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
(青海省紅十字醫院乳腺外科 青海 西寧 810001)
乳腺癌是現代威脅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治療手段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中因需進行淋巴結清掃,導致患者易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研究表明[1],術后患者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發生率高達35%,淋巴水腫的程度與個體因素有關,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發達,容易發生淋巴水腫,特定人群如高齡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術后淋巴水腫發生率也較高。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是復合物理治療干預手段,是一種可調節、具有序慣性的壓力梯度泵,通過方向性的波浪式的充氣膨脹、放氣到改善淋巴液、血液循環的效果[2]。本研究為探討手法按摩聯合空氣波壓力治療在上肢淋巴結水腫患者中效果而展開,選取我院2017 年5 月—2019 年6 月乳腺癌術后患者100 例,現將有關資料及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以我院2017 年5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乳腺癌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納入患者均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并發上肢淋巴水腫[3]的患者。隨機分為A、B 兩組,各50 人。A組患者50 例,年齡43 ~65 歲,平均年齡(55.8±10.5)歲,左乳癌26 例,右乳癌24 例;B 組患者50 例,年齡44 ~66 歲,平均年齡(55.6±11.1)歲,左乳癌25 例,右乳癌25 例。本研究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3]:①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患者;②術后均進行輔助化療;③意識清楚,能配合完成操作;④患者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心腦血管內科合并癥患者;②遠處轉移患者;③患者有靜脈血栓;④皮膚破潰患者。
A 組:常規及手法按摩護理干預。①護士幫助患者進行日常活動鍛煉。從手指到手腕到肘關節的活動練習,每天4 次。術后3 天可以開始進行肩關節以下手肘、手腕的活動練習,防止腋下傷口撕裂,需限制肩關節活動,每次10 ~15min。②術后7 天可練習關節的屈伸,3 ~4 次/d,每日練習時間約10 ~15min,具體依患者情況而定。③指導患者患側在健側幫助下做前臂按揉的動作。④術后14 天,可進行上臂上舉動作練習,肘關節屈起外展并旋轉。⑤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正常淋巴系統區域的按摩,加快該區域淋巴液的引流。一般通過手心手掌的動作完成,從遠心端至近心端。每次約20min,2 次/d。告知患者不可自行隨意按摩,隨意按摩可能導致病情的加重。
B 組:在A 組護理干預基礎上使用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重慶騰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渝械注準20152260053)進行治療。于術后7 ~10d 可開始進行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器使用方式:患者平臥于病床,自然放松姿態,暴露患者肩關節以下皮膚,用未充氣的壓力袖套緊密包裹,注意松緊度掌握,過緊反而會造成回流不暢。設定儀器壓力為20 ~150mmHg,模式為間歇性反復加壓,逐漸增強,每次30min,早晚各1 次,每10d為一個療程。為防止院內交叉感染,每次治療時需用一次性專用敷料包裹皮膚。氣壓治療期間,責任護士需實時關注患者在治療患肢的皮膚顏色,詢問患者當下感受,有無不適主訴及皮膚顏色的改變。若有發現皮膚淤青、紅腫、破損等情況則及時停止氣壓治療,解除袖帶,對患者癥狀進行處理。所有患者在氣壓治療同時接受心理護理,與患者聊天了解患者內心感受及當下的心理狀況,給患者言語鼓勵,介紹從前相似情況的患者目前的康復狀況,增加患者的生活信心及康復期望。講解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常用的康復鍛煉方法,鼓勵患者在身體耐受范圍內由康復人員引導進行康復練習,告知患者不能一味追求鍛煉的速度和內容,需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但總體原則需以患側上肢無疼痛感、運動后無疲勞感等為適應運動量。
上肢功能評分使用DASH 上肢功能評分量表,共100 分,0分為上肢功能完全正常,100 分為上肢功能為完全喪失。
水腫程度評價采用上肢的周徑測量法評估患肢水腫程度,水腫測量部位為肘橫紋上10cm ~下5cm 處,以及腕橫紋上5cm范圍。輕度:較之前患肢增粗3cm;中度:患肢增粗3 ~5cm,以前臂和手背為主要累及;重度:增粗>5cm,累及整個上肢,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活動受限。
重度水腫率=重度水腫人數/總人數×100%。
使用SPSS26.0 統計軟件分析相關數據。本次研究兩組DASH評分、周徑變化用(±s)表達,比較用t 檢驗;水腫程度占比用%表達,比較用χ2檢驗。以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DASH 評分、上肢周徑均有下降,且B 組DASH 評分、上肢周徑均小于A 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功能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功能評分比較(±s)
注:a 表示組內比較P <0.05,b 表示干預后組間比較P <0.05。
組別n時間DASH 評分(分)上肢周徑(cm)A 組50干預前28.66±5.696.24±0.59干預后15.36±3.88a2.89±0.67a B 組50干預前27.69±5.246.33±0.56干預后13.69±1.09ab2.56±0.62ab
術后三個月隨訪,對兩組患者上肢水腫程度進行評價,B 組患者重度水腫率顯著低于A 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水腫程度比較(例)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主要治療措施以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為主,術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腫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4]。上肢淋巴水腫是由于術后上肢淋巴液回流通路被阻斷,淋巴結回流受阻形成水腫。患者是否發生淋巴水腫與患者個體因素也有關,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發達,則更易發生上肢淋巴水腫[5]。淋巴水腫的治療以緩解性為主,手法按摩及空氣波壓力治療均有一定效果。按摩需專業人士進行,不可自行隨意按摩,否則可能加重上肢水腫程度。手法按摩需緩慢、力度輕柔的淺度按摩來進行,按摩重點是將淺層皮下組織中的淋巴液由肢體遠心端擠往近心端,需進行有節律的抓握皮膚。手法按摩優點在于一下幾點:①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增加靜脈側支循環建立,抑制淋巴再聚集,有效促進淋巴回流;②可緩解患肢的僵硬及疼痛,預防發生上肢萎縮,減輕淋巴水腫局部組織的纖維化;③刺激淋巴系統轉運淋巴,促進淋巴液透過生理屏障,進入其他淋巴組織,減輕水腫[6]。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又稱為循環壓力治療儀,是應用了壓力泵物理正壓的原理[7],具有方向性、累積性、漸進性,在多腔體充氣囊中進行充氣、膨脹和放氣。其擠壓式的按摩作用,可有效促進淤積的靜脈血、淋巴液回流,促進體表的循環、排除間隙間的多余液體。彌補常規治療及按摩的不足,減輕人工體力消耗,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起到積極的作用,且為無創治療方式,價格經濟,適宜眾多人群[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DASH 評分、上肢周徑均有下降,且B 組DASH 評分、上肢周徑均小于A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三個月隨訪,對兩組患者上肢水腫程度進行評價,B 組患者重度水腫率顯著低于A 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手法按摩聯合空氣波壓力治療在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中效果較佳,可有效降低患者DASH 評分及減小上臂周徑值,且可延緩患者術后三個月上肢淋巴水腫的發展程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