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美林
(中國貴航集團三〇二醫院 貴州 安順 561000)
腦卒中患者以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為病理改變基礎,該病致殘率高,患者早期行康復鍛煉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但是受患者自身疾病認知的影響,絕大多數腦卒中患者對臨床診療干預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觸[1]。本次研究為論證多樣化健康宣教對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比較我院2019 年4 月—6 月100例行常規健康宣教、100 例行多樣化健康宣教兩種不同健康宣教模式患者臨床診療干預依從性以及心理應激狀態改善情況。
實驗組患者行多樣化健康宣教(n=100例):男、女分別51例、49 例,年齡為:53 歲~78 歲,平均年齡(61.52±1.32)歲,腦卒中疾病類型:腦梗死、腦出血分別有55 例、45 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健康宣教(n=100 例):男、女分別52 例、48 例,年齡為55 歲~77 歲,平均年齡(60.49±1.35)歲,腦卒中疾病類型:腦梗死、腦出血分別有53 例、47 例。本次對象在性別、平均年齡、腦卒中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經統計學驗證無顯著差異,P >0.05,可比。
納入標準:(1)參考我國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均因腦卒中收治入院,經對癥治療后患者均各項生命指征平穩。(2)患者神志、認知、思維以及言語表達能力均正常,在獲悉本次研究目的后均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神志、認知、思維以及言語交流障礙患者。(2)排除臨床診療資料不全的患者。
對照組護理人員采取常規談話交流的形式開展健康宣教。實驗組患者在常規健康宣教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健康宣教方式,具體方法如下:①實施方法,結合神經內科相關基礎護理內容、患者具體病況,制定具有系統性、組織性、計劃性等特點的宣教計劃,內容包括用藥、康復、運動等方面,通過視頻、書面、卡片、口頭等方式進行宣教,可減少患者的不良健康行為,消除患者的危險因素,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其中視頻宣教,如為患者播放吞咽功能訓練、肢體訓練視頻資料,促使患者通過動態視頻資料,初步了解吞咽功能以及肢體訓練基本內容。②入院宣教,為患者介紹醫院環境、責任醫護人員,在評估患者認知程度、全身狀況的基礎上為其講解疾病的早期癥狀、危險隱私、預防措施及相關注意事項,闡明干預手段的重要性與臨床意義,減少其疾病恐懼感,且可提高其依從性。③運動宣教,指導并輔助患者每日按時進行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及各項訓練等,各項訓練主要包括吞咽訓練、肢體訓練等,同時還需在患者行康復鍛煉的過程中指出改進之處,從而促使患者掌握吞咽訓練、肢體訓練的要點,短時間內改善整體康復效果。此外,應做到勞逸結合,包括畫畫、吹樂器、看報、讀書等,有利于其腦血流的循環。④用藥宣教,告知患者堅持用藥的作用,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更換用藥,用藥后需對自身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如有不適癥狀,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⑤出院宣教,建立內容詳盡的出院檔案,包括服藥情況、診斷情況、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姓名、床號等,叮囑患者在家需做好血糖、血糖的定期監測工作,同時需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或家庭隨訪,幫助患者解決疑難困惑,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可保障其安全性。
分別參考Frankl 依從量表以及SCL-90 量表判斷患者臨床診療依從性以及心理應激狀態,Frankl 依從量表共分為4 分,其中1 分表示拒絕,2 分表示不合作、不情愿,3 分表示被動接受,4 分表示主動合作。SCL-90 量表總分值為5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應激反應對患者臨床治療的影響越大。
SPSS21.0 系統處理結果數據,(%)表示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 檢驗,P <0.05 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Frankl 依從量表4 分所占比例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臨床診療依從性[n(%)]
實驗組患者健康宣教后SCL-90 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宣教前后心理應激狀態(±s,分)

表2 兩組患者健康宣教前后心理應激狀態(±s,分)
組別例數健康宣教前 健康宣教后tP實驗組1003.24±0.24 0.83±0.2110.384<0.05對照組1003.25±0.23 2.33±0.2212.254<0.05 t-0.30312.033--P->0.05<0.05--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高,并且常發于中老年人群當中。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發展,目前老年人的占比越老越多,因此老年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腦卒中即是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疾病。該病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因為發病部位的特殊,導致患者的各項功能受到影響,比如運動功能、語言功能等等,造成運動障礙,語言表達障礙等等,甚至會對吞咽等功能造成影響,這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使得患者逐漸對生活失去信心,進而影響其預后,甚至影響其生命。因此臨床需要對該病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2]。
腦卒中患者積極行康復鍛煉可不短刺激中樞神經細胞,激活處于休眠狀態的神經元,從而重建多條神經反饋系統,但是由于腦卒中患者未接受過系統康復鍛煉,部分腦卒中患者在康復鍛煉過程中對護理人員臨床康復指導和宣教等干預存在抗拒與抵觸[3,4]。此外,常規康復鍛煉中護理人員與患者開展面對面言語交流健康宣教,面對面言語交流過程中醫學專業術語的應用不利于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康復鍛煉具體方法,受患者認知的影響,部分腦卒中患者及其家屬可能對康復鍛煉產生一定的認識錯誤,加重患者負面心理應激反應,不利于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鍛煉的順利開展[5]。多種形式健康宣教基于常規健康宣教形式,在口頭交流的基礎上借助圖文資料、視頻資料以及臨床模擬等形式,圖文并茂式健康教育的優點是可以形象、直觀的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康復鍛煉方法,避免傳統言語交流中醫學術語使用過多、健康宣教內容枯燥難懂等缺點,增強患者對腦卒中康復鍛煉方法的掌握程度[6,7]。此外,多種形式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增進了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有利于降低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抗拒[8]。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有77.00%的患者Frankl 依從量表為4 分,且實驗組患者多形式健康宣教后SCL-90 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多樣化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臨床護理依從性,改善患者心理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