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英

近年來,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探索幼兒戶外游戲的指導方法。筆者所在幼兒園是一所新建的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體系尚不完善,如何基于幼兒視角開展戶外游戲活動,這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所在幼兒園積極組織主題教研活動,在實踐中總結指導幼兒園開展戶外游戲的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在主觀上,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在客觀上,教師要充分理解課程游戲化理念,分清室內游戲與戶外游戲的不同,了解創設游戲環境的方法。據此,筆者所在園啟動了以“戶外游戲中,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為主題的園本教研活動。
在教研活動中,教師們積極討論,各抒己見。黃老師說:“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認識到對幼兒進行自主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我認為教師應該在游戲中放手,讓幼兒自己做各項決定。”張老師說:“根據相關教育專家的觀點,完全安全的環境實質上對幼兒是缺少吸引力的,教師要為幼兒創造寬闊的游戲空間,幫助幼兒進行有意義的游戲,這是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蔡老師說:“如果老師盲目追求自由自主,不提前規劃,不給幼兒提供適當的支持,那么這樣的認識和做法就是不專業的。”
雖然游戲的樂趣在于它的不確定性,但在游戲活動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而應是游戲的發起者和支持者。教師要堅持幼兒在前、自己在后的原則,站在幼兒的立場,明確幼兒的總體發展目標,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易于操作的游戲材料。
(一)為幼兒生發游戲提供物質支撐
教師要了解幼兒的想法,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為幼兒營造和諧、輕松的戶外環境,為幼兒提供廣闊的學習與游戲的天地。幼兒普遍喜歡捉迷藏、飼養小動物等活動,教師可以盡量選擇有山坡、山洞、樹木、草地、沙地等游戲區域,為幼兒生發戶外游戲提供物質支撐。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教師要觀察幼兒討論、行動的過程,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適時更新游戲材料。
(二)為幼兒生發游戲提供經驗支持
在游戲前,教師要通過談話、記錄等方式了解幼兒當前的游戲水平,對游戲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估,有針對性地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為幼兒準備合適的游戲材料。做足準備工作后,教師要組織幼兒開展各種游戲,豐富幼兒的游戲技能,幫助幼兒積累游戲經驗,以此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針對教師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筆者所在園開展了第二次教研活動。
在教研活動中,教師們根據自身經驗積極發言。黃老師:“看到幼兒遇到困難時,我一方面想要引導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我又認為自己應該管住手、閉上嘴,給予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張老師:“ 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你可以不在他們身邊,但是你要時刻關注他們。”蔡老師:“幼兒玩游戲時,教師必須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與幼兒互動,觀察和記錄他們的活動情況,以便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在戶外游戲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同時積極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仔細觀察幼兒,適時介入活動,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指導,為幼兒的游戲活動提供支持。
(一)科學觀察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干預和指導要建立在觀察和了解幼兒的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個別觀察或群體觀察的方式,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和能力發展現狀,為不同的幼兒制訂不同的游戲目標,促進幼兒的共同發展。
(二)自然陪伴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與幼兒平等對話,傾聽幼兒的心聲、支持幼兒的行為、贊美幼兒。在一次戶外游戲中,幼兒在沙地里用樹枝挖沙的方式建橋,雖然他們的建設方式不科學,但是筆者沒有介入幼兒的游戲,只是從旁觀察并做好記錄。在游戲結束后的講評環節,筆者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樹枝挖沙的速度、橋梁的穩固程度等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幼兒的游戲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戶外游戲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分析幼兒的行為、言語,判斷其興趣和需求,調整與幼兒的互動方式。如何解讀幼兒的語言和行為,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與幼兒溝通是園所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了第三次教研活動。
在教研活動中,教師們根據自身經驗踴躍發言,積極建言獻策。徐老師:“我常用的觀察記錄方法是個案跟蹤觀察法,但我有時會捕捉不到幼兒的典型語言和行為,或者不能準確分析這些語言和行為意味著什么。”張老師:“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覺得幼兒的某一句話和某一種行為很有趣,可以用便箋將其記錄下來,利用課后時間對其進行分析和解讀。”
記錄是精準分析、解讀幼兒行為的基礎,教師可以用寫便箋、拍照片、錄視頻等方式記錄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為后續的解讀活動提供素材。同時,有經驗的教師可以直接在現場指導幼兒,跟進幼兒的活動,與幼兒進行高效的互動溝通,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指導方法。
(一)現場即時回應
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觀察幼兒的行為并及時進行干預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在搭建樓房的游戲中,筆者將幼兒分成了兩組,第一組選擇了整齊壘高的搭建方式,第二組使用了交錯壘高的搭建方式。在搭建過程中,筆者在現場詢問幼兒:“你們認為哪一組的樓房搭得更牢固,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樓房更牢固?”這種即時回應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幼兒建構能力的提高,還能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強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后期解讀跟進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記錄幼兒的表現,在總結環節與幼兒討論,提升他們的游戲技能。如在一次木工活動中,幼兒通過鋸樹枝的方式準備作品素材,但是他們鋸出的樹枝長短不一,也沒有有序擺放,導致活動效率低下。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游戲結束前的總結環節向幼兒提出了疑問:“你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保證所有鋸下來的樹枝長短一致呢?”教師的提問引發了幼兒的深度思考,幼兒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例如可以用自制量尺測量樹枝長度,或是用麻繩、布條等捆扎樹枝并注明每捆數量。教師在評價總結環節對幼兒進行提問,有利于促使幼兒進行深入的思考。
教師要深入觀察、了解幼兒,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科學指導幼兒,與幼兒形成和諧的師幼關系,促使幼兒自主探究和深入學習。本文立足于課程游戲化理念,以主題園本教研活動為主要探究形式,探討了教師指導幼兒園戶外游戲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兒園課程的質量,促進幼兒的發展,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玉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