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功偉
(成都市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麻醉手術部 四川 成都 610200)
下肢骨折是臨床骨科的常見疾病類型,在患上疾病之后,需要及時治療,在治療中,主要方法為手術,但是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較低,自身疼痛感較強,所以在手術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手術,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是主要的麻醉方式,其中腰硬聯合麻醉相對于全身麻醉來說,優勢更明顯,降低麻醉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還能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相對于全身麻醉來說,具有一定的優勢[1]。本課題篩選出80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對其進行臨床研究,主要對比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80 例入組對象均篩選自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研究時間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隨機分組。觀察組:男女性別比為25:15,年齡為60 ~85 歲,平均(70.5±5.8)歲,交通事故、墜樓創傷患者例數為25 例、15 例。對照組:男女性別比為24:16,年齡為61 ~84 歲,平均(70.4±5.9)歲,交通事故、墜樓創傷患者例數為24 例、16 例。納入標準:臨床醫學診斷確診患者為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方法治療;有一定的溝通能力;患者同意對麻醉效果進行觀察對比,家屬知情,簽訂文件。排除標準:無溝通能力;患者資料不在一般資料范圍內;精神異常。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兩組患者由醫院中同一資質深、能力強的醫師完成麻醉手術。
全身麻醉:靜脈滴注咪達唑侖(廠家:宜昌人福藥業,批號:91F02031)0.05 毫克每千克、依托咪酯(廠家: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81135)0.3 毫克每千克,術中微量泵注丙泊酚(廠家: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號:H20030115)維持鎮靜深度,劑量為4 ~7 毫克每千克每小時。
1.2.2 觀察組
腰硬聯合麻醉:選擇腰部L3-4 間隙作為穿刺點,硬膜外針刺入硬膜外腔,蛛網膜下腔注入0.5%的鹽酸羅哌卡因15毫克(廠家:AstraZeneca AB Sweden瑞典,批號:NAVE),經過硬膜外導管,注射1%利多卡因3ml(廠家: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13022313)。
在手術完成、術后三天、術后七天,使用簡易智能狀態檢查評分表對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分,滿分為30 分,分數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
在手術完成之后,以及術后三天、七天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認知功能評分(±s,分)

表1 認知功能評分(±s,分)
組別例數術前手術完成術后三天術后七天觀察組4029.6±0.7 26.3±0.2 27.4±0.5 29.1±0.4對照組4029.7±0.6 24.1±0.1 24.8±0.3 26.1±0.2 t-0.68662.22528.20142.426 P-0.4950.0000.0000.000
近些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人數在不斷增多,尤其是在交通業、建筑等行業不斷發達的現代,導致下肢骨折創傷的原因不斷增多,出現骨折的概率增加,下肢骨折主要患病人群為中老年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下降,關節活動能力降低,而且很多患者存在骨質疏松情況,骨質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流失,容易出現骨折。在出現骨折之后,正常的關節活動受到很大程度限制,還會出現很強的疼痛感受,對患者來說加重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需要及時治療,降低疾病對患者的負面影響,減輕患者的負面感受。在治療中,一般會選擇手術方法治療。在近些年的手術治療中,微創內固定手術的優勢較大,治療方法對患者的創傷越來越小。當然在手術開展之前,要做好麻醉手術工作,為手術的進行創造便利條件,減輕患者的負面感受,加快手術的進度。
麻醉主要是對患者的神經進行阻滯,抑制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功能,對腦部供血供氧情況進行優化調節,但是長時間麻醉對患者會產生一定的創傷,出現神經功能障礙,所以在麻醉時,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麻醉方式和藥物,為手術工作的進行創造便利條件。臨床麻醉方式中,主要有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2]。
全身麻醉能夠給予患者更好的氧氣支持,獲取更好的通氣效果,但是在拔管時,患者會出現很強的負面感受,出現應激反應,進而對患者的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傷,增加患者的預后負擔,對患者來說不利。所以在臨床中,選擇腰硬聯合麻醉方式的患者越來越多[3]。腰硬聯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聯合的一種方法,實現麻醉效果的提升,保留腰部麻醉起效快速、鎮痛等特點,對患者腰骶神經阻滯能力強,對運動神經組織完全,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患者的狀態更穩定,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但是患者的上界阻滯平面不容易控制,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手術。硬膜外麻醉鎮痛效果較高,對患者血壓影響程度更小,在術后鎮痛中,應用較多,能夠彌補腰部麻醉胸段阻滯平面和阻滯時間不足等情況,滿足長時間手術的需要,在實際運用中,能夠獲取到很好的麻醉效果,而且起效非常快速,在術中能夠進行持續給藥,改變患者的血流動力學[4]。
腰硬聯合麻醉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的麻醉方式,臨床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麻醉范圍較大,在操作的過程中,兩者之間實現互補,而且控制難度較低,在麻醉之后,起效比較快速,效果更加確切,麻醉時間不會受到限制,能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在麻醉期間,患者出現中毒的可能性更低,在麻醉完成后,對患者的不良影響更少,降低對認知功能的損傷,也能能夠使身體肌肉處在松弛的狀態。當然在麻醉手術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藥物,并對劑量進行把控,降低麻醉對患者的負面影響[5]。同時在麻醉手術中,要提高對相關操作的重視,避免麻醉失敗,在進行腰部麻醉時,要做好穿刺針的選擇,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在穿刺的過程中,也要保證穿刺針尖的硬度能夠穿破硬脊膜,在穿刺中,要注意最大程度上降低對神經根的損傷。
無論哪一種麻醉手術對患者都有一定的風險,在手術中,一定要提高對患者的重視程度,做好生命體征的監察,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處理,此外還要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如腦膜炎癥,該并發癥出現的概率非常低,在手術中,要注意無菌操作,降低感染的發生,對患者的皮膚做好消毒和清潔。在麻醉中,有患者出現頭痛感受,頭痛出現的原因主要是腦脊液不足,所以在麻醉時,要選擇比較細的腰穿針[6]。在麻醉藥物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低濃度麻醉藥物,腰硬聯合麻醉在臨床應用中,增加麻醉的復雜性,在相關的操作上對醫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一定要重視麻醉師的能力,做好相關的評估和培訓工作,滿足工作的要求,減少不良事件出現的情況。同時做好麻醉風險管理工作,減少問題的出現,尤其是并發癥,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問題,在解決之后,要做好相應的跟蹤[7]。
本文結果顯示,麻醉之前,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無較大差異,手術完成、術后三天、術后七天,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所以說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的積極影響較大,降低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