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加宏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醫院老年病科 湖北 隨州 4413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即冠心病,臨床發生率較高,多以支架介入術為常規療法,但仍存在術后血管再狹窄的可能,不利于患者治療質量的維持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因此臨床需要探討有效的預防性治療方案為患者的預后發展提供保障[1]。有研究表明,患者術后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無法杜絕血栓風險,因此需要發現新型抗血小板藥物[2]。基于此,本文以常規抗血小板藥物與替格瑞洛展開對比分析,具體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我院轉收經支架介入術治療后的94 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展開分析,納入標準:①均為支架介入術治療后的冠心病者;②本人或家屬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臟器官功能障礙嚴重者;②血液系統疾病者;③精神疾病者等;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根據患者病床號的奇偶性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32 例男性與15 例女性,年齡37 ~84(62.25±3.48)歲;觀察組30 例男性與17 例女性,年齡介于40 ~82(62.45±3.3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術后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以及基礎療法:取100mg 阿司匹林(Bayer.S.P.A,國藥準字為H20080078)給予患者口服,1 次/d;取75mg 氯吡格雷(SanofiWinthrop Industrie,國藥準字為J20100749)給予患者口服,1 次/d;取20mg 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為H20051408)給予患者口服,1 次/d;基礎治療為遵循說明書給予相同藥物[3]。
觀察組以替格瑞洛取代氯吡格雷,其余同對照組:取180mg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國藥準字為H20120486)給予患者口服,為負荷量,隨后劑量調整為單次90mg,2 次/d。
兩組治療周期均為60d。
①治療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標對比: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Ⅱa、血小板-顆粒膜蛋白140(GMP-140)、CD63。
②治療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典型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臟驟停等。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應用SPSS21.0 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用[n(%)]形式表示,數據對比分別以t、χ2檢驗,以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血小板活化指標(±s)

表1 兩組治療后血小板活化指標(±s)
組別例數GP Ⅱb/ⅡaGMP-140CD63觀察組4717.23±1.558.00±0.840.49±0.07對照組4725.35±2.4612.40±1.011.13±0.14 t-19.14622.96228.031 P-0.0000.0000.000
觀察組4.26%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于對照組的19.15%,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例)
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抗血小板聚集療法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雖然可以獲取一定的臨床效果,但局限性相對較大,認為與患者個體差異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導致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效果無法得到全面發揮,甚至一些患者會存在藥物抵抗的情況,進一步弱化臨床治療效果[4-6]。查閱相關研究發現,PLATO 在臨床研究中證實相對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咯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安全性保證,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7]。本次以常規抗血小板藥物與替格瑞洛展開對比分析,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原因分析,替格瑞洛屬于環-戊基-三唑嘧啶,給予患者口服,支持可逆性結合血管平滑肌P2Y12 受體,降低血小板聚集、活性,且其效果并不會受到肝CYP2C19 的影響[8-9]。若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情況,給予替格瑞洛,血小板抑制效果更佳;此外,聯合阿托伐他汀與替格瑞洛還能顯著改善阿托伐他汀的藥物峰濃度,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可為患者的臨床治療安全性提供保證[10]。
綜上,經支架介入術治療后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給予替格瑞洛,可改善血小板活性以及血脂濃度,降低患者出現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性,臨床療效更為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