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苗

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在幼兒課程的開展與實施過程中,游戲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它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的很多課程都是在各類游戲活動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師要善于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運用有效語言,指導幼兒的游戲行為。教師要開展內容豐富的游戲活動,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合理利用游戲活動中生成的資源,在游戲活動中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從而提高游戲教學的質量。
游戲環境是指為幼兒游戲活動所提供的條件,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個方面。在物質環境上,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活動空間,合理設計活動內容,滿足他們發展的需要。在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時,教師不僅要讓戶外環境充滿童趣,還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保證幼兒的安全。在心理環境上,教師要為幼兒積極營造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引導幼兒構建和諧的同伴關系。教師可以以分組的方式,加強幼兒間的互動,鼓勵幼兒主動地、靈活地參與各個小組的游戲。教師要肯定幼兒的表現,對幼兒進行科學指導,適當鼓勵幼兒,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例如,在拍皮球的游戲中,教師可以將幼兒分為幾個小組,讓幼兒以接力的形式運球,并提醒幼兒相關注意事項,對表現好的幼兒適當獎勵。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要運用有效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游戲指導,提高游戲的效果。比如,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有時會忘記游戲規則,活動現場比較混亂。這時教師要及時維護活動秩序,用簡潔的語言明確引導幼兒,用合適的語言糾正幼兒的不當行為,促使游戲活動更好地開展與推進。
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指導作用,建立和幼兒有效溝通的渠道,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幼兒的學習能力。比如,在“聯想大作戰”的活動中,教師在白板上畫一個圓圈、一條直線,告訴幼兒:“我畫了一幅自然風景圖,這個圓圈像一個太陽,直線像一條小河,你們覺得這幅畫還像什么?”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發揮想象,將簡單的圖形想象成具體的事物,并且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活動中要和幼兒多溝通,發揮語言對幼兒行為的指導作用,通過語言指導推動游戲教學,讓幼兒在各類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成長。
教師要不斷豐富游戲活動內容,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使他們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積累生活的經驗。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游戲內容和游戲的開展形式,在平時和幼兒的接觸中,多了解幼兒真實的喜好,觀察幼兒感興趣的游戲類型,在之后的教學中多設計這類游戲,提高幼兒的課堂參與度。在實際活動中,教師要進一步完善游戲活動內容,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生成新的游戲課程,提升游戲教學的綜合實效,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提高幼兒的學習成效。

比如,筆者開展了以“糖果”為主題的活動,并生成了角色游戲“糖果商店”。在游戲過程中,糖果賣完了,但還有一些顧客要買糖果。這時筆者引導幼兒積極思考,生成了“包糖果”的活動。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趣味性強,而且有效鍛煉了幼兒的聯想思維,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更積極地嘗試。教師要創建輕松有趣的游戲形式,不斷豐富游戲活動的內容,引導幼兒自主觀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
游戲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應變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對游戲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在實踐教學活動中不能把握好游戲的“度”,導致課堂陷入僵局。因此,教師要積極主動地了解游戲教學的有效組織與創建方法,反思以往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不斷深入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從而更好地實施游戲教學,讓幼兒體驗到游戲活動的樂趣,鍛煉幼兒的各項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各種開放式的游戲活動。教師要合理利用游戲活動中生成的資源,時刻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反應和表現,根據幼兒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游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例如,一次午餐后筆者帶著幼兒去曬太陽,幼兒都帶上了自己的寶貝桶。由于飯后不適合劇烈運動,筆者就組織幼兒玩了一會兒魔尺。幼兒對魔尺失去了興趣,開始拿著寶貝桶的蓋子在地上滾動。有的幼兒在比誰的蓋子滾得遠,有的幼兒在與同伴進行滾動接力。針對這種狀況,筆者結合幼兒的興趣點,生成了新的游戲活動。除了組織幼兒進行接力賽,筆者還鼓勵大家積極開動腦筋,思考還有什么新的玩法。這種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游戲的效果,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思考能力,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游戲活動中的師生互動,活躍活動氛圍,啟發幼兒思維,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到更多知識,增強幼兒的思維能力。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游戲活動,為幼兒樹立不同的游戲目標,調整和幼兒的溝通內容。如果是體育類游戲活動,教師要向幼兒介紹活動規則、交代注意事項,避免幼兒在活動中受傷。如果是語言類游戲活動,教師要著重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為幼兒提供各種表現的機會,豐富幼兒的詞匯,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教師在和幼兒交流時要注重啟發幼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比如,幼兒在學習完《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大家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動作,加深幼兒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于情節性較強、內容豐富、角色較多的故事,如文學作品《老鼠嫁女》,教師要結合這類文本的故事情節,給予幼兒思維上的引導和啟發。比如教師可以圍繞老鼠和貓兩家的恩怨糾葛,引導幼兒進行想象,鼓勵幼兒進行故事新編等,讓幼兒融入故事情景,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總之,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化對游戲教學的理解,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創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貼合幼兒興趣的活動,豐富游戲活動的內容,在趣味化的游戲教學中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加強游戲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川東農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