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甘肅省隴南市第一中學,甘肅 隴南 746000)
在高中語文的教育中,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重點項目進行推進。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生知識內容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是否高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本文立足于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題,從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的意義和組織策略展開。
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不能很好地跟上時代的發展,停留在傳統的教學層次。學生無法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更多地采取從教師那里接受知識進行練習題練習,最后再接受考試考核的傳統方式。在教學、練習、考試的過程中,學生都被動接受。有效的學習過程應該是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入手,以生動有趣的例子引入,以圖像化或簡單的思維導圖的方式向學生展現課程內容。枯燥呆板的課程教學必然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而缺乏思考的課程將會導致學生思維受到局限,無法向更復雜的問題發出挑戰。大多數高中語文教師都還未認識到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意義,教學觀念落后,只重視知識而沒有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形成應有的底層邏輯。另一個方面,師生的互動就僅僅停留在講授、練習、考試方面。這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程度的把握,也不利于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方式嚴重缺失。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課程的教授主要包括學習的目標、學習的重點以及學習的難點,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下,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前進行自主的書本預習或與學生進行探討,在課程學習中進行基礎知識應有的學習,在課后完成相關的語文習題練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僵化,不利于學生生動形象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發散性思維探討,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中,會缺乏對所學知識更深程度的理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生來說,局限了他們的綜合思考能力;對教師而言,大多數教師未能認識到,他們應該培養的是具有綜合學科素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的學生,而不是只做到課程知識的傳授。
語文課程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內容大多與人文價值理念有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地進行人文思想滲透,向學生傳達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并不只是語言課程教學,而是需要進行文化價值傳播。部分高中語文教師會認為學生價值觀念教育應該放在專門的思想教育課程上進行,而不應該占用語文課程的時間,在課堂上僅僅講授語文知識,而不關注學生的素養。顯然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學生在進行語文課堂學習時,除了對基礎的語言知識有所了解外,更要通過課程的學習來了解我國優秀的價值文化,在此過程中進行自己的理解,并能夠通過語文來對自己的價值理念進行表達。
語文課程的講授最終要落實到學生,語文教學不能過于關注教學的實用性而忽略了人文素養的培育。高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應體悟我國優秀文化,促進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新課改下的農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要融入素質教育的理念。合作學習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外,還能提高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育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培養出來的應該是具有人文底蘊精神、科學精神,能夠學會自主學習、進行健康生活、對他人和社會具有責任擔當、具有實踐創新的優秀的全方位發展的學生。就語文這一學科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四項能力。一是語言能力。即學生能夠運用語言來理解與表達觀念和情感。二是文化意識。對我國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優秀價值文化有所認同。三是思維品質。即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與運用表現出來的創新、批判、邏輯分析等心智特征。四是學習能力。這是學生能夠更上一層樓的發展條件,要求學生積極運用語文知識,不斷地學習,追求更高效率的學習。學生從該課程的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底層邏輯,形成看待問題特有方式。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生活中,他們也能夠運用這種能力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這正是基礎教育應該達到的目標。合作學習過程能夠充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符合當下時代的核心素養培養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激發自己的興趣,他們將對這一課程的學習更具有積極性,在語文學習中體會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處于平等地位,大家互相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聽取他人的觀點意見,充分參與教學過程,而不是一味地被教師引導。在合作學習中,通過分享感受、換位思考、情境模擬等一系列互動真正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信息傳播范圍越來越寬,許多信息開始暴露在人們眼中,面對良莠不齊的信息,學生如何從中選擇正確的信息,摒棄有害的信息,對自己的價值觀念進行塑造,一直是教學應該有的目的。在高中語文課程教育中過于重知識輕素養,導致師生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都只關注知識的積累而忽略了素養的培育,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而學生也沒有在課程中反思自己的行為。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需要與學生的綜合素養結合,依照立德樹人教學理念,將學生的素養培育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新課改下的農村語文教學應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真切地了解到他人的想法與感受,明白個體之間不可避免存在差異,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
由于班級人數較多,大家一起討論難免出現混亂的現象,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讓各小組內部進行合作學習,一方面維護了課堂秩序,另一方面也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我觀點的機會。在每個學習小組中可以由小組內部成員自行選舉一名小組長來維護小組討論活動開展秩序以及收集整合小組成員的意見。
比如在對《氓》《采薇》這兩篇詩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詩歌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兩首詩描寫的是男女戀愛,也可能是詩人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憂愁。在詩歌的創作手法上,作者利用了雙聲疊韻的手法,用來增強詩歌的音調和諧美,整體詩歌韻律優美流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為小組進行朗讀,讓學生在開口對詩歌的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感,展開自己的想象,描繪那個時代中人們生活的畫卷,從而提高自己對詩歌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除了小組內部的合作學習,教師還可以引導小組之間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將各小組記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并寫在黑板上,接著向學生對《氓》《采薇》中的知識進行搶答提問,哪個小組成員搶答正確就為哪個組計一分,最后比哪個小組的得分更高。學生通過小組劃分在競爭中合作學習,提升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
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不同,可能一些學生不知道的知識有另外的學生知道,每個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展現自己了解的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一個問題,讓知道的學生進行回答,通過多人回答來完善問題的答案。
比如在對杜甫詩三首的教學中,教師不直接向學生講述詩人杜甫的生平和所處時代背景,而是讓學生自主將自己了解到的相關知識告訴教師,由教師寫在黑板上。通過部分學生的回答與補充,黑板上呈現出這些信息——杜甫是唐代詩人,以詩歌聞名于唐朝開元、天寶年間;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期間遭到迫害,詩人平生的艱難經歷;杜甫在早年間曾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做出一番事業,最后無奈時局變化逐漸平息,后半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杜甫詩中有飄零之感也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頌;詩歌一方面反映了詩人所見景物,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以及在壯闊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的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感,顯出詩人的豁達情懷。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生的信息共享展現給全班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學習思路,通過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是百科之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與今后的人生發展都有很大的意義。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形成傾聽的能力,對他人傳達的信息進行準確的接受,經過自己的思考最終轉化為內在品質。語文課程的教授更多需要教師講解而非學生聯系,這就對學生的傾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深思,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語文課堂中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讓學生能夠靜下心來沉浸到語文的世界中,感受語文這一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活動,通過問答與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如果一整堂課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話,學生難免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充分進行課堂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也可以單獨抽學生回答,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合作學習需要讓學生有傾聽他人觀點的耐心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來理解一篇課文中蘊含的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人物受到時代大背景的影響,不同的人物面臨不同的時代環境有不同的困境,會做出不同的抉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人物與時代背景相結合進行分析,讓學生多方面進行考量。在學生對書中人物進行價值觀判斷的同時,會引發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每一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每一個主要人物的行為方式進行分析,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假設如果他們是課本中的人物,在那種情境下又該做出怎樣的抉擇,面對危難的環境是否能夠堅守本心,是否愿意犧牲個人利益而顧全大局。學生通過情境假設真切體會到課本中的英雄人物高尚的情操,了解到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價值關懷的學科,培養對語文學科的意愿,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比如對《荊軻刺秦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幾位學生分別扮演荊軻、太子丹、樊於期、秦武陽、秦王等角色。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將荊軻刺秦王的來龍去脈生動展現出來。在角色扮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突出荊軻的勇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荊軻刺秦王》進行改編,假設荊軻等到了高漸離一同前往,刺殺秦王的結局會怎樣。通過角色扮演,學生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合作學習是經過多年摸索被證實的高效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養成正確價值觀念都有很大的幫助,高中語文教學要充分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