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 要:紅色研學旅行盛行已久,其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創新形式,也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基于區域特色研究紅色研學旅行路線,充分開發紅色研學旅行資源,可以促進紅色研學旅行發展,提高當地經濟水平。以義烏“望道信仰線”為例,分析其紅色研學旅行發展優勢,進一步探究基于區域特色的紅色研學旅行資源開發策略,以適應當前紅色研學旅行快速發展的形勢。
關鍵詞:研學旅行;紅色旅游資源;“望道信仰線”
隨著國家不斷出臺與完善相關實施方案,研學旅行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得到廣泛重視。2021年第10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紅色文化資源對紅色研學旅行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用好紅色資源。
一、紅色研學旅行的內涵與意義
研學旅行作為一種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對傳統游學文化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育理念的繼承和發揚。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宣傳政治理念,考察風土人情,豐富自身學識,可以說是最早的研學旅行典范。2016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提出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工作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組織保障,以推動研學旅行健康發展。研學旅行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旅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校外集體探究式學習的方式,強化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在了解國情、認識社會、學習知識和提升技能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除此之外,研學旅行還是促進傳統旅游轉型升級的良好契機,也是文旅與教育融合的必然結果和新方向。
我國擁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紅色文化遺產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優質的教育資源,是中國在謀求自立自強的艱難道路上形成的獨特文化,蘊含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因此,我們要充分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圍繞紅色主題,開展研學旅行。學生通過沉浸式學習,產生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悟,實現從“游”到“學”最后上升至“悟”的境界。紅色研學旅行能使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提升思想政治素養,提高文化水平,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義烏“望道信仰線”發展紅色研學旅行的優勢
義烏市分水塘村,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陳望道先生的出生地、成長地。在家鄉的柴屋里,陳望道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翻譯工作,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如今,這“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味道”已傳遍大江南北。近些年,義烏為了讓“信仰的味道”傳播得更遠,著力打造“望道信仰線”。該線起于義烏城西街道橫塘村,止于分水塘村,全長約13公里,途經五個重要節點村,是義烏市重點打造的十條精品線路之一。“望道信仰線”用紅色文化、山水景觀、人文歷史有機串起各個小村落,形成以望道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之路,引導廣大學生重溫信仰的力量,牢記初心使命。具體來說,義烏“望道信仰線”開展紅色研學旅行的優勢主要有三點。
(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
在義烏“望道信仰線”上,村村可利用的紅色研學旅行資源均有看點。分水塘村以陳望道故居為中心,拓展建設望道紀念館、入黨宣誓臺等平臺,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何斯路村以薰衣草實現鄉村振興,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本。而且,分水塘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金(華)義(烏)浦(江)蘭(溪)抗日根據地中心區域,也是抗日武裝第八大隊主要活動地區之一。義烏“望道信仰線”上的紅色研學旅行資源豐富且極具特色。
(二)精神文化內涵豐富
望道精神促進了義烏“望道信仰線”紅色研學旅行產品的開發和設計,是紅色研學旅行產品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陳望道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陳光磊教授總結他對望道精神的認知:“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勤于學問、誠于教育。”廣大學生在《共產黨宣言》翻譯之地可以緬懷先輩,重溫經典,體悟和弘揚陳望道追求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精神。
“望道信仰線”位于“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以“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為核心的義烏精神,深深影響了在“望道信仰線”上的每一個村莊,每一戶人家。無論是在短短幾十年內,從一個貧困村發展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村奔小康樣本村的七一村,還是以薰衣草助力鄉村振興的何斯路村,都用自身的發展印證著義烏精神。
(三)路線規劃科學系統
政府高度重視對該旅游路線的開發和推廣。根據相應的開發目標和標準,在《義烏市教育局、義烏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等10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的指導下,自2017年義烏城西街道與義烏陸港集團結對共建“望道信仰線”以來,黨員干部鉚足干勁,有節制、有秩序地持續推進建設,以促進該區域旅游健康、可持續發展。
不同于普通的紅色旅游路線,“望道信仰線”串聯多個景點,整合周邊的紅色資源,是一條融合紅色文化、基層黨建、改革開放等元素的紅色研學路線。除此之外,區域內食宿、交通、娛樂、休閑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體系得到不斷完善。景點的集中分布、合理的線路規劃、完備的基礎設施為紅色研學旅行產品的開發提供了資源優勢。
三、基于區域特色的紅色研學旅行資源開發策略
(一)整合區域資源,打造研學品牌
打造具有特色的紅色研學品牌,不僅需要聚焦和深入挖掘某一研學資源,而且要加強區域間的聯動合作,串聯多個景點,形成有區域特色的紅色研學旅行路線。為便于周末組織出行,研學旅行時間一般以兩日左右為宜。應打破區域界限,整合周邊紅色研學旅行資源,這對紅色研學旅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既可以為受眾提供個性化選擇,提升他們的研學旅行體驗,又能為該區域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
在打造精品紅色研學旅行路線的同時,還要注重樹立品牌意識,不斷挖掘紅色研學資源,打造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研學品牌。當地要加強與學校、相關部門、旅行社的合作,開發研學旅行路線和相關課程,以擴大紅色研學旅行市場。目前,“望道信仰線”成為義烏市校園紅色研學地圖起點。每個節假日,義烏市各大中小學生都來這里研學參觀,傳承望道精神。
(二)立足區域特色,設計研學產品
為避免研學產品的同質化,紅色研學旅行產品設計應當強化區域特色,打造優質的紅色研學產品。根據區域特色,開發滿足不同受眾需求的旅游路線和產品,因地制宜開發多樣化紅色研學活動,以提升紅色研學旅行的針對性、實效性。以“望道信仰線”為例,該線路上各村莊都有著各自的歷史與特色,以此為基礎,設計針對不同群體的研學教育目標與內容。此外,還可以深入挖掘開發一系列具有望道特色的紅色研學旅行項目,開展“望道·信仰”干部培訓課程、中小學研學課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成立“望道信仰小使者團”(學生志愿講解服務團隊),以“紅色直播間”網絡直播的形式,開展紅色宣講,推出“風從望道來”紅色德育課程。
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激發受眾參與興趣。設計紅色研學旅行產品時,要注重文化體驗,進行交互式設計。例如,借助新媒體、互聯網、VR等技術設計紅色研學旅行產品,提升受眾的感官體驗,使其通過沉浸式體驗了解紅色故事,感悟紅色精神。在陳望道故居,現代化影像設備還原了陳望道專心翻譯時的情景;展覽廳內,幾百種《共產黨宣言》翻譯版本只需手機一掃便可以現場朗誦。
(三)加大宣傳力度,拓展傳播渠道
目前,當地對“望道信仰線”研學旅行的重視度不足,營銷力度不夠,市場知名度相對較低,難以吸引到外地游客。2020年,陳望道之子陳振新以城西街道“信仰樹宣講團”成員的身份,做客街道“紅色直播間”,進行紅色文化宣講,獲得良好反響。線上直播是宣傳“望道信仰線”非常好的方式,對于推廣和傳播研學旅行產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應加大對“望道信仰線”研學旅行的宣傳力度,拓寬傳播渠道。首先,在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新媒體平臺的營銷力度,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熱門平臺,通過圖文、音頻、視頻、直播等方式,使人們更充分、更全面地認識了解紅色研學基地。除此之外,鼓勵已經去過的游客、機構采用各種方式主動進行宣傳,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紅色研學基地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其次,聯合不同區域景區負責人,結合景區特色,開展主題文化活動,這不僅能夠提升旅游景區的知名度,還能夠提升當地精準營銷能力和品牌宣傳效果。
(四)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建設導師隊伍
在開發紅色研學旅行產品的過程中,還應加強配套設施的建設。保證游客在當地研學旅行時的“食、住、行、游、購、娛”規范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提升該區域的旅游服務水平。此外,由于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安全問題顯得分外重要,當地應制定科學有效的安全保障方案和建立突發事件處理預案,以保障研學旅行活動的安全。
除了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外,還應培養專業人才,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紅色研學導師隊伍。可以讓學校教師參與研學活動,還可以引進相關專業人才,建設高質量紅色研學旅行導師隊伍。對導師進行定期培訓,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導師綜合素質,從而提升紅色研學旅行質量,適應當前紅色研學旅行快速發展的形勢。
參考文獻:
[1]金軒萍.4個續建項目和27個新建項目陸續啟動 義烏擦亮“望道信仰線”金字招牌[EB/OL].(2019-03-05)[2021-09-20].http://cs.zjol.com.cn/lhcs/201903/t20190305_9591745.shtml.
[2]韓一武.基于區域特色的紅色研學旅行產品設計研究:以山西省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0):50-52.
[3]李倩,黃小亞,董媛.紅色研學旅行基地建設與研究:以重慶紅巖基地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8(21):105-106.
[4]李靜,劉燕威.研學旅行視角下的延安紅色旅游產品開發研究[J].現代商業,2020(13):40-41.
[5]王偉年.井岡山紅色研學旅行發展思考[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0-27.
作者單位:
中國計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