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去年冬天,我的男朋友另辟蹊徑,找到一個體面過冬的方法,翻出了一件母校校服——北電羽絨服。同樣是千元左右,男朋友和我,頓時氣質不那么一樣了,有母校光輝的加持,立馬高大上起來。
穿明星院校的校服過冬早就不是什么新潮流。早在幾年前,因為易烊千璽、劉昊然等明星校友的宣傳,北電、中戲的羽絨服不僅需要限量發售,托關系、排長隊也不一定搶購到手。
當然,北電和中戲并不是唯一讓學生在畢業后還享受到凡爾賽式榮光的院校。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 f er》第二季中,斯坦福畢業生王驍就用一己之力讓人意識到在斯坦福水杯和文化衫面前,潮牌保溫杯和T恤又算什么?
名校文創,它可是校友的通行證,行走的個人簡歷,職場光環的制造機啊!于是,我不由認真研究起了海外名校和國內高校的小賣部,都賣些啥呢?
一番搜索之后,可以明確告訴你的是,即使代購不到斯坦福保溫杯,但擁有清北的杯子不是夢。
清華的官方文創產品店,叫作清華藝術博物館,目前在售產品約一百多件。明信片、書法筆、鼠標墊、膠紙、鏡子、絲巾甚至香膏無所不包。更有意思的是,店中銷量排名第一的,是一款“逢考必過”許愿簽。
北大的紀念品網店也不差,文創產品分為學習用品、電子產品、服裝、飾品等八大類。油紙傘、120周年紀念書簽、LOGO優盤、銀制車掛飾都是其熱賣產品。
通過疫情期間各大院校送的花式畢業禮來看,不少高校的文創產品也頗有新意。其中人大、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算是比較厚道的,準備的是明信片、人大徽章、書簽、行李牌、帆布包、防疫口罩等;此外,還有國潮風學院畢業文化衫、畢業生專屬U盤、木尺、“回家”的聽課券、用餐券等。
中央美術學院對美的追求實至名歸,為畢業生送上的是專屬禮物學位服。本科生、碩士、博士生,衣襟顏色各不相同。
至于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的學生,那就有點不像“親生”的了。他們得到的“直男”禮物是一個“機電錘”。每只“錘子”上,都精心雕刻著學校學院l o g o,還刻有畢業生的班級、姓名、學號。大意是希望學生們能夠保持匠心,繼續做好機械打磨的工作。
同樣有幽默精神的還有蘭州大學。蘭州大學地處大西北,被很多不熟悉蘭州的人誤會。其中有一個段子廣為流傳:“學長學姐,聽說蘭大的學生都是騎駱駝上學的,這是真的嗎?”然后有一天,一篇名為《每一個蘭大人心中都有一匹駱駝》的文章火遍朋友圈……緊接著,“創意蘭大”工作室就專為自己的校友們設計了一款“蘭州大學駱駝駕駛證”。
不過,高校周邊產品并非只有文創一種,有一些農業院校竟然靠研發食品異軍突起了。
比如,湖南農業大學的翻天娃辣條就贏得了吃貨們的喜愛,不少網友評價說“因為是大學研制的,感覺吃辣條都健康了不少”;東北農業大學的哈爾濱大列巴,更是因為足足兩斤的分量大到像是不要錢而廣受好評;西南大學開發的魔芋絲和吉林農業大學開發的玉木耳,則因為純天然、無添加,已經讓嘴饞的校友們早就忘記什么羽絨服和保溫杯了。
其實,無論院校名氣大小,一旦售賣起產品,最終還是要質量過硬。僅靠華而不實的噱頭,即便冤大頭也不想買單。
從商業精神來看,哈佛、斯坦福等海外名校倒是值得國內高校借鑒。早在20世紀,它們就已建立了完備的高校文創體系。產品種類上,其思路更開闊,水杯、衛衣、羽絨服、床品等一應俱全,基本上學生去一趟校內文創店就可以全盤搞定日常所需。
此外,海外大學文創的服務對象也不拘泥于學生群體,每個來逛店的人都是他們要爭取的銷售對象,哈佛大學的文創產品中甚至包括嬰兒圍嘴。
更重要的是提煉本校特色。從海外大學的文創設計上可以發現,高校產品類型雖然都差不多,但不同學校的文創產品各具特色,斯坦福紫、哈佛紅,一看配色就知道出自哪所大學之手。
不過,王驍式的“母校凡爾賽”,也不應該過頭。畢業多年,行走江湖不能只靠母校,大多數學校喜歡告訴學生的是“今天你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你為榮”,對母校而言,學生才是學校最好的“產品”啊。
//摘自物質生活參考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