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國天氣網推出一張春茶地圖,主要顯示我國十大春茶的分布范圍,其中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云南普洱等,都是中國的名茶。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唐朝,中國人就已開始煎茶、品茶。到了宋朝,中國人已發展出典雅精致的點茶藝術,還風行斗茶,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劣,亦稱“茗戰”。
唐宋詩文中描寫喝茶的場景比比皆是。杜甫就飲茶,有詩云:“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錢起也喝茶,詩曰:“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范仲淹寫過:“瀟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蘇軾的詩詞更有名:“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唐代陸羽著有《茶經》,全面介紹了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等內容,是中國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茶葉百科全書。不過,在《茶經》中,茶還沒有具體的名字,而隨著后世茶文化的興盛,中國的茶葉按照產地、形態等分類,擁有了很多雅致的名稱。
茶葉中有以產地命名的,比如“西湖龍井”,因產于浙江杭州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而得名,有1200多年的歷史;有以顏色命名的,比如“祁紅”,就是安徽祁門產的一種紅茶;有以形狀命名的,比如“碧螺春”,就是太湖洞庭山出產的一種色如凝碧、卷曲如螺的綠茶;四川峨眉山的“竹葉青”,也因茶葉形似竹葉、青秀悅目而得名;有以傳說命名的,比如“鐵觀音”,相傳是福建泉州一位茶農夢到觀音賜茶,從而發現的優良茶種;有以香味命名的,比如“舒城蘭花”,就是產于安徽舒城的一種綠茶,有蘭花香氣。還有以其他方式命名的茶種,不一而足。
品茶常被視為高雅之舉。《紅樓夢》里,妙玉存了梅花上的雪來泡茶,還有飲茶的理論,說:“(喝茶)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其生活的精致、講究,非富貴詩書人家不能擁有。
◆爸爸正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小兒子走過去問他一道作業題:“爸爸,阿爾卑斯山在哪里?”他回答道:“問你媽去,東西都是她收拾的。”
◆我問我弟:“你能用新聞來造句嗎?”他想了一會說:“我的襪子看起來很新聞起來很臭。”
◆“ 我是一個膚淺的人, 你恰好跟我相反。”“嘿嘿,我很有內涵對吧?”“不是,皮厚!”
◆“昨夜我做夢瘦了18斤。”“夢和現實是反的。”“難道我會胖18斤?”“不,你會胖81斤。”
◆抄同學作業,同學叮囑,千萬不要讓老師覺得你是抄的啊!我想了一想,在答案的后面寫了一個“轉”。
◆銀行的意見單上有這么一條:柜臺處理問題很專業,大堂經理態度也很好,就是卡里錢太少了,希望銀行能認真考慮我的意見,幫助我解決問題。
◆“ 網上那些健身操視頻都是騙人的, 不能信。”“為什么?”“有個30天減肥的視頻,我坐電腦前連續看了一個月,一點效果都沒有。”
◆朋友:“你越來越漂亮了。”我:“說點兒實在的,別整這些虛的。”朋友:“你實在是越來越漂亮了。”
◆一家花店廣告牌上寫著“讓鮮花代表你的語言”。顧客:“請包一枝玫瑰。”賣花人:“就要一枝嗎?”顧客:“對,就一枝,我是個沉默寡言的人。”
◆面試官: “ 你簡歷上寫著心算速度很快, 那我問問你, 十九乘以十七是多少? ” 我脫口而出:“三十六!”面試官:“這也差太遠了吧。”我:“但是很快沒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