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占云
(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對“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內涵,可以具體把它拆分為“少教”和“多學”兩大要素來理解:
“少教”一詞是從教師層面而言的,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少教,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全程講解知識,而更多的是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啟發者,逐漸引導學生學習,這和不教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與之相比“少教”的特點有以下幾點。首先,轉變了傳統灌輸式的“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學習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在其困惑時提供適當的啟發引導。其次,既然是少教,那就必定注重教的質量和效率,要有針對性地教,不是沒有目標的亂教,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再者,少教縮短了教師的教學時間,因此在教學之前應積極有效地設計教學內容,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幫助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最后,“少教”作為新的教學理念產生,是遵循“最近發展區”原則的,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支架,支撐學生在智力、情感等方面達到發展水平。
“多學”相對應的就是學生層面了,指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要自己多學習,少依賴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多學并不是多讀教材多背知識點。具體而言它也有以下特點。首先,學生要主動學習,強扭的瓜不甜,自己主動積極地去學,真正地把它當作自己內心的事,這樣才會達到最好的效果;其次,學生在積極學習的基礎上要深入學習,深入地探討挖掘知識本質,并且能在表面的知識結構中結合自己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認識,解決實際問題;再者,就是要獨立學習,遇到困惑時盡量減少對教師的依賴,自己獨立查閱資料,獨立思考領悟學習內容,最終能達到學習“自能”的境界。
總之,“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很好地處理了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矛盾關系,即“學”是作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主導地位,決定著教學的整體效果,而“多學”正是凸顯了它的主導地位,“教”是主要矛盾中的次要方面,起著輔佐作用,而“少教”也正是它的次要地位的表征,只有正確地處理好矛盾關系,教學的總體效果才會得以提升。
縱觀中國當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灌輸式的“教學”語文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教”上,真正忽視了學生“學”。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完全將自己在閱讀文章后的感悟強行地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地跟著教師的閱讀習慣走,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依賴的習慣。同時,閱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減少了學生自己閱讀思考的時間,慢慢地學生就會感覺到自己是局外人,失去學習興趣,學習變得很被動,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從而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整體進程。
應試教育模式下那些規定的教學重難點,也就是考試的重難點,通常是非常受到重視的。因為文章中的生字詞、好句以及文學常識是考試的重點,所以教師在講解閱讀時就會潛意識地重點教學,而文章背后所表達的情感以及傳達的相關價值觀念就被忽視了,從而不能真正地做到情感上和作者共鳴,違背了閱讀教學的初衷。除此之外,教材中需要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的文章,部分語文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在考場上閱讀的感覺,先提前列好一定的框架結構,讓學生被動地去文章中找,并進行完善。這種名義上的自主學習不利于學生真正體驗文章中所傳達的感情,從內心達到領悟的境界,一成不變的模式學習終究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自然就降低了閱讀教學效果。
面對當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少教多學”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它的內涵不難理解,“少教多學”明顯改變了傳統教學的重點在“教”上,而是注重了學生的“學”,學習本身就是學生的事情,教師凡事親力親為,學生只是學習的機器、搬運工,逐漸地學生也會感到枯燥無聊,失去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都是處于被動式地學習。而“少教多學”減少了教師的滿堂講解知識的過程,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就會集中精力地去鉆研學習、愛上學習,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少教多學”的模式,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學生自主體驗文章知識和情感要素,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考試的重難點,而且經過獨立思考在閱讀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閱讀習慣和方法,提高了創新能力。同時,在自主深入的學習中將文章中新的見解知識和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結合形成新的見解知識,并且能進行一定的遷移,大大地提升了自己舉一反三的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綜合能力也得以提升。學生通過多學,有更多時間思考和領悟文章中作者所傳達的情感和思想觀念,有利于學生和作者進行靈魂上的交流溝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操作語言的能力,同時也有情感價值上的教學目的。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整個語文教學的發展。語文知識涉及范圍比較廣,閱讀教學就是語文教學中知識面比較集中的一塊,也是當前考試中占比較大的。所謂得閱讀者得天下,而將“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主動地學習探究,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輕松,學生思維處于輕松的狀態,才會主動接受知識,還能提高其創新能力,提升學習效率,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最終促進整體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中,一定要對學生自主學習上進行正確的引導,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度的引導,幫助學生規劃好短時期或者長久的學習規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處于一個引導、啟發的作用。任何教學活動必須圍繞學生而展開,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前,大致擬定一個學習的框架,提供相應的素材作為指引,讓學生自讀自悟。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詩經》中的《關雎》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在上課之前,先播放一段朗誦視頻,讓學生閉上眼睛細細地品味其中蘊含的細膩情感。有了情感上的初步接觸后,再作為一個適度的引導,此時教師可以試以提問的方式,例如可以問:“聽完這段朗誦視頻,你們覺得這首詩大概講的什么?基本的情感基調是什么?”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比引導,對后面理解整首詩的意境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就更加容易了。在此引導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處于興奮狀態,能立即進入學習狀態,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生要敢于思考、敢于交流,教師就得轉變自己權威形象,努力營造一種學生能夠交流的課堂環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成了課堂的絕對把控者,不管是知識的講解還是紀律方面都是權威式的,學生也只能默默地承受著,神經時刻處于緊繃的狀態,師生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溝通,導致“教”和“學”出現斷層。而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就必須放下架子,親近學生,這樣學生才會主動跟教師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觀點進行合理的定位和分析。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文言文《桃花源記》時,文中涉及很多古今異義以及一詞多義的詞語,這個時候教師可以不先作全部的內容的翻譯講解,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查閱,結合以前所學文言知識進行上下文的文意疏通,并且進行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在自行翻譯過程中就會對古今異義詞進行合理歸納。例如“妻子”一詞現義是已婚男子的配偶,而學生在翻譯時邏輯上就會受到現代詞義的影響,而通過自己查閱或者交流就會得出古代是指妻子和兒女的意思。又比如在一詞多義上,學生通過以往的知識結構對“尋病終”進行翻譯時會潛意識地將“尋”翻譯為“尋找”,可是放在文章中并不妥當,此時再借助相關工具書查得有“不久”的意思,帶入翻譯符合上下文,因而就可以學會歸類,形成自己的語言板塊。
“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學生真正掌握了相關的學習技巧后才可以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形成高效率學習,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著重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一定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演講詞《我一生中重要的抉擇》的教授時,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提前告訴學生人的一生都有很多抉擇,在這些抉擇中有難忘的、十分重要的,那么是什么呢?這樣引導式的開篇講解不僅把學生拉入現實中思考,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融入其中,能夠很好地讓學生抓住本文學習的重點,學習以后學生也能自己結合思考自己的重要抉擇,真正地領悟到這篇文章學習的意義所在。
“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獨立總結歸納能力要求很高,通過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總結歸納知識點,學生才會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更好地消化知識,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并豐富自己、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切記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學生獨立地歸納總結,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促進“少教多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進行。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議論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學過程中,對議論文的文體分為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展開,此時教師可以先做個簡單的介紹引導,讓學生尋找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并且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議論文的論述技巧,通過自己學習就可以發現,這篇文章論證思路清晰,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展開論述,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總結歸納出與議論文相關的邏輯組織結構,對自己之后的議論文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尋找論點時也掌握了一些技巧,例如論點在文章的開頭幾句或者末尾,分論點在段首或段尾,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中獨立總結歸納出來的,這就有利于加深記憶,更好地吸收知識。
總之,將“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確保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