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宇 史虹霞
摘 要:中國存在大量文化資源豐富的鄉村,其經濟與文化振興是當今中國社會的熱點與難點問題。以晉西革命老區為研究對象,通過現場調查與研究分析,總結該地域鄉村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探索其發展的內在動力。晉西革命老區鄉村必須解決好產業、生態與人居環境、歷史風貌保護三個方面的問題,以發展的眼光制定發展策略,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資源,使鄉村煥發活力,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關鍵詞:歷史文化;鄉村振興;晉西革命老區
一、晉西革命老區資源現狀
(一)文化資源現狀
晉西是指山西省西部地區,有著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晉西地區居于黃河之畔,是山西通往甘肅、寧夏地區的重要經濟走廊。明清時期,晉西山區內黃河沿岸的村落依托地理優勢進行商貿活動,成為繁華的商業驛站。此外,晉西地區還是革命老區,有著大量的革命歷史遺跡與英雄故事,有著豐富且獨特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與革命文化等,可開發利用的文化資源豐富。
(二)產業資源狀況
晉西革命老區產業資源以煤礦等礦產資源為主。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產地。但這些資源并沒有對周邊鄉村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反而對周邊鄉村造成環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村落景觀。此外,晉西革命老區大部分為丘陵山區,耕地資源缺乏。且受到自然氣候和地形地貌的影響,晉西山區傳統村落的農業生產長期以來采用粗放耕作方式,生產方式原始,農產品種類單一,產量較低。
(三)人口資源現狀
目前,中國很多傳統村落存在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老齡化現象,晉西革命老區傳統村落也不例外。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晉西古村落青壯年勞動力走出自己的家園外出務工,進入經濟發達的地區,村中大多為老年人。目前晉西某些村落實際居住人口占戶籍人口的比例逐年降低,形成“空心村”,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二、晉西革命老區鄉村發展機遇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促進鄉村發展的重要手段,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鄉村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城鄉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加快完善革命老區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體系,提升創新能力,培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動能,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為晉西革命老區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南。
晉西革命老區很多建筑為山地建筑,建筑形式以窯、房結合為主。當地窯洞布置因地制宜, 層層疊疊,非常善于利用地形高差來營造空間層次感。這種建造手法為晉西革命老區爭取了大量的可耕種土地。現在部分村民新建造的民居也具有傳統的布局與裝飾特征,體現了鮮明的地域文化。
三、晉西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面臨的三大問題
要想推動傳統村落發展,就要促進村落經濟發展。晉西傳統村落可以從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以現代生態種植業為基礎,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業;充分利用交通方便的優勢,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加強區域合作,通過“抱團發展”增加經濟收益。要促進晉西鄉村振興,需解決產業、生態與人居環境、歷史風貌保護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產業問題
晉西革命老區有一部分是山區,水土流失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同時,晉西革命老區很多傳統村落是基于傳統的農耕文化發展起來的,然而受到地形和氣候的影響,發展緩慢。該區域水資源匱乏,生產技術較為落后,農產品不僅產量低,而且缺乏特色,沒有形成品牌。
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晉西革命老區依靠水路運輸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交通運輸業和商業便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改革開放后,在國家政策和現代科技的支持下,晉西革命老區的農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由于地形和水資源的限制,且耕地資源不足,農業發展仍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總的來說,無明顯支柱產業成為晉西山區傳統村落最核心的問題之一。
(二)生態與人居環境問題
晉西地區水土流失情況較為嚴重,使得當地地形變得溝壑縱橫,無大面積平坦土地。而且,雨水的沖刷帶走了土壤中的養分,使得土壤貧瘠,大量的泥土被沖刷進入黃河,對下游地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與此同時,晉西革命老區森林覆蓋率較低,煤炭資源的大量開采使得地下水位降低,因此大部分山區村落生產生活用水匱乏,僅黃河及其支流沿岸村落的水資源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此外,晉西革命老區的土質非常適合開挖窯洞,當地很多居民的房子是掏崖而成的靠崖窯。這種建筑造價低廉,適應當地氣候。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窯洞建造時間較久,飽經風霜,并且山地樹木被大量砍伐,這對村落的建筑、道路等造成了較大的安全隱患。由于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水平的影響,晉西革命老區村落基礎設施并不完善,排水問題較為嚴重,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另外,排水設施不完善,對晉西山區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歷史風貌保護問題
在山西全境,晉西革命老區的建筑帶有非常顯著的地域特色。當地傳統村落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聚落空間格局、街巷空間格局以及建筑風貌、民俗文化等方面。但是隨著近些年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許多村落積極推進危房改造和傳統民居翻新修建工作,這就導致很多的古民居被拆毀。而且,部分村民的保護意識較為淡薄,認為老房子是貧窮落后的體現,因此很多的建筑遺存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極大地影響了傳統村落的空間格局和建筑風貌。另外,現在很多適齡兒童在外上學,中青年一代外出務工,老一輩的民俗文化、工匠技藝等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
四、推進晉西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與策略
(一)進行鄉村治理,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制定鄉村治理決策的關鍵在于數據,數據的歸集使治理的范圍和效果得到更好的把控,有利于提高鄉村的治理能力與水平。數字化使鄉村能夠多元化收集發展動態與居民人口意見,能精準定位服務與治理方向。
從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打造連片產業園是晉西革命老區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要實現晉西鄉村振興,需要走大規模、科學化、品牌化連片發展之路,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利用好集體用地及閑置地,將產業連成片,以實現產業規模化,使晉西革命老區鄉村產業能夠做起來,走出去,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晉西革命老區傳統村落有較高的文化與生態價值。可將村落作為學生實習基地,設立工作坊,與相關高校和科研設計院合作,對傳統民居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實現科學保護與利用。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可以開發以傳統技藝為特色的項目,發揚傳統工藝,開發當地傳統工藝品的商業價值,以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晉西革命老區不僅要繼承傳統文化,還要充分利用文化資源,開發其經濟價值,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文化保護的結合,實現歷史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的雙贏。可在歷史文化資源相對豐富的傳統村落,打造文物古跡旅游景點;對于具有生態資源優勢的鄉村,可發展生態旅游;在有革命遺址的村落,開發革命文化旅游項目。只有從資源角度進行充分考慮,結合當地特點對資源進行科學開發利用,才能傳承和發揚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實現傳統村落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二)以經濟驅動帶動人口回歸
要想讓晉西傳統村落吸引更多年輕人,促進鄉村振興,需要做到產業引人、教育留人、親情文化建設三兼顧。
鄉村振興需引進人才,培養產業帶頭人,制定詳細的人才招引計劃,并為在鄉創業青年提供幫助和支持。應緊緊圍繞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積極開展科技興農活動。大力推進農業特色專業村、專業戶建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產業格局。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時堅持農業產業化道路,使得回鄉人員在家創業成功,這樣才能為鄉村振興聚集人才力量,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要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教育事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更好地保護和發展傳統村落,思想道德建設和親情文化建設是極其重要的方面。應該深入挖掘當地文化,提高村民的文化素養,增強村民的故土意識,認識到家鄉的美,增強村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
(三)保護鄉村傳統景觀風貌
晉西革命老區傳統村落大多依山就勢形成,自然資源、空間形態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因此要做好退建還耕或退建還林的工作,以促進村落特色農業、旅游業、林業等產業的發展。在重視村落整體空間布局的基礎上,保護鄉村傳統景觀風貌,對村落的傳統民居進行保護與改造,保護鄉村傳統景觀風貌,根據鄉村景觀特征,使村落整體建筑風貌和諧統一。針對與傳統村落風貌不協調的建筑或者建筑質量較差的建筑,進行改造和修繕,使其與傳統村落風貌協調統一。此外,對村落的內部環境進行改善,配以現代化的生活設施來改善居住條件,以適應居住者的現代化的生活需求,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質量。
五、結語
本文在我國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從生態與人居環境、產業等方面,分析晉西革命老區鄉村在新的發展時期所面臨的阻礙,并且從鄉村治理、產業發展、人才引進與風貌保護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推進晉西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旨在促進晉西革命老區村落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推動晉西革命老區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段德罡,楊茹.三益村公共空間修復中的鄉村傳統文化重拾路徑研究[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8(1):7-12.
[2]楊貴慶.鄉村理論建設與實踐[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8(1):4.
[3]索曉霞.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土文化價值再認識[J].貴州社會科學,2018(1):4-10.
[4]吳理財,謝勝利.文化治理視角下的鄉村文化振興:價值耦合與體系建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6-23,162-163.
[5]呂賓.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與路徑[J].求實,2019(2):97-108,112.
[6]周錦,趙正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2018(9):9-15.
作者單位:
要宇,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史虹霞,廣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