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兆權 周志彬 馬延軍 梁小莉
對于油田企業而言,新聞宣傳工作的推進,是我黨宣傳工作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其也是油田企業經營發展文化中的核心內容。一般而言,油田企業新聞宣傳主要依托于內部下發文件、板報、會議、網站等形式展開相應的宣傳工作,借此實現黨與國家政策的傳播目標。但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媒體發展,傳統的新聞宣傳方式已經無法有效滿足油田企業的宣傳需求,此時做好傳統新聞宣傳與新媒體宣布之前的過渡十分關鍵。鑒于此,針對新媒體環境下油田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探索和創新這一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所謂的新媒體,是指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形成的網絡平臺、企業局域網、電子雜志和手機終端等品類繁多的媒體形式。新媒體的普及,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使信息實現了急速傳播,并使傳播面得到了極致擴展。在經歷了電腦、互聯網、http 協議、寬帶的發展經歷之后,新媒體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家的經濟建設當中,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利用好新媒體,對油田企業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新媒體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互動性。對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受者只能被動地接受各種信息,不管討厭或者喜歡,無從表達對信息的看法。但是新媒體則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使傳者與受者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甚至互相轉變身份角色,從而使信息傳播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②實時性。新媒體傳輸速度快,覆蓋面廣,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一條新聞幾秒鐘就可以傳遍整個世界。同時也具有實時更新的功能,重大事件發生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連續滾動報道,兩三分鐘就可以更新一次。其中,微博、頭條等新聞報道可以實現與新聞事件發生、發展同步,真正實現“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訴求。
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媒體環境中,人人均享受發聲的權力,而自媒體的出現,使得一個“人”成為了一個“通訊社”,此現象的形成,在極大程度上與現代暢通無阻的言論通道之間具有關聯性。同時,開放性網絡輿論環境的形成,也為人們的思想交流以及情感表達提供了十分突出的便利條件。但是,隨著新媒體環境的不斷發展,網絡新聞的“把關人”角色日漸被弱化,致使部分“負面言論”或是“偏激思想”在網絡中得以快速蔓延和傳播,期間由于部分網民存在一定的盲從性,極易造成網絡沖突日漸突出現象,此時的輿論管控工作的重要性被凸顯出來,油田企業作為國有企業中的中流砥柱,不僅地位比較特殊,同時在影響力方面也十分顯著,在新媒體環境下就成為公眾時刻監督的重點監督對象。對于企業自身而言,一旦出現小事件,很容易在網絡輿論引導下形成企業的網絡輿情危機,而此類危機一旦失控,不僅會對企業的正面形象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在油田企業的業務拓展方面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在我國當前新聞輿論戰場的劃分上,主要存在兩種,一種是以主流媒體為主的輿論戰場,主流媒體主要以黨報、國家電視臺以及國家通訊社為主,在新聞宣傳方面,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黨的各項政策及方針宣傳為重點。另一種是以互聯網為主要依托“各盡其言”的民間輿論戰場,在此戰場中,所有人均可以在頭條、微博以及微信等社交平臺之上針對時事政治進行針砭時弊的發言和討論。自我國新聞事業發展以來,傳統媒體一直是黨與人民面向社會發聲的喉舌,同時油田企業自身比較注重有關于媒體關系的維護工作,使得企業在公眾媒體中的影響相對比較正面,同時油田企業作為國有企業,在主流輿論戰場中的控制能力相對比較強勁,但對于民間輿論戰場中的重視度卻并不高,導致油田企業在經營中很容易受到來自民間的輿論攻擊,且此種攻擊很容易在短時間內發酵蔓延,使得油田企業陷入網絡輿論困境。對此,油田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網絡輿論戰場的監管方面。
新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相對于民間自媒體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其中,報紙的發行量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斷層發布現象,且在讀者數量上也呈現逐年大量流失的狀況。究其根源,與新媒體相對比,傳統媒體的時效性遠低于前者,且在信息量的獲取方面也遠低于互聯網搜索空間。同時,報紙一類新聞傳播方式屬于付費閱讀模式,而新媒體下,實時且免費的在線閱讀模式自然受到更多讀者的青睞。在此基礎上,作為國有企業,油田企業在針對當前的新聞宣傳工作進行創新和探索時,應該以在線、免費作為著手點,全面推行企業電子報。電子報的推行,主要具有以下優勢:①節省企業的新聞傳播成本,電子報的推行,能夠節省企業新聞宣傳成本的同時,也可以使讀者節省付費閱讀的成本支出,實現雙方共贏,且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報紙感,同時在文字的顯示以及圖片的呈現方面也更為清晰和逼真,對于生態環保發展也起到了一定促進效果。②操作更為便捷,相對于傳統紙質閱讀而言,電子報能夠按照讀者需求任意比例播放或是顯示,無須下載等待,即時閱讀,也無須擔憂空間占用問題。
媒體,追根溯源而言,其是為而服務,脫離群眾、脫離人群的媒體必然失去生命力,企業新聞宣傳也是如此。作為新聞宣傳單位,如將整項工作內容的成敗完全寄托于采編人員能力高低之上,新聞傳播的成效也很難凸顯出來。對此,油田企業在進行新聞宣傳時,應該在企業內部搭建一支專業的新聞宣傳隊伍,并時刻調動和調整團隊內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期間,企業內可每年舉辦一次特約記者培訓活動,借助“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邀請新聞宣傳行業專家進入到企業內部開展新聞宣傳專業知識的培訓和講解工作,同時也可在企業內組織通訊員外出至外地進行新聞宣傳采風,不斷精進其攝影技術。
目前,微信這一社交軟件已經成為國民之間信息溝通和交流的主要平臺,其不僅具備信息傳輸瞬時性特征,同時在傳播范圍方面也更具廣泛性特征,從而則提升更多人的新聞閱讀興趣。隨著企業營銷理念的出現和推廣,國內外多個企業均通過微信這一平臺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和宣傳,此時油田企業可充分從中汲取經驗,結合本企業在行業內發展的品牌戰略以及營銷戰略,將其與新媒體相融合發展。期間,可申請建立油田企業官方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之上,將文字、圖片以及視頻相結合,面向所有關注公眾號的讀者推送企業發展的各項動態及新聞宣傳信息,內容上的豐富,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新聞受眾對于品牌影響力的認可。此外,微信公眾號的建立,當油田企業面臨危機事件時,也借助該平臺第一事件面向外界進行發聲,從而在最佳危機公關時間內最大程度降低乃至洗脫企業負面影響。
近三年來,微博已經成為互聯網年輕群體的重要社交軟件,據大數據統計表明,截至2019 年末,僅新浪微博一家社交平臺,注冊用戶就已經達到5 億人,每日的活躍用戶達到了2 億人次左右,其所能夠產生的社會公眾影響力可想而知。與其他社交軟件相比較,微博的優勢在于快捷、迅速、簡短且能夠隨時進行互動,所以方能受到社會公眾所喜愛。但同時,微博之上所有人均享有發聲權力,且在大數據技術的抓取下,事件發酵速度也隨之提升。此時,油田企業在進行輿情管控時,應該先在微博之上注冊官方賬號,日常可轉發或是宣傳企業相關經營信息及動態內容。其次,在出現企業危機事件時,可以借助該平臺,第一時間發布相應澄清信息,提升官網賬號新聞公信力的同時,對于報道信息的真實性傳播也能夠起到顯著的助推效果。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油田企業在進行新聞宣傳時,想要進一步提升宣傳質量,不僅需要針對新媒體的本質以及特征加以了解和分析,同時還需做好本企業新聞宣傳與新媒體之間的銜接,期間可充分借助網絡平臺的建設,構建聯通平臺,提升本企業當前的新聞素材獲取效率。此外,還可進一步將微信公眾平臺加以利用,并全面推行“報+博”模式,借此幫助本企業實現媒體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有效提升,最終為油田企業未來的新聞宣傳工作水平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