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初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過后,郭宇軒在學校里可謂“一戰成名”。他出名的方式,不是變成學習界的黑馬驚艷所有人,而是連續三場考試作弊引發老師盛怒。
第一場語文考試,郭宇軒偷偷摸摸拿出手機,被眼疾手快的監考老師迅速用目光鎖定。郭宇軒痛哭流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發誓不會再犯。然而第二天的政治考試,他依舊沒有收斂,繼續作弊。躲過了老師的法眼卻沒有躲過同學的火眼金睛,這場考試結束后,他被同學舉報了。郭宇軒嘴硬不肯承認,但所有的謊言都在監控錄像調取出來的那一刻現了形。接下來的物理考試,他再次被監考老師當場抓包,這三場考試的成績也全部被記作0分。
月考結束后,郭宇軒被老師請了家長,墊底的分數倒是其次,頻頻作弊、屢教不改的態度實在讓老師忍無可忍。據老師反映,除了考試作弊,郭宇軒這學期厭學情緒明顯,不但經常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還總是在課堂上睡覺。至于為什么睡覺,這大概是手機的“鍋”了。郭宇軒經常躲在被窩里玩手機玩一整宿,有時還會在課堂上玩手機。即使被三令五申禁止帶手機去學校,他也會偷偷帶著手機卡,借同學的手機插卡,不得逞的話就用父母給的零花錢買同學的舊手機。
不僅如此,郭宇軒的手機上加了各式各樣、亂七八糟的群,每天忙著查看和回復群消息,偶爾還會販賣游戲裝備賺錢。最夸張的行為莫過于,他常常在社交網絡上“裝大哥”——盜用別人開會和工作的照片發布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裝作自己很忙的樣子。被發現后,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只回答了兩個字——“榮耀”。
最讓郭宇軒父母頭疼的問題是他不服從管教。你打他、罵他,他和你對抗;你跟他講道理,他說你給他灌心靈雞湯;你不理睬他,他說你對他冷暴力……面對表現越來越出格的兒子,一個念頭不斷盤旋在郭宇軒媽媽的心頭:“他的多動癥是不是又犯了?”
原來,早在小學三年級時,郭宇軒就被診斷患有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并進行了為期一年左右的治療。當時的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郭宇軒媽媽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在他病情稍微得到控制后,就自行給他停了藥。
思前想后,郭宇軒媽媽最終帶著兒子來到省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做了一次詳細的測試和檢查,主治醫生戚主任在了解郭宇軒的情況后說:“隨著年紀的增長,多動癥患者在沒有獲得及時治療的情況下,往往會面臨嚴重的學習問題。除了學習困難,還會出現很多其他的并發癥,比如,郭宇軒現在就患有對立違抗障礙和品行障礙。”
而郭宇軒在考試中反復作弊、在社交網絡上“裝大哥”的行為,在戚主任看來,是由于多動癥嚴重損害了他的學習功能和人際交往功能造成的。學習困難、人際交往困難的人,很容易被老師嫌棄、被同伴孤立,因為無法獲得別人的認可,他們很容易變得自卑、不自信,當“他人眼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無法和諧統一甚至嚴重錯位時,他們常常會通過偽造一個很好的成績或者打造一個虛假的人設來維持自己的虛榮心。
面對郭宇軒媽媽的用藥顧慮,戚主任告訴她:“在治療前,我們都會對孩子全面做一個體檢,包括他的肝腎功能、生長發育指標等等。在吃藥的第一個月我們會復檢,對比兩次結果,來看看藥物對孩子究竟有哪些副作用。根據我多年來的臨床經驗來看,基本上沒有太嚴重的副作用出現。甚至有些孩子在吃藥前不太注重飲食均衡,在接受治療后,因為總被醫生提醒如何加強營養,某些身體指標反而改善了。”
戚主任對郭宇軒說:“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但是人都有短板和長板,你的短板在哪里呢?那就是注意力有點不夠,控制力有點差,所以醫生會給你開一點藥吃,同時你可能要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去拿回屬于你的‘榮耀,你能做到嗎?”
聽到“榮耀”兩個字,郭宇軒的眼睛開始發光,思索了幾秒鐘,他鄭重地點了點頭。
吃藥治療一段時間后,郭宇軒在課堂上能夠坐得下來了。被父母和老師念叨時,不再像個斗雞似的立馬進行反駁,一些道理他能聽得進去了,也會按照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做自己該做的事。因為注意力提高、控制力增強,郭宇軒的課堂紀律明顯好轉,一段時間之后,學習也有了不小的進步。郭宇軒在默默努力著,他知道離屬于自己的“榮耀”,又近了一步。
(本刊原創稿,感謝廣東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戚元麗對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