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冬華,易紅仔
(1. 江西省地礦局九一五地質大隊,江西 南昌 330000 ;2. 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樟樹 331200)
水工環工程施工是指一些與地質勘查相關的施工項目,比如水工環地質勘查施工、水工環地質災害預測施工等,其屬于巖土工程施工的準備階段施工中的重要部分。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巖土工程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大部分企業將水工環工程施工外包給第三方機構,從而使水工環施工逐漸商業化。而水工環工程施工第三方機構資質不一,大部分施工機構技術設備水平較低,不具備健全的水工環工程施工運行機制,而且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環保意識較差,導致施工區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1]。此外,對于施工技術操作不當,在施工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水工環地質災害,因此可以看出,目前水工環工程施工面臨著多種問題,比如環境、安全、技術等等。目前國外相關學者提出在水工環工程施工區域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通過實施環境保護措施,緩解水工環工程施工對自然環境和人身安全的影響,該項提議已經在一些歐美國家實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實施成果。由于可以看出,環境保護措施對水工環工程施工具有良好的影響,但是在國內還沒有進行推行,為此提出解讀環境保護措施對水工環工程施工的影響研究,通過分析前者對后者的影響,為證明水工環工程施工中環境保持措施實施的有效性提供理論依據[2]。
我國目前水工環工程仍由于施工中勘查依據不足、勘查報表不標準等問題,導致工程施工質量差、效率低。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有關單位整合區域巖土性質,對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但當下施工單位尚未意識到多樣化施工手段在水工環工程施工中重要性,針對不同屬性的施工點,均采用同時施工方法。此種施工方法缺乏針對性,工程現場內一些特殊地質類型被忽視,不僅導致了施工過程缺乏全面性,同時也十分容易出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3]。
同時,在對水工環工程施工研究中發現,有關單位對于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重視程度較低,這種現象導工程施工點的布設針對性較差。此外,也存在部分盈利性工程,為了在施工中獲得更高的利潤,在施工中不關注行為與過程的嚴謹性,過度開發施工區域周圍的環境,這些問題均是由于水工環工程施工中的習慣性違規行為造成的,這些現象的發生不僅對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造成了抑制,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方后續修復工作的成本[4]。
水工環施工屬于礦產資源開發工程中的關鍵構成部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關注度的提升,一些在施工中的環境保護措施被逐步提出并廣泛發行于市場。也因此,市場內水工環管理單位提升了對工程施工中生態環境問題的重點程度,傳統工程施工中部分不規范、不合理的施工行為被改善[5]。例如,加快了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設、完備與發行;完善了工程施工中的后期修復工作內容,在此過程中,一些施工修復措施也同步被提出,包括,施工產生廢氣、廢水、廢渣的處理;對施工開發區域的還原;規范了施工過程中習慣性違規行為。因此,可認為環境保護政策的提出提高了施工過程的規范化程度。
同時,環境保護政策的發行,推進了我國經濟市場的建設,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市場,相關單位引進了多種施工新技術,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施工過程的質量,也縮短了施工的工期,同步提升了水工環工程施工的效率,實現了我國水工環工程的發展更加信息化與規范化。
為了使水工環工程的實施立足于地方政府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施工單位對傳統水工環工程施工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例如,在選擇施工材料時,使用環保綠色材料代替傳統的高污染材料;制定與地方生態環境具有協同發展方向的施工方案;施工的側重點已從產出質量與獲取盈利,轉變為發現工程中潛在的生態隱患等。同時,參照區域發行的環境保護措施,水工環施工方制定了施工反饋方案,并根據相關反饋信息,及時的發現水工環工程實施中存在的顯著問題,定位問題的發生點,提出與之對應的整改措施,實現在施工中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程度的降低,進一步提高水工環工程的商業化與非盈利市場服務能力,如圖1 所示。
圖1 水工環管道鋪設過程
此外,在環境保護措施的帶動與影響下,水工環工程加大了施工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評價。例如,部分施工單位在執行施工行為時,通過圈定重點施工區域,找出此范圍中需要重點保護的環境范圍。并在施工中以此為核心,開展了施工前、后對此區域生態環境等級的評價,從而得知在施工中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的施工因素。
綜上所述, 對國家當下發行的環保措施進行深入分析, 不僅可樹立工程施工方的正確意識、提高行為規范性, 同時也降低了施工中不必要影響環境的垃圾產生。徹底改善了廢氣亂排、廢水亂放、廢渣亂堆的現象。因此, 可近似的認為, 在標準化施工政策中融入環保措施,對于水工環施工的整治改革的推進效果是較明顯的。
通過相應的措施,實現對環境的保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工環施工過程中的用水量,并提高水資源的利用,防止污水隨意排放的問題產生。在施工用水排放前,通過環境保護措施,采用完善、科學的加工和處理技術,嚴格控制施工污水的隨意排放。同時在工程施工用水過程中需要將含有廢渣、廢料的污水經過多重復雜的處理工序加工后,才能排放,以此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廢水對礦區以及周圍區域的環境污染程度。根據當前環境保護措施提出的相關意見,應當降低工程對土地資源的占用率,并禁止工程使用的材料、設備等隨意堆放在生態環境的土地資源上。對于工程施工完畢后,使用過的土地,應當采用修建公路、修建設施等方法進行二次利用,不可將使用過的土地直接保留在生態環境當中,以此提升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水工環工程項目負責范圍應當針對環境保護提出的相關要求,不斷強化施工人員對土地的使用意識。同時高層領導應當提高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積極鼓勵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種植植被和綠植,以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工環工程施工對周圍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生產工作的影響,同時通過植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工程施工過程中噪聲的傳播。
礦山生產領域對水工環工程施工提出了許多針對環境保護上的制度和機制,當前得到普遍認可的制度主要以“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法”等為主。同時,相關企業逐漸提升了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使得實際的水工環工程施工能夠在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的基礎上,審查工程中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各項因素,從而進一步健全水工環工程施工生態補償機制。不同水工環工程項目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礦山企業及有關部門應當通過投放不同的人力、物力,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修復和補償。當前補償機制得到不斷完善,在相應的工程施工當中逐步形成了責任分明的建設體質。同時,通過補償機制可以將政府部門的地位提升,在嚴格按照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實現對施工參與主體的協調與調度,并最終實現多方利益的提升。在完成相應的施工工程后,通過補償機制的建立,施工單位可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對生態環境的建設當中,將施工區域與周圍環境進行合理修復,從而在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水平的基礎上,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還進一步帶動了施工人員自身科學技術的提高,需要施工人員具備良好的先進技術應用能力,主動了解和學習一些除水工環工程施工以外的環境保護技術,從而使環境保護措施發揮出預想的環保作用,以此完成環境保護措施對水工環工程施工影響的解讀。
本文對環境保護措施對水工環工程施工的影響進行了探究,進一步論證了水工環工程施工中采取環境保護措施的可行性,對保護水工環工程施工區域地質環境,降低水工環工程施工對自然環境的污染,以及保障水工環工程施工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研究對水工環工程施工中實施環境保護措施具有一定的推廣作用,同時也為提高水工環工程施工水平,促進水工環工程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