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允
(常州市新閘中心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新課改的提出以及推進以來,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轉變就是大量優質的教學手段以及先進的教學設備被引入語文課堂,推動了語文課程教學創新與改革,也為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帶來了更多的生機與熱情。在眾多的教學模式中,當數思維可視化授課模式與小學語文課程最為契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將這一優質模式引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中,為學生各項能力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思維可視化是一個涉獵范圍極其廣泛的概念,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思維可視化手段,以及思維可視化設備將抽象化的知識點以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提升學生對整體知識結構以及具體知識難點、知識重點的理解與掌握。從本質角度而言,思維可視化模式可以結合學生的邏輯思維,將不同類型的知識充分聯系起來,用直觀的方法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實現知識形象化、知識具體化的巨大轉變。對學生而言,思維可視化模式可以將原本零散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的整體結構與脈絡,在短時間內將思維模式呈現在圖像上,幫助學生加深對整體知識點的理解,促進規范化學習體系的形成。但就功能而言,思維可視化是一種效果極為顯著的教學模式,可以滿足現代學生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思維可視化的主要特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首先是注意合理運用圖像優勢,這與以往死記硬背的方式相比,理解程度以及記憶效果都會顯著提高,更容易使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深刻印象與記憶點;其次是主題鮮明,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思維可視化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圍繞課堂教學主題進行知識點歸納、知識點總結以及展示各個知識之間潛在的關聯性與學科整體的內在規律,從而為全體學生掌握課堂教學主題提供助力,以免出現學生學習方向嚴重偏離問題。
思維可視化模式如今已經成為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廣泛應用在各個學科教學環節,成為開展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素所在,尤其是創新教育實施背景下,成為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保障。基于語文學科的主體特征,思維可視化模式的應用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可以為小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擺脫以往的枯燥語文課堂,在語文習作學習過程中獲得思維可視化的引導與支持,尤其是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提升專業課程學習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語文習作學習熱情,活躍學生語文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知識轉化能力,使學生可以將其他教學環節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在習作環節,提升學生習作學習效率與信心。其次是可以起到優化語文教學設計的作用,促進語文教師教學形式的轉變,也可以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整體優化。在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此為出發點引入各種創新性的語文教學設備與教學手段,搭配思維可視這一主體教學模式對語文習作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設計,使語文課程教學與小學生的學習需要更為契合,提升學生的習作學習效率。最后,是可以轉變學生學習態度,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指導學生掌握更加多樣化的習作學習策略,獲取更加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以此順利實現語文課程學習目標,感受到語文課程學習的樂趣。通常而言,這種方式會應用在化學、物理等科學類學科中,但是隨著語文課程教學難度的不斷升級,小學時期語文課程的知識數量與知識類型已經超出學生的承受能力,因此很多教師會將部分知識點作為課后作業要求學生自主學習,但是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一味地增加學生課后學習任務會為學生造成心理負擔,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可視化模式是極其必要的。
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與學習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精巧的教學環節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而為實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多媒體設備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如此,多媒體不僅在激發學生語文習作興趣上有所作為,而且多媒體教學模式與思維可視化的應用理念與作用也是如出一轍,二者的應用都注重將原本抽象復雜的知識點以更加直觀、更加明了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除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引用,教學設計也是開展思維課時化模式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影響語文課堂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優質的習作教學設計可以將全體學生快速帶入學習狀態中,提升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掌握良好的思維方式與學習方法奠定基礎,避免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點過于龐雜、習作靈感缺失而產生抵觸心理與負面情緒。實際上,思維可視化在優化語文習作教學環節設計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也是思維可視化可以被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核心要素。思維導圖此類可視化方式可以在優化習作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語文知識體系,在習作技巧歸納與習作體系建構等方面發揮出一定的作用與意義。
例如:在對小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時,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開展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并且運用此模式進行精準的習作教學設計,協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習作訓練。首先,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的當下情況,為學生準備最具教育意義、與學生能力最為契合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的作文主題。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壓力,因此通過精巧的習作教學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習作技巧,而且可以為學生舒緩語文學習壓力,為日后更深層次的知識點學習奠定基礎。其次,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一段引導性的趣味性視頻,要求學生結合視頻內容進行習作創作,并且將思維導圖通過投影設備呈現在大屏幕上,將整體習作理念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現,為學生進行正式習作提供助力。最后學生在精準的引導下完成自身的習作作品,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為保證每位學生的作品都可以得到展現,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要求小組成員互換學習作品進行閱讀,找出作文中的優缺點,這樣不僅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習作能力同樣是一種助力。
由于語文習作指導環節與其他學科知識點學習相比存在特殊性,因此思維可視化模式的應用也應該做到因地制宜。通常而言,思維可視化模式經常被應用于知識點學習過程中,而習作指導主要分為指導與訓練兩個環節,因此思維可視化模式需要結合教學特點進行優化與調整,借助可視化技術,創設習作指導所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收獲習作靈感與習作興趣;而在習作自主訓練環節,則更加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因此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趣味點,將小學生最感興趣且具有習作訓練意義的內容制作成可視化教學短片,幫助學生喚醒習作熱情與習作欲望。在實踐習作指導教學過程中,思維可視技術可以將學生整體思維發展的過程記錄下來,幫助學生梳理習作脈絡,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習作過程在可視化技術的引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這與以往的語文習作教學模式截然不同,傳統習作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日常積累,借助規范化的習作要求進行習作訓練,這樣不僅習作素材與習作方向會受到傳統思維的限制,而且學生的思維模式與自主意識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思維可視技術的融入,讓原本規范化、標準化的習作要求變得不再重要,教師可以在習作指導環節將一些習作技巧與構思手段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可以將新的構思手段應用在習作中,提升文章的新穎程度。
例如: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為凸顯學生的自主意識,教師應該為學生設置半開放式的習作主題《假如我是……》。在實踐教學環節,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運用可視化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以幻想為主題的教學短片,借助教學短片順勢開展教學情境創設,在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對習作方向以及習作內容進行暢想,并且要求學生對本課的習作主題進行設想,設想環節使學生的思維模式與課堂參與感同時得到激發。其次,教師結合全體學生的實際反饋制定習作主題,將半開放式主題轉化為完全開放式主題,并且向學生表明習作要求:要求全體學生結合自身想象進行習作創作,教師不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其他要求,這樣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自主意識培養效果,為接下來的思維可視教學奠定基礎。最后,全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專業的習作訓練,借助自身的思維導圖走向進行習作創作,使學生的習作思路可以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循序進行,為習作質量提供基礎保障。
對小學語文習作指導環節而言,豐富且優質的教學資源是習作指導開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影響學生習作能力與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過去很多小學生習作訓練受限于教材,通常不會將精力放在課外知識的學習與拓展上,造成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觀能動性嚴重下降,也由于無法接觸到新的語文學習資源,學生的習作素材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學生的習作能力也因此受到限制。為解決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思維可視教學,并且以此為重要的教學形式,將更多新穎的語文學習資源融入課堂教學環節,為學生帶來更加充足的習作素材與習作技巧,學生的習作技巧培養不僅體現在習作指導環節上,同時體現在學生的閱讀教學環節上,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可以顯著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在開展習作時可以迸發出更多的習作靈感。
總而言之,思維可視化模式與小學語文課程習作指導環節十分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小學語文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優化習作教學設計;引入可視化技術,創設優質教學情境等方式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為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綜合素質發展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