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陶冶,潘彥平,賈生花,張克爽
(吉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六0 二隊,吉林 白山 134300)
詳查區大地構造位置屬于中朝準地臺(I),遼東臺隆(Ⅱ),鐵嶺—靖宇臺拱(Ⅲ),龍崗斷塊(Ⅳ)中部。
區域內出露地層由老至新主要為太古界,其次為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1)太古界。太古界三合屯巖群批洲巖組是區內已知最古老的變質巖系,主要分布在楊岔河- 青山村一帶,呈大小不等包體、透鏡體或條帶狀殘存在花崗質片麻巖中,巖性組合為斜長角閃巖、黑云變粒巖、磁鐵石英巖等。變質作用屬角閃巖相,原巖為一套基性火山巖—碎屑沉積巖。是區域上鐵礦的主要賦存層位。
(2)古生界。是區內最古老的沉積蓋層,出露面積4.13km2。由寒武系張夏組鮞狀灰巖,崮山組紫色頁巖、粉砂巖,炒米店組薄板狀灰巖組成。分布在景山鎮河北屯一帶,巖層總體呈北東走向。
(3)新生界。由第四系玄武巖、階地、河漫灘等組成。主要分布在上營子、刺秋嶺一帶。
區域內斷裂構造有三組:北東向、南北向及東西向,以北東向斷裂為主。主要斷裂構造有楊岔河—西南岔北東向斷裂,全長約18km ;景山—新勝林場北東向斷裂,全長約25km ;天合興—刺秋嶺南北向斷裂,全長約7km。其中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著區域內鐵礦點或礦床的分布,南北向斷裂構造控制著銅、鉬礦體的分布。
區內巖漿活動時期主要為太古宙,經多期變形變質作用疊加形成大規模的變質深成侵入體,次為中生代形成天合興花崗斑巖淺成侵入體。
區域礦產主要有:鐵、銅、鉬。目前已發現小型鐵礦床2 處,鐵礦點5 處,銅鉬礦點1 處。典型鐵礦床有陽岔河鐵礦床、廟嶺鐵礦床。這些礦床成因類型皆屬于“鞍山式”沉積變質鐵礦床。
表1 雙陽地區磁異常特征
礦區位于航測C-59-12-1 號異常區內, 該異常走向近東西,長1.2km, 寬約0.5km, 異常強度100nT ~300nT, 通過地面1:1 萬磁法檢查, 異常重現性較好。以400nT 為下限, 圈出磁異常兩處,異常特征(表1)。
其中C1 號異常規模大,沿走向峰值變化大, 在測線156、164、和172 峰值分別為1600 nT、9600 nT、4000 nT。異常總體走向近東西向, 北側異常梯度變化大,等值線緊密,南側等值線稀疏,異常北側存在負異常。但在164 線最高值南北兩側,等值線緊密且對稱,說明磁性體向南傾伏,沿走向寬度變化大,延深變化也較大。選擇31、27、23、19、15、13、11、7、3、0、4、8 十二條勘探線,即異常強度高,規模較大地段,施工了探槽和鉆探工程,發現了Ⅰ號鐵礦體,說明C1 號磁異常是鐵礦體引起的。
C2 號異常,在規模和強度上,均小于C1 號異常,但在地表也發現磁鐵石英巖,推斷該異常是由磁鐵石英巖引起的。
礦體特征。區內共發現3 條鐵礦體(編號Ⅰ-1、Ⅰ-2、Ⅰ-3)。其中Ⅰ-1 號礦體為主要礦體。主要礦體特征敘述如下:Ⅰ-1 號礦體賦存于太古界三合屯巖群批洲巖組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中,其中磁鐵石英巖為鐵礦床的賦礦母巖。礦體空間分布在33 ~24 號勘探線間,礦體的賦存標高320m ~780m。地表探槽以50m ~100m間距控制礦體長1550m,深部有24個鉆孔控制,控制礦體最大傾斜延深451m。單工程見礦真厚度最大為42.36m,最小真厚度1.25m, 平均真厚度約為9.40m,礦體產狀主要分兩個區段:第一區段33 ~10 號勘探線之間走向300°~255°,傾向210°~165°,第二區段10 ~24 號勘探線間礦體由近東西轉向南東135°,傾向225°。傾角25°~50°,其中在23 ~27線和2 ~4 線,礦體傾角為50°~55°,礦體形態為層狀、似層狀, 礦體沿走向或傾向有膨縮,分枝、復合現象,由礦體頂底板等高線圖可以看出,該礦體產狀變化,由西向東波狀起伏,由北向南傾角逐漸變緩。礦體厚度變化,沿走向呈透鏡狀產出,沿傾斜方向中間厚,邊部薄,明顯受褶皺構造控制。礦體厚度及品位變化程度在不同部位表現不同,其中11 ~24 號勘探線控制礦體長1020m,傾斜延深200m ~450m,平均真厚度10.62m。礦體厚度變化系數74%,屬較穩定的,礦石品位變化系數9%,屬均勻的。33 ~13 號勘探線控制礦體長530m,傾斜延深80m ~120m,平均真厚度3.38m。礦體厚度變化系數104%,屬不穩定的;礦石品位變化系數9%,屬均勻的,礦體中有用組分為鐵。
(1)礦區水文地質。含水層:①第四系砂、礫石孔隙水含水層:該含水層分布于礦床北側雙陽河谷地區,河谷寬300m ~500m,由砂、礫石組成,礫石磨圓度和分選性較好,地下水埋深3m ~8m。該含水層水質為HCO3型水,地下水露頭處水流量為0.76L/s,含水層厚度為2.30m ~5.00m。該層水主要排泄于雙陽河,對礦床開采影響較小。②基巖風化裂隙水含水層:分布全區組成巖石有黑云斜長片麻巖、磁鐵石英巖、變花崗巖,通過全區24 個鉆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資料統計,風化帶厚度為2.00m ~33.15m,且全部鉆孔均無涌水現象;含水層厚度為1.9m~24.70m。區內共發現兩處泉水,據觀測泉水q1 流量為0.096L/s,水質為HCO3型水,水溫為13℃;泉水q2 流量為0.12L/s,水質為HCO3型水,水溫為11℃。組成該含水層巖石節理、裂隙較不發育,且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弱;富水性較差。該含水層徑流條件較好,最終排泄于雙陽河。隔水層:該層位于基巖風化裂隙水含水層之下,組成巖石巖性為黑云斜長片麻巖、變花崗巖。該層巖石節理、裂隙不發育,透水性差。
(2)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該區屬低山區,地下水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本區處于低山淺切割區,礦床所在位置地勢南高北低,地下水可以通過斜坡地帶徑流,向兩側斜坡排泄。基巖風化裂隙含水層是區內主要含水的巖層,大氣降水滲入是基巖裂隙潛水的補給來源,大氣降水沿山坡傾斜方向匯入溝底,只有部分滲入基巖裂隙。形成基巖風化裂隙水,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溝谷。
(3)涌水量估算。該區以南方向3km 處有陽岔河鐵礦正在開采,陽岔河鐵礦區侵蝕基準面標高534m,主要含水層為基巖風化裂隙含水層,含水層厚度21m~79.50m,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一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泉水流量0.717L/s~5.12L/s ;一部分排泄于河谷。陽岔河鐵礦開采面積為80884.00 ,開采水位降深146.10m。本區預開采面積為259943.40,水位降深240.52m。采用比擬法進行涌水量估算。
計算公式:
Q- 預測礦坑涌水量(t/d)。Q1- 陽岔河鐵礦床礦坑涌水量為實際資料收集41.84(t/d)。S- 預測水位降低為24 個鉆孔平均終孔穩定水位標高與礦體標高之差240.52(m)。S1- 陽岔河鐵礦床水位降深為實際資料收集146.10(m)。F- 預計開采面積259943.40(m2)。F1- 陽岔河鐵礦床開采面積為實際開采面積80884.00(m2)。
計算結果:
上述計算結果為開采時的正常涌水量,在計算過程中所引用的預測面積是礦體儲量計算的面積,待正式開采時,用實際面積重新計算。
(4)供水方向。本區地下水為基巖風化裂隙水,含水層的富水性較差,地下水補給又具有季節性特征,枯水期內地下水資源有限,滿足不了工業用水的要求。本區可以攔截雙陽河水,雙陽河距離礦區直線距離約600m,河水流量1.07L/s,可作為本區的供水水源。
表2 巖( 礦) 石力學性質一覽表
(1)巖( 礦) 石物理力學性質。本區進行了物理力學試驗,該區共分為黑云斜長片麻巖組、磁鐵石英巖組和變花崗巖組。黑云斜長片麻巖組厚度為28.85m ~136.85m,花崗巖組厚度為8.75m ~34.85m,磁鐵石英巖組為1.40m ~37.55m。對礦體及其頂底圍巖進行了力學性質試驗,測試結果見表2。由于黑云斜長片麻巖上盤取樣位置靠近風化帶,故巖石強度屬軟弱巖石。對礦床開采影響較小。
(2)礦體與圍巖。礦體巖性為磁鐵石英巖,為塊狀結構,節理不發育。圍巖巖性為黑云斜長片麻巖,為整體塊狀結構,節理不發育,裂隙水甚為微弱,礦體與圍巖界限清楚,巖體質量系數RQD 均>90%。
(3)構造條件。斷裂構造發育在礦區西部15 ~23 號勘探線間,在鉆孔中見多條破碎帶,破碎帶寬度為1.9m ~3.5m,由灰綠色斷層泥、片麻角礫組成。斷層產狀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對礦體無破壞作用。構造條件屬簡單類型。
(1)區域穩定性。該區在“東北地區烈度區劃圖”上,白山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Ⅵ度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自有地震記載以來,區域內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據吉林省地震局記錄,僅發生過幾次小于4 級的地震,對該區無破壞性影響,故該區屬地震穩定區。
(2)自然地理環境及社會環境。該區位于低山地區,植被茂盛,林地密集,自然環境好,附近無居民居住;該區不屬于旅游區,不屬于文物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無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開采礦石不會造成山體開裂、巖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人為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的污染。該區開采礦床不會影響當地自然地理及社會環境。
(3)地表水及地下水環境。①地表水:礦區范圍在雙陽河支流上游,無居民居住,植被、林木發育,不存在污染源,地表水質量較好。②地下水:地下水含水層主要為基巖裂隙水,靠大氣降水滲入補給,今后采礦坑道中為不含水的巖( 礦) 石,只有微量礦坑水排出,不會對地表水造成污染,加之地下水不含有害成分。
(4)環境地質評價。本區地質環境類型為第一類,礦區地質環境質量良好,礦區附近無污染源,地表、地下水水質良好,無自然地質災害發生。開采礦石和廢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組分,不含造成地質環境的污染成分。區域穩定性好,區域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對礦床開采沒有影響。礦區水環境質量良好,地下水、地表水水質良好,水化學類型為HCO3型水,PH 值一般為6.5 ~7.3。適用于生活、工業及農業用水要求。總體來看,礦區位于地震穩定的低山地區,無自然地質災害發生。開采礦石也不會造成人為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的污染。環境地質質量為良好類型,即Ⅰ類型。
綜上所述,該礦床的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大部分礦體位于侵蝕基準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泄。含水層富水性弱,附近無地表水體影響。礦床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類型。礦體圍巖單一,力學性質強度高,結構面不發育,井巷穩定性好。工程地質條件為簡單類型。礦床地處地震穩定的低山地區,無原生環境地質問題,礦石及廢棄物不易分解出有害組分,采礦活動不會形成對附近環境和水體的污染,環境地質質量為良好型。其開采技術條件屬簡單型。
在尋找安山式鐵礦時,應用地表高精度磁法工作是可行、準確的,本文總結了雙陽礦床磁異常特征及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對該地區下一步地質找礦工作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