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啟鳳
永城市地處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全市總面積2000平方千米,人口168萬,現有耕地面積180萬畝,常年小麥種植面積175萬畝。2019年,全市糧食總產26.9億斤,居河南省第三位。獨特的氣候特點及富硒土壤特性,成就了特有的永城面粉——色澤好、筋力強、口感好,是加工高端面制品的優選原料。全市面粉食品企業已發展至117家,年加工能力達80億斤,是全國縣域內規模最大的面粉生產加工基地。近年來,永城市堅持把發展面粉食品產業作為產業調整轉型升級的主抓手,作為主導產業,優先保障支持,規劃建設了3.66平方千米的食品產業園,引進了中糧集團、河南眾品等戰略合作伙伴,新上了一批面制品、肉食加工和高端休閑食品項目,進一步拉長了“面—面制品—肉食加工—高端休閑食品”產業鏈條,初步實現了由“中國面粉城”向“中國食品城”的轉變。
在發展過程中,永城市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制約因素和瓶頸障礙。特別是近幾年,在經濟新常態下,下行壓力加大,生產成本升高,消費市場疲軟,許多企業應對新常態的能力相對較弱,個性化、品牌化、差異化發展的動力不足,普遍面臨產能過剩、效率低下和產品檔次不高、競爭力不強等結構性問題,已嚴重影響到食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破解永城面粉食品產業的發展困局,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有效探索和有益嘗試,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產增收乃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有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1.加強政策供給。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形式的金融支持手段,逐步破解資金難題。同時,在財政政策上給予更多的獎勵和扶助,在產品開發、品牌建設、融資上市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促進發展勢頭好的面粉食品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幫助扶持更多的企業發展壯大。搞好兼并重組。進一步鼓勵實力強的企業,兼并重組生產規模小、競爭力低的小型面粉加工企業,真正淘汰落后產能。切實做到抱團取暖、發揮優勢、做大做強。
2.推動科技創新。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和技術人才引進,在與河南科技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的基礎上,協調河南工業大學、武漢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在永城設立研發機構,加快推進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從生產和研發領域加強優質供給,盡快推出綠色、健康、多元化產品,逐步淘汰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鼓勵有條件單位積極與國家、省科研單位對接,做好校企合作和科研機構的人才、成果引進,為永城面粉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
3.創新收儲流通機制。完善政策性小麥收儲方式,探索符合條件的民營收儲、加工企業參與政策性小麥收購機制。放開政策性小麥銷售機制,充分發揮面粉加工企業去庫存的主力軍作用。創新小麥優質優價收購模式,利用收購政策,引導種植結構調整優化。適度給予永城小麥、玉米進口配額,降低企業高價收購進口糧源的成本。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尤其是對企業中長期固定投資的貸款支持。充分發揮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金融的合力作用,支持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為企業創新技改、擴大生產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
5.引導支持面粉食品加工企業更新裝備和工藝。著力加強面粉食品產地初加工技術的引進、研發、創新和示范推廣,對加工企業用于技術創新的其他費用應按實際發生額計入管理費用全額扣除。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購買更新加工技術,政府給予補助。建立健全面粉食品加工機械更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對企業采用資源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加工裝備給予財政補貼或信貸支持。
6.健全質量體系標準。建立健全對面粉食品產業認證的質量體系和質量標準,切實做到質量把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對違章、違規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增加違法成本,確保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營養、健康的食品,讓消費者充分享受到面粉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成果。
7.充分發揮面粉食品加工業行業協會作用。在市場經濟中,行業協會在政府和面粉食品加工企業間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政府應鼓勵建立面粉食品加工行業協會,緩解區域內加工企業間無序競爭。除享受農民合作社支持政策外,建議政府對面粉食品加工業行業協會給予專門財政、金融等經濟援助和其他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