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崧菱 莊穎
目前,我國的高技能人才相比其他國家較少,高技能人才越來越難培養,一些企業和單位不得不降低招人標準,但還是存在招人難的問題。所以,必須要重視培養人才的問題,加強培訓機制,使我國在經濟轉型的方面有一新的突破。基于此,本篇文章對高技能人才創新能力提升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高素質的員工是在生產、運輸和服務等領域具有適當技能和能力的領導人員,能夠在其實踐中應對關鍵技術和程序的業務挑戰,特別是高技能人員和相應合格的專業人員。
高技能人才具有四個特點:一是高技能人才與他特定的崗位是相互聯系的,如果說一位高技能人才離開了工作崗位,那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比如說一位電工,他在電工這個職業崗位上屬于一位電工高級技師,與他的崗位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一旦脫離崗位就不具有高級技師的資格以及技能了。二是技能人才對知識和經驗的運用,高技能人才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積累學習經驗,但是只有一些實際的操作訓練才可以讓高技能人才真正學習到技能方面的基礎知識。三是高技能人才與企業之間有著差別性,企業之間一些崗位和職責的不同,對高技能人才的標準和需求也不相同,這也是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原因所在。四是高技能人才是隨時變化的,可能隨著技術的發展就漸漸不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標準了。
黨的第十九次年度報告指出,建設一支知識淵博、能力強、創新型勞動大軍促進了勞動和工匠的精神,為勞動創造了光榮、雄心勃勃的社會。目前,我國有1.65 億人,占勞動人口的21.3%;高技能人口4 790 萬人,占勞動人口的29%。今后,我們各國對勞動力的需求將繼續增加,人力資源部門將公布《專業人員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 年),其中包括明確的專業人員發展目標、基本原則、目標明確的舉措和組織保障措施。
當前,中國的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用“高質量人才效益”模式取代人才數量模式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市場變化和生產經營的波動,“技工荒”、高級技工“斷檔”時有發生,優秀人才已經成為市場競爭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提高技術工人這一職業的吸引力,留住技能人才成為當務之急。落實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政策,支持高技能人員崗位勝任能力持續提升,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不斷加強,應該伴隨企業發展的全過程,作為體現員工實現個人價值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工作來抓。
公司應嚴格落實國家及中車技能人才建設相關要求,持續構建適應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長的工作機制。將技能人才培養與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持續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力度,成立核心技能人才評委會,全面推動核心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嚴格按照規定的員工工資總額比例提取教育培訓經費,規范管理,確保培訓經費向公司發展急需、緊缺領域高技能人才培訓傾斜。制定《核心人才管理實施細則》等,明晰核心人才選拔、聘任、動態管理及獎勵政策。
公司推進金藍領和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建成16 個由高技能領軍人才(勞模)領銜的創新工作室,以創新、攻關、育人為目標,圍繞公司生產經營活動開展工作。注重發揮工作室攻堅克難、技藝傳承、人才孵化、交流學習作用,促進技能員工隊伍素質整體提高。成立高技能領軍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開展跨企業、跨地域、跨工種、多功能、多層次交流,形成了較好協同效應和創新合力。2020 年,16 個工作室共完成攻堅克難任務157 項,工藝(生產)優化項目198 項。圍繞解決企業技術難題、人才培養、質量改進等方面,加大所屬公司培訓基地基礎建設和設施建設,拓展培訓基地開展各類攻關創新、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條件和能力。
對于首席技師人才的培養必須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以高精尖技術、核心技術崗位為著力點,大力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時緊密聯系職業生涯規劃,以具備豐富理論基礎與實際工作經驗、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和愛崗敬業的職工為重點,讓培養對象可以發展為技術骨干,尤其要重視對一線生產核心人員的培養,支持一線員工在崗學習。
企業內部良好的協調機制是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定期召開高技能人才工作會議,可以有效促進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將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納入“人才強企”戰略,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制定高技能人才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明確高技能人才培養方向。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應負責建立健全人才的管理機制,確保各項工作的規范性,對高技能人才工作進行宏觀指導、政策協調和組織推動,促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正常運作。
高技能人才培養一般需要10-12 年。企業要通過引進和培養高技能人才,需提供創新激勵機制、創新途徑和創新場所,彌補創新能力的不足。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創新能力,摒棄模仿,注重專利積累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產品更迭周期,推出更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達到企業獲取更多利潤的目的,進而為高技能人才創新提供更優越的條件。
公司應根據中車構建全球一體化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的要求,發揮技能人才“5+5”職業技能等級與職業發展通道作用,優化技能人才結構。并圍繞提高技能人才隊伍素質,充分發揮技能工作室和核心技能人才的引領帶頭作用,積極做好“傳、幫、帶”,開展名師帶徒、業務培訓和技術交流,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顯其才的濃厚氛圍。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快“雙師型”人才培養,鼓勵高技能人才參加工程系列職稱工作申報。
企業通過競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創新措施。創新團隊必須以“新技術舊技術”和“名人”的形式建立,通過“轉讓、幫助、樂隊”傳遞公司的精神和創業創新,通過技術競賽、競賽、內部考試等改善技術創新的基礎。創新團隊必須通過以技術招標、揭示等形式實現科學創新,努力應對企業面臨的技術挑戰。為設立創新基金,獎勵生產中使用的創新技術和方法,促進團隊創新和舉措。
培訓地點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培養人才,提高生產力,推進技術創新,提高經濟效益,開發一套培訓地點管理方案。培訓中心為學員提供了一個環境,使他們能夠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公司的主要設施和工具、生產過程、公司的基本技能和專門知識、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建設創新思想和創新思想以及培養創業精神等方面具有實際經驗。
培訓的有效性是一個關鍵因素,成功的培訓者,形成了培訓的靈魂。按照工廠的原則,培訓中心繼續建設特許權公司。第一,執行二百項計劃。每年有100 多名培訓員參加培訓,100 名具有本組織多種專業能力的培訓員進行技術交流和講習班,建立雙向交流機制,使培訓員能夠履行其專業職責,應用研究,并將重點轉移到培訓目的上,以提高培訓員繼續培訓其技能的能力,改進其技術問題并解決導致問題的問題。二是實施青少年培訓方案。培訓人員通過每年選擇一定數量的青年培訓人員加入內部培訓小組來實施動態管理,以確保培訓人員總數足夠、結構合理和穩步增長。三是實施上崗部隊培訓方案。采取有力措施,以專家導師、特派團團長、科幻、實踐練習等形式,加強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存在,提高教師素質。
應積極適應國家職業資格改革新形勢新要求,抓好技能人才評價。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進一步規范社會化評價,探索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擴大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范圍,全面落實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發展貫通工作,確保技能人才評價更加合理,社會認可度更高,流動更加順暢。加大專項能力項目開發力度,著眼實際需求推出一批地方特色明顯、社會需求迫切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推進優勢行業(產業)領域職業技能標準制定和題庫開發,及時修訂與更新職業標準和題庫,確保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與時俱進。
綜上所述,技能人才隊伍是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今后,公司將深入貫徹落實好中國中車關于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并緊緊圍繞“雙主業”戰略,全面建設“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技能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價值,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從而有力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重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