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醫波 楊明吾 何勇
(1 臨沂市中醫醫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2 泰安市中醫醫院骨三科 山東 泰安 271000)
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骨質疏松引起的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40 萬例[1],常發生于胸腰椎,由于早期的失治誤治,或者是患者的依從性差,不能做到治療期間的臥床,以及中老年人骨折愈合能力差,大約有1/3 的患者會發生骨折不愈合現象[2-3],國內由楊惠林等[4]最早報道。新鮮的骨質疏松壓縮骨折,常合并有終板的骨折,而在不愈合的病例中,由于局部的非正常應力以及進行性的椎體高度丟失,合并終板骨折者更為多見。對于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治療,國內外多采用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及經皮椎體成形術,但對于合并有椎板骨折的病例,由于顧忌到骨水泥往椎間隙滲漏造成椎間盤損傷,往往需要開放手術植入內固定以重建脊柱的穩定性,常常采用后路釘棒植入椎體內植骨或側前方椎體切除鈦網植入內固定術[5],或者行PKP,通過球囊擴張增加空間,從而降低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我們仍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比較好的療效。
展開時間為2016 年10 月—2019 年12 月,經過倫理委員會同意,對象均患有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疾病,共計43 例。女性/ 男性為24:19;均為60 ~91 歲,平均71.2 歲。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不合并終板骨折,25 例;實驗組合并終板骨折,18 例。對象達到下述標準:(1)腰背部疼痛,靜息狀態下痛減輕,變換體位時疼痛加重;(2)患病時間高于6 個月;(3)無神經損傷癥狀;(4)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在30 度以下;(5)沒有合并結核、腫瘤疾病、精神障礙疾病等。
協助患者于手術前接受正側位及動力位X 線光片拍攝、CT和MRI 掃描,并展開三大常規、胸片、生化及凝血四項等檢查。統計所有對象的脊柱ODI 分值與VAS 分值。全部是接受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進行治療。
手術一般于病人入院當天或第2 天進行,俯臥于手術床,將腹部墊空,在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全面監測后,應用X 線透視對患者的病變椎體進行標記,在手術前常規鋪設無菌巾,接受阻滯麻醉,藥物為利多卡因,在透視下,單側或雙側穿刺,導針需到達椎體前3/4 位置,同時將拉絲期骨水泥注入。記錄手術時間。進行常規護理與感染預防。術后第2 天佩戴護腰下地。術后第3 ~5 天出院。
在手術前、手術后兩天以及手術三個月隨訪時對患者進行vas 疼痛測試其評價范圍為0 ~10 分0 級則說明患者身體狀況良好,未見任何疼痛感;10 級則說明患者疼痛劇烈,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借助藥物才能得到控制。術前及3 個月后隨訪對患者進行脊柱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評分,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由10 個問題組成,包括疼痛的強度等10 個方面的情況,每個問題6 個選項,每個問題的最高得分為5 分,選擇第一個選項得分為0 分,依次選擇最后一個選項得分為5 分,假如有10 個問題都做了問答,記分方法 是:實際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假如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則記分方法是:實際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如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對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及ODI 進行比較。
選擇SPSS21.00 for windows 開展資料統計,統計學分析數據t 值用于計量資料檢驗,卡方值用于檢驗計數資料,P <0.05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3 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其中實驗組未出現骨水泥滲漏,對照組出現10 例骨水泥椎間隙滲漏,所有病例均未出現神經損傷以及肺栓塞等并發癥。術后腰背部疼痛均明顯緩解或消失。
兩組在術前、術后2 天及3 個月VA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 天及3 個月的具體VAS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 天及3 個月的具體VAS 評分比較(±s,分)
組別例數術前術后2d術后3 個月實驗組187.5±1.23.1±1.32.2±0.8對照組257.3±1.63.2±1.52.1±1.0 t-0.44690.22770.3507 P->0.05>0.05>0.05
兩組患者的術前OD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的ODI 評分顯著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ODI 評分情況及差異(±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ODI 評分情況及差異(±s,分)
組別例數術前術后3 個月tP實驗組1862.9±9.9 30.5±7.111.2833<0.05對照組2563.1±10.7 30.3±6.413.1537<0.05 t-0.06240.0966--P->0.05>0.05--
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蔣繼樂博士在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年會 2017 年會(AAOS 2017)上提出,慢性不愈合的骨質疏松性骨折(Kummel 病)會形成空腔,若合并上終板骨折,注入骨水泥容易發生椎間隙的滲漏。骨水泥滲透到椎間隙,很多學者認為會加速脊柱的退變,或增加臨近椎體骨折的幾率,為避免引起椎間隙滲漏,南京二院的胡雅斌采用明膠海綿填塞。我們認為很多Kummel 病引起疼痛的原因是骨折局部的不穩定,也包含椎間隙的不穩定。來自匈牙利的P.P. Varga[6]在做PVP 的過程中,發現骨水泥滲透到椎間盤內,術后復查脊柱不穩現象消失,從而受啟發開創了經皮骨水泥椎間盤成形術。
我們在臨床當中,也發現了很多這樣的病例,對于合并終板骨折的Kummel 病,國內外的大多數學者多采用內固定術或PKP。而我們仍傾向于PVP 治療,Tetsuro Ohba,Shigeto Ebata[7]等研究發現,PVP 較PKP 在界面的結合力上更占有優勢。我們在臨床中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合并終板骨折的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取得很好的療效,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