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 勇
社區黨支部作為黨的基層組織,能否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關鍵要看黨建工作。黨建工作作為社區工作的“排頭兵”,直接影響到社區整體工作的好壞,俗話說,排頭兵往哪走,大部隊就會跟著往那走。黨建引領的好,基層工作就好做,反之,基層工作就很難做。那么如何做好社區黨建工作,成了新形勢下我們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的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我們面對了一個無限可能的世界,對我們基層黨建工作來講,這不僅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時期,我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任務更加艱巨,爭取黨民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投入更大的熱情和精力,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可以說,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各項戰略部署,基層黨組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社區黨員結構多樣,有在企業上班的(企業沒有黨支部,所以黨關系在社區),有退休黨員移交社區的,有年齡大行動不便的,有長期在外工作學習的,還有長期居住國外的等等,面對不同職業、不同身份、不同居住地的黨員,在黨員管理問題上將變得更加復雜困難。組織一次黨員活動,不得不面對黨員請假的問題,從而導致黨員參會率低,無法保證黨組織活動的正常順利開展。這是目前基層黨組織面臨的現實問題。
由于受地區經濟條件的限制,社區黨建經費投入較少,造成支部開展工作困難。一是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不穩定。由于社區黨務工作者待遇偏低,工作任務又多,在位的沒法集中精力安心下來做工作,想吸收優秀的人才但很難。二是黨員活動難開展。盡管近幾年各級對基層黨支部的活動經費加大了投入,就目前來說現有的活動經費來源仍無法保證黨員開展正常活動。三是黨支部辦公條件差。社區的辦公條件一般較差,不能滿足正常活動所需,導致很多功能形同虛設,沒法使用。黨支部的一些大的活動都要借助駐區大單位的場所,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弱化,使黨員干部在重大事項中的話語權變弱,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受到了限制。
基層黨組織班子的政治水平和業務能力直接決定著黨建工作的好壞。由于受到待遇等各方面的原因影響,黨組織班子成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能力強的一般很難用心,用心的一般能力不強,還有既不用心能力也不強的,這樣的結果就導致黨組織班子成員很難形成合力,做好做實基層黨建,引領基層黨建發展。
面對新形勢下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基層黨建工作怎么辦?
一、加強黨組織班子建設
首先,要加強基層黨組織班子建設,首先要找準工作定位。我們要確定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全權負責社區黨建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定期召開黨建會議,研究黨建問題,確保黨建工作的方向不跑偏。黨支部通過開展與社區發展一致的活動,為社區發展保駕護航,把黨員的作用滲透到黨建工作的每個細節,社區的發展之中。把凝聚力工程、人才隊伍建設、職工教育管理等都納入黨支部工作中,使黨建工作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全過程。
其次,要加強黨組織班子后備力量的培養。建立黨組織班子后備干部隊伍人才庫,把黨員中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優秀共產黨員吸收到黨組織班子后備干部隊伍中來。二是加強對黨組織班子后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不斷對他們進行黨性鍛煉,定期組織開展黨務知識、黨內業務等知識的培訓,把他們從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培養成一名優秀的黨務工作者。同時,優化結構組合,不斷創新人崗相適應的方式,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其個人優勢,從而達到優化增強班子戰斗力。
最后,加強資金支持,對黨組各項活動及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這樣黨組織在開展活動和工作積極性上就會處于主動位置,可以更好地發揮黨組的領導力。
二、加強黨員教育管理
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民主評議黨員、黨員責任制、黨員目標管理、流動黨員管理等組織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制、黨員積分制、黨風廉政建設、黨組織工作規劃、議事規則等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全面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按時開展黨員固定日活動,積極開展有關主題實踐活動。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引領,健全完善黨員名冊、黨員活動記錄冊、黨員積分管理冊。
強化黨性錘煉。要引導黨員同志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和整治覺悟水平,黨性除塵的能力,做到高標準要求自己,政治上清白,思想上先進,行動上給力,做黨和人民放心的人。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基層黨組織一定要發揚正確的價值觀和義利觀,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要嚴格按照標準和規定,對黨員和領導干部實行監督和管理。基層黨員教育管理還應該將接受紅包、開單提成等納入專項整治重點,切實為群眾提供廉潔清爽的生活環境,提高群眾滿意度。
黨課內容不只是單純地講理論、講黨規黨章,而是還要利用身邊事、身邊人來感染廣大黨員,由“說教式”向“探討式”延伸。把講黨課與開展專題學習研討、主題教育、知識測試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為黨課注入新的活力。結合工作實際,將黨課陣地從室內轉移到室外,把課堂設置在社區院落、文化活動廣場,做到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課,使上黨課成為一種時尚,讓大家在黨課的教育中有所成長,有所收獲。
三、創新活動載體,做好黨建工作
(一)以活動為載體,豐富黨建宣傳工作的延性內涵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為基層黨建工作開創了新的空間和場地,可以利用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做一些貼近居民生活的知心活動,利用“講好身邊的故事”等形式開展活動,通過他人的撰寫、攝影、講述,客觀公正地表達主人公在其他同事中心目中的形象,并用故事化的手法形成好作品。
舉辦“身邊人、身邊事,最精彩”主題黨建宣傳活動。以基層黨員為主體宣傳隊伍,廣泛發動,鼓勵他們用手和筆撰寫身邊同事、家人和朋友在生活和學習中的亮點,弘揚正向的文化,營造正面思維。
(二)以傳統媒介為載體,營造黨建宣傳工作的良好氛圍
傳統媒介是社區加強內部宣傳,傳播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力量的有效途徑,雖然“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過,但是如何有效激活傳統陣地,更好地服務社區發展是黨建宣傳工作創新的一大課題。社區借助宣傳欄、網站、電子大屏、黨宣信息等傳統媒介加強對“身邊人、身邊事最精彩”主題宣傳,并制作專題欄目,植入小卡通、小動畫的方式吸引居民的眼球,更多地吸引居民參與到活動中去。
四、以“互聯網+”為載體,推動黨建宣傳工作的良性傳播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社交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世界里尋找著新思想。特別是微信功能的日益完善,使我們的社交功能越來越強大,更加適應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如何借助微信等互聯網工具擴大影響一直是社區不斷追求的目標。
隨著國家科技力量的不斷加強,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隨時隨地都在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也看到了未來世界的無限可能。目前社區黨建工作仍然運用傳統工具比較多,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應該加大對互聯網技術的投入,用數據化思維做好黨建工作中,聚焦“身邊人、身邊事最精彩”活動成果數據,更好地促進社區的發展。
本著“黨建共建、攜手并進、社企聯建、合作共贏”原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根據社區黨員及群眾切實需求,開展黨建共建系列活動,圍繞網格化管理,通過志愿服務、培訓交流等方式,加強工作交流;共同組建黨員服務先鋒、志愿服務隊伍,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扶貧濟困、社會公益等各類活動。每季和共建黨組織至少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和整治覺悟水平,為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保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