興組織建設;發展產業扶貧,振興鄉村產業;加強扶貧隊伍建設,發揮鄉村人才積極作用;著力扶智、扶志,振興鄉村文化;加強生態扶貧,振興鄉村生態等對策,以期實現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廣西;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圖分類號:F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1)02-0114-05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3月6日在參加全國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座談會時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1]。脫貧之后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鏈接問題已經成為廣西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廣大理論工作者急需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
脫貧攻堅的完成著眼于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立足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者的有效銜接,是切實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廣西加速推進“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藍圖的具體要求,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現實需要。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彰顯黨和政府全力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連續性
近年來,中央每年的“一號文件”都強調“三農”工作:2018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1月2日);2019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2019年2月19日);2020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2020年1月2日)。這些“一號文件”,分別從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鄉村振興視角進行闡述,而且,“三農”問題關系到新時代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共同富裕、糧食安全、民生保障、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當前農村深化改革必須切實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強化國家發展戰略行動的連續性,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三農”問題。
(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根本舉措
近5年來,我國每年超過1000萬人脫貧,在如此短的時間改變如此多人的命運,成績驚人更喜人。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之一:“我國80%的人口是農民;農民沒有積極性,國家就發展不起來?!盵2]解決“三農”問題要靠發展,歸根結底要發揮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盵3]這“三個必須”指明了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后的發展重點與主攻方向,廣西有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發展,是扎扎實實提升老區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現實舉措。
(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鍛煉了廣大駐村干部治理鄉村的本領
廣西各級領導干部全力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眾多干部如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幫扶干部等深入鄉村基層一線,深入人民群眾當中,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直接補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知識短板;充分接了“地氣”,融洽了感情,鍛煉了素質,增長了才干,提升了能力,體現了新時代的擔當與作為,練就廣大干部隊伍的過硬本領,塑造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的聯系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是為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都是圍繞“三農”問題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脫貧攻堅是前提,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鞏固和提升,兩者承前啟后聯動發展,具有政策上的一致性。
(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區別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也存在一定的現實差異。一是特點不同。脫貧攻堅強調對象精準性、時間緊迫性;而鄉村振興則注重整體綜合性發展、漸進持久進步。二是目標不同。脫貧攻堅目標,是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地區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消滅絕對貧困;而鄉村振興戰略則著眼于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哪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三是出發點及成效不同。脫貧攻堅側重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持續推進脫貧后的外部幫扶和內生動力發展;鄉村振興則側重解決鄉村整體發展問題,外幫內促,建設美麗、清潔、生態、宜居的現代化農村。
(三)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面臨的主要問題
1.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以超常規幫扶舉措,按期實現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這就決定了幫扶政策及幫扶舉措主要以對貧困戶的投入為主,如產業、金融扶助等。精準的幫扶利益“看得見、摸得著”,造成有一些地區的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產生利益隔閡,致使鄉村集體動員、集體行動能力有所削弱,甚至可能使鄉村發展面臨局部的合作困境。
2.脫貧攻堅側重幫扶對象的個體特惠性,而鄉村振興則側重鄉村集體普惠性。導致在脫貧攻堅實踐過程中,有部分人獲益多,有部分人獲益少,貧困戶、非貧困戶、臨界貧困戶出現矛盾,甚至出現為爭取各類優惠的趨同補償性心理;同時在脫離外部幫扶資源之后,部分鄉村可能出現發展后勁乏力等問題。
3.農村人口結構嚴重失衡。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大量的農村青壯年為了更好的生活,獲得更滿意的收入,選擇外出到沿海等發達城市打工、打拼。外出務工主要是青壯年勞動力,他們出村闖蕩,離鄉離土,只是過年過節回來走走,不愿意回農村定居,農業發展問題日益凸顯。農村人才流失,留守在農村的多數是婦女、兒童、老人,鄉村人口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嚴重失衡,造成鄉村普遍出現老齡化、空心化的嚴重問題,嚴重影響鄉村振興及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推進。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鄉村振興組織和機制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4]?;鶎狱h組織,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主心骨”。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行不行,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好不好。
1.強化政治引領,確保基層組織政治保障。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一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堅持領導帶頭、全員參與,以昂揚斗志認真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以旺盛干勁全面對照標準看齊抓落實,堅定脫貧攻堅的正確方向,確?!澳繕瞬蛔?、靶心不散”。二要通過抓基層黨建來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全面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地位,切實提升其凝聚力、組織力、戰斗力。三要大力實施村“兩委”脫貧攻堅能力提升計劃,廣泛開展遍走訪、強培訓、亮承諾、抓落實、樹典型活動,促使村“兩委”班子能力提升。四要抓實抓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強化選派和管理,落實待遇保障,打造一支愛農村、會扶貧、懂管理、作風硬的駐村干部隊伍。五要加強村后備干部選拔、培養、管理和使用,注重從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鄉村本土人才中選拔優秀人才充實一線干部隊伍。六要壓實黨組織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把扶貧與鄉村振興作為政治責任,作為書記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
2.抓好頭雁工程,筑牢戰斗堡壘。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是脫貧攻堅的“領頭雁”,抓扶貧與鄉村振興,村黨組織書記是關鍵。一個村如果能選好、用好一個能人當支部書記,就能帶活這個村的兩委班子,這個村子很快會被帶富起來。“領頭雁”抓好了,扶貧與鄉村振興就有了自己的“主心骨”。一要選準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既要注重把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懂農村的人才培養為村黨組織書記,也要把種植能手、致富帶富標兵逐步培育為村“兩委”班子接班人。二要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作用,明確“三不選四優先”原則,不具備一定任職經歷和年限的、不具備較好民意基礎的、工作中服務態度不好的,均不得作為選派干部人選;能力素質高者、熱愛基層工作者、涉農專業者、發展潛力大者優先選派,提高第一書記的準入關。建立健全第一書記聯席會議、駐村紀律與業績雙公示、駐村“微動態”管理以及召回撤換制度,強化第一書記管理,讓第一書記始終聚焦在扶貧與鄉村振興上。三要強化對村“兩委”班子的管理和后備培養。容錯糾錯、創先爭優、好中選優,建立完善后備干部庫,重點從大學畢業生、優秀青年農民中培養選拔村干部,探索鄉鎮公務員和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互換、角色互換機制,確?!瓣P鍵力量”鏗鏘有力。
3.積極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一是扎實開展新時代“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提升行動。鞏固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和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為主要內容的“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建設成果;扎實推進產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宜居鄉村”活動,啟動實施環境秀美、生活甜美、鄉村和美“幸福鄉村”活動。二是優先發展農村教育。繼續合理布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在教育薄弱市縣區建設優質普通高中。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繼續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充實鄉村教育師資力量,落實好特崗教師待遇。三是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切實做好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四是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實施養老服務工程,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力度,重點把因殘因病致困對象納入低保范圍。同時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和殘疾人關愛服務工作。五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廣西優秀傳統駱越文化的精華,將其最大限度地融入鄉村振興中,使之與新時代文化在現代和傳統交流交融中,展現出新的面貌。六是倡導新時代農民新風貌,注重鄉村社會文明建設。比如,深入宣傳與開展新時代農村農民文化故事創作,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
4.探索與做強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形式。組織貧困戶、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具備條件的可由專業合作社統一經營。積極與大戶、龍頭企業等科學對接,通過吸收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促進鄉村振興。比如,率先通過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驗收的廣西龍州縣充分發揮第一書記扶貧主力軍作用,組建“第一書記產業聯盟”,推行產業發展資源、信息、技術共享,采用“聯盟成員(第一書記)+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貧困戶”模式,通過創建專業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電商扶貧等舉措,實現書記抱團推進、產業抱團發展、貧困戶抱團致富,構建了產業化扶貧新格局,走出了一條具有龍州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化扶貧之路、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5.創新鄉村治理機制。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管齊下的村級治理體系,發揮村民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協商議事機構作用,豐富村規民約內容。一是完善鄉村協商民主建設,引導鄉村民主自治;完善接地氣的村規民約,引導“真善美”的向上樂觀生活。二是實行網格化管理,按照網格“護線、防面、保點”的總體部署,網中有格,格中有網,加強人防、技防、物防,增加警務室、治安室、治安崗亭和報警點,定人、定位、定線、定區域、定責任,開展警民聯防、區域協防、聯戶聯防、“路長制”等群防群治活動,實現防范領域的無縫式全覆蓋。三是深化基層鄉村平安建設,整合群團組織力量,做好“三留守”(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弱勢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形成政府、社會、家庭多方聯動;從嚴整治鄉村“村霸”“蠅貪”和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四是激發各類社會組織特別是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區社會組織,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的正能量推進作用。比如,建立鄉村微信公眾號等現代信息傳媒,傳遞鄉情鄉事、社情民意、扶貧興業、慈善公益、村務監督、為民服務等新鄉村事務,連線連心,共同關注、參與鄉村建設與治理;再如,設立鄉村公益基金,獎勵考上大中專院校鄉村子弟;又比如,聯動政府公益部門、企業事業單位開展鄉村智力支農、科技強農、文化惠農、非公助農活動,組織開展政策、科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下鄉下村活動,讓新時代社會主義新風尚和文明健康生活深入鄉村千家萬戶。
(二)加強產業扶貧,振興鄉村產業
1.創新產業發展模式。“鄉村振興必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首要的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5]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產業發展了,才能夠聚焦人才、留住人才;鄉村產業體系能否健全,關乎農民增收渠道能否通暢。當前,尊重農戶、貧困戶意愿,考慮市場風險,創新“四跟四走”產業發展模式(即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抓住“對準人頭、選準能人、找準產業、瞄準市場”這一關鍵,因地因戶因人搞“種、養、貿、工、游”鄉村產業,不斷推動鄉村產業鏈升級與發展。
2.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深入實施育龍頭、建基地,著力發展鄉村園區產業,建成一批特色高效的種養基地。強化主體帶動作用,著力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做大產業規模;加大科技引領力度,實現更高質量;加強產銷對接,推廣線上“帶貨直播”銷售,實現更好效益;強化利益聯結,實現更實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實現持續增收。建立完善“三有一網”點位扶貧模式,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精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特別是要創新扶貧方式方法,通過實施網絡扶貧,使扶貧對象搭上“互聯網+”時代快車,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
3.打通扶貧農產品產銷“最后一公里”。一是積極探索電商扶貧新模式,加大培訓指導的力度;在相關政策的激勵下,不斷深化農村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電商扶貧模式向全體農戶、全體貧困戶全覆蓋、扶貧產品個性化、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發展,形成“電商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提升電商服務”的互利互促新亮點。二是立足本地的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市場需求和技術支撐,創新以富帶貧“帶頭人”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打造產業發展好、示范帶動好、利益聯結好、增收效果好,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強的“四好一強”特色扶貧產業。三是公開惠農政策、惠農資金、惠民項目、農事農情、農技信息、專家咨詢、農產品銷售、物流配送等電子村務、農務、商務服務。
(三)加強扶貧隊伍建設,發揮鄉村人才的積極作用
1.抓實“致富帶頭人”這一主體。持續開展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專項行動,重點從村級后備干部、農村黨員、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家庭農場主和能人大戶中挑選創業致富帶頭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儲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人才。積極開展“農家講壇”,開設“田間、地頭、大榕樹”課堂,實行菜單式培訓,農村發展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提高培訓實效;要分類分層開展實用技術、經營管理、電子商務等培訓,特別是實用技術、致富信息、市場分析和服務能力的培訓,幫助每一位農民在產業發展上實現掌握1-2門的致富技能。定期召開創業交流會議,共享信息資源,謀項目、增合作、促發展。組織參觀各類知名企業、合作社,依靠鄉村能人,提高農民群眾創業致富能力。
2.建設好“返鄉創業人才”這支隊伍。一要創新政策體系,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積極為返鄉創業人才搭建宣傳、服務、合作的平臺,激發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的內生動力,發揮優秀人才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的智囊作用。二要營造創業環境,搭建創業平臺,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人才返鄉創業,激活農村的創新活力。三要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去鍛煉成長,并建立起“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
(四)著力扶智、扶志,振興鄉村文化
1.著力激發內生動力。開展“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電視夜校”等,提升農民素質。評選“脫貧光榮戶”、推廣“脫貧攻堅故事會”“貧困村電視夜?!钡饶J教嵘罕娒撠毠哉J同度及參與度。運用微信、QQ群、手機短信、APP平臺等,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的政策宣講員作用;開展送政策、送典型、送精神、送文化、送技術的精神文化脫貧及鄉村振興宣講團,通過講政策暖民心、講典型鼓斗志、講道德樹標桿、演節目揚正氣、送技能添活力,讓群眾在教育中轉變思想,激發脫貧致富、振興鄉村的內驅動力。
2.優化農村特色文化產品供給。農村特色文化產品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要以農村文化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大力推進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挖掘鄉村鄉土文化內涵,探索適合農村的特色文化載體和內容,提供更多更好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的需求。
3.深入推動移風易俗。樹新規,倡導新風正氣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整治陳規陋習。大力實施孝老愛親文明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深入開展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傳統事宜工作,集中整治鋪張浪費、封建迷信、喪事擾民、破壞環境衛生等現象,培育新鄉賢文化,充分發揮農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模范、老退伍軍人在完善村規民約、化解村民矛盾、加強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五)加強生態扶貧,振興鄉村生態
1.持續強化資金投入。拓寬資金渠道,加大財政投入,整合涉農資金和各類專項資金,加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力度。按照中央財政、地方財政、鄉村利益主體合理比例,各自承擔一點,并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向貧困村與基礎薄弱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以“美麗、生態、宜居鄉村”為目標,統籌開展農村“空心房”整治和危舊房改造工作,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力度。要通過“綠化”“美化”“亮化”等措施,注重農戶個體與鄉村整體的和諧,讓鄉村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綠、記得住鄉愁,讓鄉村居民在藍天白云、山清水秀、青山綠水、村美人美和現代化發展環境中享受生活之美。
3.引導貧困群眾主動參與。積極推進參與式扶貧,實行扶貧措施與貧困群眾參與掛鉤。各地要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村級管理”的原則,按照以崗定人、按需設崗的方式進行,建立崗位救助、實名服務、動態監管長效機制。優先吸納貧困人口參與道路維護、水利設施維護、公共環境綠化、公共設施維護、公共衛生保潔等公益崗位。搞好公益項目如“愛心超市”等建設,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綠化美化行動,體現農民群眾的主人翁參與感與獲得感。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座談會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3-07(2).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3.
[3]習近平.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chinanews. com/gn/2016/04-28/7852799.shtml.
[4]祝靈君.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N].光明日報,2018-03-27(5).
[5]陳錫文.鄉村振興開啟“三農”現代化路徑[J].瞭望,2018(4):38.
責任編輯陸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