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秋月
(泰州市成興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400)
環境監測不僅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同時它還在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進行,因此它在環境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撼動的地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是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的重要環節,是關乎環境保護的重要數據指標來源,因此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水平對于環保工作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簡單來說,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一種措施,這種措施是為了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代表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保證數據資料的可比性和完整性。根據相關的規定,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的機構必須建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對監測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與把關,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與科學嚴謹。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開展各項工作,落實好具體的管理制度,不斷加快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進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的環境狀況,減少環境污染的程度,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環保工作認識的不斷加深,環境監測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理解和接受,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自覺加入到保護環境的隊伍當中。我們的國家和政府也通過積極出臺一些相關管理政策和規定來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應用能力和工作質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盡管如此,由于我國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起步晚、經驗少,我國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現今仍舊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我們去發現和改善。
通過國家與政府不斷出臺的政策和規劃,我們不難看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的重要工作之一,國家開始不斷加強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視力度,以此來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水平。[1]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工作之一,同時也是環境保護過程中的中流砥柱,對整個環境建設來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環境監測數據資料的質量就成為重中之重。在具體的環境監測工作中,要想將質量落實、踐行下去,就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國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確立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主體地位,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環境建設的質量。
在部分地區,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一般都是交由實驗室機構來進行,而實驗室的總負責人卻并不進行實際的環境監測工作,而是指派某個工作人員進行具體的環境監測質量工作,他們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理解程度不足,導致產生了錯誤的思想觀念,嚴重忽視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這樣一來由于受到時間、任務、個人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難免就會出現機構內部科室配合不順暢、各部門職責不明確、技術人員工作應付交工的現象,因此也就使得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監測結果僅停留于表層,不能夠起到數據真正的表現和指導作用。
環境監測質量工作需要多部門的齊心協作,更是對檢測人員的心理素質和質量意識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體系,確保環境監測質量工作順利的進行。但當下出現的主要問題是部分檢測人員對于質量方面檢查的不重視,質量管理意識薄弱,甚至對環境質量監測不嚴謹帶來的危害認識不全面、不到位,對于應該內化于心的工作守則僅僅停留于一個單純服從的層面,沒有將質量監測把關的責任與環境意識結合起來再進行相應的監測工作,最終導致質量監測環節出現問題,從而影響到生產、生活甚至是國家相關環境措施的具體落實等方面。
在環境質量監測的工作中,最主要的問題往往是領導層與管理層的管理不善或疏于管理,導致下面基層監測人員對于質量檢測工作不認真、不盡力、不用心,從而使監測結果不夠完整和嚴謹。另外,對于監測結果的審查與跟蹤流程管理存在漏洞與不足,無法應對后續的相關問責事宜。再有,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發生問題后甚至會出現“扯皮”與“踢皮球”現象,造成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導致部分活動無法按期進行、浪費相關寶貴資源等現象。[2]
國家或相關管理部門要提高環保意識,出臺有關政策,在制度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為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創造有利的工作環境,保障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財政方面進行支持,包括設備更新與維護、技術引進、員工待遇等方面的支持,在加大相關硬件、軟件設施投資的同時提高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以保證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暢通。
環境監測管理工作并非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工作,而是關乎一個團體和機關,若想進行管理改善,自然要從整個體系入手。在不影響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加強各部門的聯系和協作,明確各自部門相應職責與工作內容,杜絕責任不明晰導致的“扯皮”、推卸責任等影響工作進行的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制定相關獎懲措施,對于優秀個人和部門要加大獎賞力度,并以此為典型和模范推廣至整個機構,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對于屢屢犯錯、工作態度不積極等員工進行相應的處罰,并做通報批評,使其他員工引以為戒,規范自身行為。
根據本機構或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詳細的規范要求,將工作內容詳細化、工作職責具體化、工作態度端正化、工作制度程序化、工作環境有序化。在此基礎上,定期安排相關管理人員外出學習,吸收外單位或外企業的優秀管理手段和技術,并根據自身實際將手段與技術本土化,以適應自身的管理工作需求[3]。建立獨特的、適合的、規范的相關制度體系,發揮制度的優勢,對各部門中的各個員工進行有效管理,形成一套自成一派的優秀管理機制,并隨著大體環境的改變而不斷完善和改革,以保證機制整體的健康和發展。
定期對各部門環境監測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考核內容要客觀,盡量貼合工作實際,同時在考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大監督管理的力度,確保考核的真實性、公平性,考核內容一定要公開透明,相關部門根據考核結果的不同和水平的參差程度進行相關業務培訓活動,以提高環境質量監測人員的工作水平,增加危機意識。面向社會吸納高質量人才,通過高待遇、高福利招收高水平、高學歷、高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提高整體的質量監測水平和監測效率。同時裁減無作為人員,精簡機構系統,給予員工以危機感,提升員工積極性,減少不必要開支的同時還要提高員工各方面素質。增加技術人員學習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單位和機構安排,給予技術人員寬裕的研究時間,保證認真踏實務實優秀的技術人員可以有足夠安靜、高質的研究環境,以充實技術儲備。
針對當前質量監測監督環節薄弱、體系不健全、監察不到位等現象,應由權威機構和單位組建專業、嚴謹、公正的監察系統來監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過程、環境、效率、質量和結果跟蹤等方面,保證環境質量監測的各個環節的科學和少失誤。積極接受來自社會各方的監督,包括同行業機構、上級部門或第三方機構,積極接納提出的意見,解決出現的問題。并積極推進完善監察評價機制,實行匿名制評論和投訴,定期解決投訴問題并采納相關發展建議。[4]設置詳細的項目與科目評價,對評分較高的部分繼續保持,對評分低的項目積極改進,并落實到相關部門甚至個人,進行工作上的改善。
隨著環境問題逐漸受到重視,人們環保意識提升,環境質量檢測工作也逐漸曝光在大眾視野中并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但環境監測的發展時間尚短,還存在諸如管理工作不到位、監督不完善、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與分析提出相關可行性意見與建議,如完善管理體系、加強監督、提高待遇等。這也表明我國對于現階段出現的問題積極解決,并在努力完善中,希望在各界共同的努力下,我國的環境質量檢測會越來越規范,環境質量日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