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彬
(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7)
嬰幼兒是一類特殊人群,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則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1]。兒童早期發展科學干預相比于常規護理是一項更加科學、人性化的護理方案,近些年來已逐步推廣應用,得到許多嬰幼兒家長的認可,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次研究就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干預活動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行具體分析和闡述。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9 月在我院就診的70 例嬰幼兒為試驗對象,按照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5 例)與對照組(35 例)。觀察組中男、女各有19 例、16 例;日齡35 ~60d,平均為(45.5±2.9)d;體重2.3~5.7kg,平均為(3.7±1.3)kg。對照組中男、女各有17 例、18 例;日齡31 ~62d,平均為(46.4±3.2)d;體重2.2 ~5.9kg,平均為(3.8±1.4)kg。觀察組、對照組嬰幼兒上升一般資料對比P >0.05,差異不顯著,證實本次研究科學、可行。所有新生兒均為足月、單胎分娩,家長均簽署了試驗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各項功能性疾病者和先天性發育異常者,本研究得到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按照一般保健方法進行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兒童早期發展科學干預,措施如下:(1)喂養教育的科學干預。需向嬰幼兒母親傳授喂養方法,最好采取母乳喂養,并介紹母乳喂養的有點,還需指導嬰幼兒母親自己制作輔食。(2)疾病預防的科學干預。需對嬰幼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講解嬰幼兒常見病的病因病理、防治方法,盡最大可能提升家長的疾病防范和處理能力。(3)早期教育的科學干預。需注意提升嬰幼兒家長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認知能力,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并定期進行體檢,需對嬰幼兒進行系統的早期教育訓練,訓練應涉及社交行為、大運動、語言等方面,在教育時可適當加入一些娛樂活動,以提升嬰幼兒的創造力、觀察力。(4)健康飲食的科學干預。6 個月以內的嬰幼兒應以母乳喂養為主,母親需注意補充營養,以提升母乳的優質度,在斷乳后續注意為嬰幼兒補充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尤其要注意補充維生素,以提升其身體免疫力。
觀察比較兩組嬰幼兒各項基礎指標(身高、體重、PDI——運動發育指數、MDI——智能發育指數)、智力水平、家長護理滿意度。PDI 指數是反映嬰幼兒運動能力的指標,得分以高者為佳,MDI 指數是反映嬰幼兒智力發育狀況的指標,得分以高者為佳。智力水平的評估涉及語言、大運動、適應性、精細動作、社交行為5 項,總分均為100 分,得分以高者為佳。
嬰幼兒基礎指標、嬰幼兒智力水平等各項試驗數據采取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n(%)]與計量資料(±s)的分別實施χ2檢驗和t 檢驗,P <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嬰幼兒身高、體重、PDI、MDI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嬰幼兒基礎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嬰幼兒基礎指標對比(±s)
組別例數 身高(cm) 體重(kg)PDI(分)MDI(分)觀察組3573.6±9.510.4±1.5116.2±13.3 117.6±14.5對照組3566.5±8.99.1±1.3106.0±12.8 110.2±14.0 t-3.2273.8753.2692.172 P-0.0020.0000.0020.033
觀察組嬰幼兒各項智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嬰幼兒智力水平對比(±s,分)

表2 兩組嬰幼兒智力水平對比(±s,分)
組別例數語言大運動適應性精細動作 社交行為觀察組35 96.5±11.2 99.6±15.4 98.8±11.3 97.8±10.1 99.4±12.3對照組35 90.1±11.0 91.8±13.2 92.1±10.6 91.2±9.8 90.4±12.0 t-2.0732.2752.5582.7753.099 P-0.0420.0260.0130.0070.003
觀察組嬰幼兒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7.1%、77.1%,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嬰幼兒家長護理滿意度對比[n(%)]
嬰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生長發育時期,因此需高度重視嬰幼兒時期的保健,近些年來我國眾多醫療機構都提升了對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的重視度,不過廣大嬰幼兒家長還未普遍認可。嬰幼兒家長一般認為僅給兒童提供健康檢查、身高和體重等方面的常規保健便可,而無需采取過于復雜的保健措施,家長的認知誤區直接影響到了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影響到了兒童早期發展科學干預的推行。常規保健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局限性非常明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會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而實施兒童早期發展科學干預方案則能從疾病預防、喂養教育、教育、飲食等多方面對其進行干預,可有效改善嬰幼兒健康狀況,促進其生長發育,此干預方式更具臨床應用價值[2]。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干預能為嬰幼兒生長發育提供一套科學的保健方案,能根據嬰幼兒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的身體機能,為其設計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此保健方案的應用不但能提升家長對嬰幼兒保健的重視度,還能提升其嬰幼兒護理技能,有助于兒童早期科學干預方案的落實,使嬰幼兒與相關危險因子相隔斷,利于改善嬰幼兒總體健康狀況[3]。不過進行兒童早期發展科學干預時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充分認識和了解到兒童的內心世界,按照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進行干預,生命中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發展目標,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會對下一個發展階段形成巨大影響,環環相扣。兒童早期發展科學干預對嬰幼兒成長非常重要,嬰幼兒時期是神經細胞增殖的旺盛期,過了1 歲之后神經細胞的復制和增生便會停止,因此在兒童智能發展早期要盡快敢于,使其先天稟賦最大限度發揮。
已有大量研究證明兒童早期發展科學干預對嬰幼兒智力、體格、動作能力發育具有積極作用,嬰幼兒的體格和動作能力發育主要與營養供給、動作訓練等存在關聯,在科學的訓練下嬰幼兒精細化運動和大運動方面的進步也會極快,而語言、理解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則有助于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還能提升其適應性行為能力。余小垓、吳兵[4]的研究認為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干預在改善嬰幼兒生理指標、促進其生長發育中具有積極的作用,此干預方法受到許多嬰幼兒的認可,適宜在臨床中加以推廣。本次試驗結果顯示,在對嬰幼兒實施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干預后,其身高、體重、PDI、MDI 等指標均明顯改善,智力水平也大幅上升,家長護理滿意度高達97.1%,且以上指標均顯著優于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的對照組(P <0.05),林華川、郭敬民[5]的試驗結果與此類似。本次研究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認可,試驗結論科學、可靠,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意義。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干預活動對嬰幼兒生長發育具有積極影響,建議將此干預方式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