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標
(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湖北 黃石 435000)
一般是指企業采取一些方式,對員工的思想認識與行為規律進行引導教育,來增加他們的統一性、凝聚力,協調好各種思想的關系,讓員工對企業的發展有明確的認識,從而能夠帶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一般企業文化包括兩種,第一種為在長期的工作中員工自發形成的,另一種是企業為了激勵員工,提高企業形象和發展潛力而規定的一種文化。
(1)對象相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工作的對象都是企業員工,通過對員工進行思想教育而規范員工的行為,讓他們提高思想意識,服務于企業,而企業文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也是企業員工,為了研究員工的價值觀,了解員工的觀點和問題,根據員工的需要建設企業文化。
(2)目的相同。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為了提高員工的效率,需要對員工進行思想教育,來讓他們認識到效率的重要性,員工在接受教育以后就會形成一套相似的工作理念,指導工作進行,這種理念經過長時間的積淀就可以發展為統一的企業文化。
(3)環境相同。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共用擁有一個大環境,也就是企業。企業環境包括企業內部的決策環境、領導環境、員工素質環境等,同時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企業員工必須要增強政治修養來面對不斷變化的企業環境[4]。
(1)性質不同。我國的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當前主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讓全體員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而提高員工民族自豪感和工作使命感,這種思想植根于中國國情,而企業文化是一種“舶來品”,產生于西方,通過對員工的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屬于管理范疇,因此二者的性質不同。
(2)側重點不同。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體現在對員工思想方面的重視,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重點在于“人”這一理念,堅持尊重人、理解人,助推企業發展。而企業文化主要重視企業文化整體建設、行為建設、物質建設來形成企業文化體系。
(3)方式不同。對于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以培訓、溝通的方式進行,一般是采用直接灌輸的方式讓員工接受思想教育,而企業文化更體現的是企業員工的主動性,員工自發形成或“由外入內”,更加注重企業環境。

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保證企業員工對利益有明確的認識,能夠體現人的社會價值,提高員工的自覺性和主人翁意識。企業文化產生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必然帶有西方色彩,因此需要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進,立足于我國國情,推動我國企業的發展。
目前許多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單一,并未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新,方式的單一性和時代的先進性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員工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企業文化發源于20世紀80年代,屬于一種新興的管理文化,有著比較先進的時代特性,能夠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起到革新的作用。企業文化的激勵、導向、調試功能夠讓員工根據企業的精神來約束自己,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種調整功能可以改變企業中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落后性,在功能上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斷創新與前進。
在企業文化中,員工通過參與各種企業活動來增強對企業的文化認同,從而加強員工對社會的認同,讓思想政治工作與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在員工內心中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為國有企業的文化建設指明了道路,能夠保證企業文化的正確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引導員工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獨立、科學的分析社會形勢,將員工的眼光從企業轉到社會,有利于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氛圍,助力企業的發展。
企業文化可以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氛圍,讓他們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提高他們對工作的熱情,提高員工的創造力和創新性,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度。員工的積極性的提高,他們就會投身于工作之中,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強社會的認同感,企業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時也會事半功倍,從而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總體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目前企業發展競爭壓力比較大,尤其在新形勢下,如果沒有穩定的員工隊伍,企業就很難更好地發展,而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是一種軟實力,能夠在關鍵時刻提高企業員工的凝聚力。
目前企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淡化、工作方法僵化、工作隊伍弱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問題,隨著企業改革的進行,一些人認為思想政治沒用,只是一種形式,他們沒有看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斷裁剪政工部門的人才,弱化政工工作在企業的地位,而一些企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仍舊停留在傳統階段,沒有看到互聯網的大背景,無法使用科技來對思想工作方式進行重新調整,工作方法具有滯后性。
有些企業對于二者的關系進行割裂,把企業文化建設當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沒有認清企業文化的獨立性和重要性,雖然有些企業已經把企業文化當成一個重要的宣傳因素,但是也只是停留在宣傳層面,沒有深入員工內部,就會導致員工流動性大、滿意度低。而有的企業將二者混為一談,把企業文化當作政工工作進行建設,企業文化應該是一種精神,而不是簡單的灌輸作用,但是一些企業把企業文化用宣傳、演講的方式直接灌輸到員工心中,未能形成他們對企業文化由感知到踐行的自覺性,這種情況下,企業文化也只是一種大眾文化、“口頭文化”,并不會產生核心競爭力。
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堅持“兩個一以貫之”,體現時代性與科學性,將企業和員工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讓員工理解企業文化、遵循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入腦入心,外化于行。
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對象都是人,即企業員工,因此在具體的制度執行中必須要體現人的特性,體現人文關懷,從員工出發,了解、尊重他們的需求,員工是企業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應該重視員工的需求,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采用物質和精神相結合的方式,對員工進行激勵,讓員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對企業的文化認同[7]。
企業文化是建立在優秀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因此企業在文化建設中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與優秀文化相結合,在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體現優秀文化的作用,吸收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多元化。而企業文化建設中也可以吸收其他企業的優秀文化,讓員工能夠融入企業的發展中去,豐富企業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