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政涵
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上,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帶著多款自主研發的餐飲機器人亮相。現場的漢堡機器人、五谷豆漿機器人、棉花糖機器人、冰淇淋機器人和煲仔飯機器人不時迎來顧客的掃碼和拍照,而已經運用在機器人餐廳內的“天降美食”中餐及火鍋云軌系統也在展位中被還原。
而此前曾在2020 年2 月支援湖北抗疫一線地區的集裝箱式煲仔飯機器人,也在高交會上亮相,單臺設備出餐效率每小時達120 份,全程實現自動烹飪,提供24 小時無接觸式免費熱餐服務,為醫護人員的后勤需要提供了極大保障,助力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充分體現了“黑科技”助力一線抗疫的產業成果。
“設備很受參展商和參展觀眾的關注”,千璽機器人集團助理總經理、研發中心負責人戴相錄告訴記者,從他的觀察來看,大家普遍看好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在餐飲領域的應用,在高交會上也有很多公司前來咨詢,希望獲得設備的區域代理權。
人們在談論千璽集團的餐飲機器人時,總繞不開碧桂園,這不僅是因為千璽是碧桂園孵化的,更在于碧桂園龍頭房企身份的“自帶流量”特質。2019 年初,碧桂園的企業定位變更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并高調布局建筑機器人、餐飲機器人和現代農業。碧桂園的轉變,顯示出單純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已不再適應企業發展需要。
房地產開發大規模、高營收、高利潤等特點,令房企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內快速積累了龐大的資本,并有著“巨無霸”般的規模,因而多元化的布局多少顯得有些“小打小鬧”。有資深地產分析師就曾表示,各類多元產業多數沒開始盈利,規模和營收上也不及房地產開發的零頭,因此房企屬性其實并沒有發生改變。而房企在用人和運營上的慣性,也使得多元業務會受到影響。例如領導新業務的開拓者往往是原來地產板塊的老兵,這些人在角色定位的轉換上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地產運營思維并不適用于所有行業,因而很容易出現“外行指導內行”的效果。同時,多元業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拖累著房企財務的狀況。2020 年中期業績會上,碧桂園管理層曾透露,上半年由于機器人等新業務板塊的前期投入,引起合并報表稅前利潤減少約9.4 億元。
盡管投入巨大,但碧桂園在機器人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如今,千璽集團擁有各類自主研發機器人設備及軟件80 多種,申請了700 多項各類專利,在佛山、廣州、江門等地開設了13 家機器人餐廳,并在北京、江西等地10多個省市的醫院、商業中心、景區、大學和政企單位實現運營,位于東莞的6萬平方米中央廚房計劃投用。在深圳,首家機器人餐廳——Ai 小鍋南山科興科學園店也將在2020 年11 月開業。這距離千璽成立不過一年半的時間。“我們致力于成為全球最大的餐飲服務商和餐飲設備生產制造商。把又好又便宜的食物提供給更多的消費者,也為餐飲業提供好吃,豐富,健康,安全,高效和富有科技感的解決方案。”戴相錄說。
碧桂園更加看重的建筑機器人,在外界長達兩年的等待甚至猜疑后,如今也有了下文。2020 年10 月,碧桂園博智林首批9 款43 臺建筑機器人在順德碧桂園鳳桐花園項目交接,包括樓層清潔、室內噴涂、地磚墻磚鋪貼等機器人設備在工地上崗。這標志著以建筑機器人為核心的人機協同作業施工體系正式在一線投入使用,開啟實戰模式。“我們做建筑機器人等新業務,是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推動生產力,讓碧桂園的主業和新業務發展能夠并駕齊驅,這也是我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碧桂園總裁莫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