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 要: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英語在教育領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小學階段就開設有英語課程,但是面臨著缺乏真實語境、教學資源有限等問題。為改善這一現狀,不少教師都在嘗試運用課本劇的方法,助力英語課堂高效實施,輔助學生學習英語語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將課本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著重就如何更好地把課本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促進英語課程改革進行分析。
關鍵詞:課本劇;學生;英語課堂
引言
課本劇顧名思義,就是源自于課本中的一種舞臺劇,既是藝術,又是生活。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課本劇是依托英語教材,在教師指導學生研讀教材、圍繞單元主題提煉與梳理主要詞匯與句型,再適當加入個人經歷與思想情感,整理成語言文字形式,編寫符合邏輯的劇本的基礎上, 讓學生排練后表演出來,通過評價升華效果,為英語課堂提供更多助力。其獨特的形式為小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模仿和創造性地學習語言創造了機會。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英語課本劇教學,讓學生深入故事,體驗生活,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人文素養和文化品格具有重要意義。
一、依托教材,布置分層創編任務,提升應用能力
班級英語課本劇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也是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在英語課本劇的應用中,教師一般是依據教材或者整合校本拓展讀物的內容設計劇本框架,然后根據不同學齡段引導學生依據框架進行小組形式的合作改編。而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下,一二年級的學生根據教師編寫的劇本進行表演,三四年級開始撤去支架,填入詞匯或短語,進行簡短的劇本創編;五六年級的同學則僅僅依靠教師給的劇本框架,進行完整的劇本創編。教師通常先學習教材內相應內容,再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故事背景,觀察相應圖片,以此引導學生猜想劇情,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英語思維、聯想能力。
二、組織合作表演加強實踐,提升協作能力
學活動都需要經過實踐操作來檢驗成果,這也是檢測學生是否將相關知識點靈活運用的關鍵, 所以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實踐操作,讓他們通過表演排練掌握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將所學知識點靈活的運用在課本劇表演中, 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應當加強對學生語言、語調、語速等方面的培養,這是夯實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重要舉措,其重要性是我們不能忽視的,進而通過加強實踐操作使課本劇表演具備人性化效果,全方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系列前期工作完成后,教師便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排演,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課堂上,教師可教室劃分為與小組數量相等的部分,低年段的教師需向各小組發放教師打印出來的劇本,高年級則自行準備,讓學生人手一份劇本,一組在一個區域進行排演。而教師可在其中進行巡堂,適當指引和協調。當然,如果是期末的終結性表演,僅僅一堂課不足以完成排演,還可以將排演放在課后進行,而教師及時跟進即可。這時以這樣的策略進行教學,教師能夠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鼓勵良好評價,提升聽力能力
在班級課本劇的開展過程中,最令人期待的莫過于最終的展演最后,教師可提前制定評價表,引導學生圍坐成圓,觀看其他小組的表演,并記錄下該小組學生在表演中表現出來的優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英語表達,分析學生英語發音的清晰度、流暢程度,以及學生進行英語表達時的語氣、語速。在各小組學生表達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彼此的表演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主要為指出不足或者指出可供學習的內容。比如,學生 A 對乙組的學生 B 的評價是口語表達不夠流暢,并且沒有情感。以他的臺詞“Where is Mr Tree?”為例,他在表演的時候應當語調上揚,并表現出焦急的情感。隨后,學生 A 以流暢且帶有焦急情緒的話語重復了這一句話。在學生們指出彼此口語的不足之處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提示被評價的學生記錄下自己的缺陷,進行自主提升。
通過聆聽與評價,學生們既能得到聽力能力的發展,又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并汲取他人的學習經驗。
四、提供展示平臺,培養學習自信心
作為深圳市優秀英語課本劇示范單位,我校屢次斬獲深圳市“演中學”優秀課本劇大賽一等獎。每學期期末,各班均會開展課本劇終結性表演,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參演。除此之外,每年12月的中西文化節還會在班級課本劇的基礎上角逐出年級前幾名在學校劇場進行校級課本劇評比以及展演。該項活動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在參賽過程中,不僅獲得了鍛煉,也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實例
以下是深圳版牛津教材6AU11 Trees 的課本劇教學實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愛護樹木。教材中第一個文本介紹了樹木的用處,第二個文本則是適宜改編為劇本的故事The bird and the tree。教師可以先進行核心的單詞、句子教學,并讓學生對故事內容有大致的了解,以此作為開展課本劇的基礎。在完成基礎內容的教學之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挖掘教材“ story”中的圖片和情節,并提取教材中“Read a story”中的內容,設計角色和框架。隨后,教師進行分組,并引導學生自行取長補短分工、分角色。然后,學生依據圖片以及故事的基礎情感對細致的劇情進行猜想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劇本以及海報制作。
由于本次不僅是班級課本劇的教學,同時要向校級課本劇大賽遞交作品。在以上前期工作完成后便是長達1周的自主排演。教師每周用一節短課時間跟進排演進度,指導各組排演情況,并最終選取一節課在班級進行課本劇展演以及小組評價,既班級課本劇大賽初賽。最后,在12月的中西文化節校級展演中,該班級其中以小組入圍校級決賽并獲得校級一等獎。
六、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理念下,在實際中,教師還可以應用多種策略,如引導學生猜想劇情、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表演、鼓勵學生對表演者進行評價、為學生布置創編與續編任務等。應用這四個策略,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聽、說、讀、寫等四種能力的鍛煉機會,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曹朔.“課本劇”讓課堂更精彩[J].現代教育,2016(07):62.
[2]郭曉丹.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引進“課本劇”[J].中國新通信,2020,22(01):198.
[3]楊雙.小學英語情景課本劇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意義[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