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的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1]。是胰島素缺乏或(和)胰島素作用障礙等引起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的代謝紊亂,其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2-3]。目前研究認為,脂肪組織不僅作為儲藏能量的人體組織,而且可作為能在機體生命代謝中起關鍵性作用的組織器官[4]。脂肪組織能夠分泌相關因子,并以內分泌、旁分泌等途徑參與機體的生理功能,調節糖脂代謝平衡,維持內環境的穩定[5]。因此,本研究擬通過檢測血糖(FBG、2hBG、14dBG)、血脂(TG)、胰島素(INS1、INS2)、脂肪因子(LEP)以及新型脂肪因子(Apelin、vaspin)指標的表達,分析脂肪因子與糖尿病發病的分子機制。
雄性普通級Wistar大鼠,3月齡,體質量(200±30)g,由鄭州大學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飼養條件為一級環境條件下飼養,溫度控制在20 ℃~28 ℃,控光(12 h明暗相間),自由飲水、采食。
1.2.1 藥品
復脾湯藥物組成:人參10 g,黃芪12 g,茯苓12 g,五味子12 g,山藥12 g,麥冬10 g,葛根10 g,天花粉10 g,雞內金12 g,炒麥芽10 g和炒神曲10 g。由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提供藥材和代煎,湯劑濃度:相當于生藥1 kg/L。二甲雙胍(0.5 g/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986,北京萬輝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限公司);鏈脲佐菌素(STZ,美國Sigma公司)。
1.2.2 試劑
大鼠瘦素(LEP)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貨號:E-EL-R0582c,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鼠胰島素(INS)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貨號:E-EL-R2466c,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鼠內臟脂肪特異性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vaspin)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貨號:E-EL-R1066c,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鼠Apelin(APLN)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貨號:E-EL-R2413c,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儀器
One Touch強生血糖儀(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hemray型,Rayto公司);微型高速離心機(C2500-R-230V型,美國Labnet有限公司);電熱恒溫培養箱(ICV-450型,日本ASONE有限公司);全自動酶標儀(Multiskan MK3型,Thermo scientific有限公司)。
40只Wistar大鼠均適應性喂養2周后,按體質量隨機選取10只大鼠作為空白組。空白組繼續給予普通飼料喂養。剩余30只大鼠給予高糖、高脂飼料喂養。高糖、高脂飼料喂養4周后禁食,不禁水12 h,稱取大鼠體質量。高糖高脂組按35 mg/kg腹腔注射1.75% STZ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空白組按同等劑量的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腹腔注射。
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配制:取2.1 g檸檬酸加入100 mL雙蒸水,配制成0.1 mmol/L A液,取2.94 g檸檬酸鈉加入100 mL雙蒸水,配制成0.1 mmol/L B液。取28 mL A液與22 mL B液混合,用雙蒸水定容至100 mL,用pH試紙測pH值為4.2~4.5,即為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臨用前10 min配制。1.75% STZ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配制:取700 mg STZ 溶于40 mL上述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即可配制成 1.75% STZ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現用現配,配制過程防潮,配制后30 min內用完。
STZ注射72 h后,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20%葡萄糖溶液按照2.0 g/kg劑量灌胃以測 OGTT。斷尾法取血,One Touch強生血糖儀分別測該組大鼠空腹血糖(FBG)、OGTT后2 h血糖(2hBG),酶聯免疫法測空腹胰島素(FINS)。取FBG≥7.8 mmol/L或血糖峰值≥16.7 mmol/L的大鼠為造模成功大鼠。本試驗建模存活率為96%,穩定成模率為75%。
將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飼料并隨機分成復脾湯組10只、二甲雙胍組10只、模型組10只和正常組10只。造模2周后進行藥物干預,模型組和正常組均用生理鹽水(每1 kg體質量10 mL)灌胃;二甲雙胍組是用二甲雙胍懸浮液按每1 kg體質量0.089 g灌胃;復脾湯組使用復脾湯煎劑,按每1 kg體質量14.2 g的劑量灌胃。
用藥6周后,大鼠空腹狀態下用麻醉藥(20%烏拉坦)進行腹腔麻醉,進行主動脈采血,采用離心機離心(3 000 r/min)20 min后,收取上清液,將上清液存于-80 ℃冰箱,待指標檢測。
采用生化法檢測FBG、2hBG、14dBG和TG;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Elisa法)檢測LEP、INS、vaspin和Apelin指標的表達。
2.5.1 FBG、2hBG、14dBG和TG檢測方法
采用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
2.5.2 LEP、INS、vaspin和Apelin指標檢測方法
實驗開始前,各試劑均應平衡至室溫;試劑或樣品配制時,均需充分混勻,并盡量避免起泡。1)加樣:分別設空白孔、標準孔、待測樣品孔。空白孔加標準品&樣品稀釋液100 μL,余孔分別加標準品或待測樣品100 μL。給酶標板覆膜,37 ℃孵育90 min。2)棄去孔內液體,甩干,不用洗板,每孔中加入生物素化抗體工作液100 μL(在使用前20 min內配制),給酶標板加上覆膜,37 ℃溫育1 h。3)棄去液體,洗板3次,每次浸泡30 s,大約350 μL/每孔,甩干并在吸水紙上輕拍將孔內液體拍干。4)每孔加酶結合物工作液(臨用前20 min內配制,避光放置)100 μL,加上覆膜,37 ℃溫育30 min。5)棄去孔內液體,甩干,洗板5次。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復脾湯組和二甲雙胍組FBG、2hBG、14dBG和TG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復脾湯組與二甲雙胍組比較,FBG、2hBG、14dBG和TG指標均高于二甲雙胍組,兩組BG、2hBG、TG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4dBG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復脾湯組和二甲雙胍組INS1升高,INS2表達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二甲雙胍組比較,復脾湯組INS1、INS2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大鼠INS的變化
與對照組比較,復脾湯組和二甲雙胍組LEP、Apelin、vaspin表達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復脾湯組和二甲雙胍組LEP、Apelin、vaspin表達情況比較,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各組大鼠LEP、Apelin、vaspin的變化
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歷代醫家對消渴的研究認為,病機以腎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分上、中、下三消論治[6]。消渴的發病雖與肺、脾、腎等多臟器失調相關,但其首發于脾胃,久則影響三焦,脾胃功能的失調是消渴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7]。脾、胃位中焦,兩臟燥濕相濟,陰陽相合,升降相因相輔為用。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升清,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共同完成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若脾失健運,郁而化熱,則多食易饑[8]。脾虛不能散精,則肺失所養,肺陰不足,津液無以輸布則成干渴。脾為胃行其津液,若脾陰不足,胃火亢盛,則多飲多食。糖尿病患者雖多飲多食,但多形態消瘦,究其病因與脾體合肌肉,主四肢的功能失調相關[9]。若脾運失健、肌肉失養而形體消瘦。脾胃虛弱,升清降濁失常,精微隨濁陰之氣下流而尿量增多,混濁如脂膏、味甜[10]。脾氣虧虛,健運失職,“游溢”乏力,是糖尿病血糖升高及諸癥萌生的源泉。
復脾湯是根據脾虛“不及游溢”的消渴病基本病機,具有健脾和胃消積養陰之功用。方中多為藥食同源之中藥,無明顯不良反應。方中人參味甘,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調榮養衛的功能;黃芪味甘,健脾益氣、扶正固本的功效;五味子酸澀,滋腎水、納元氣,既能生津又可澀精的作用;山藥甘平,益氣養陰、生津止渴,能平補肺、脾、腎三臟之氣;麥冬具有生津潤肺、養陰清熱的功能;葛根升清降濁、有生津化液止渴之功,能促進營津上升,精氣布散,鼓舞胃氣上行而生陰液;天花粉味甘性涼,養胃陰,瀉瘀火,善于清熱生津、消腫排膿,乃“消渴圣藥”;雞內金消積滯、健脾胃。該方切合消渴病的基本病機,臨床療效顯著。
目前研究認為,糖尿病的發病與胰島素缺乏或(和)胰島素作用障礙關系密切相關。胰島素功能失調會導致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代謝紊亂,脂肪組織不再僅僅作為儲藏能量的人體組織,而在機體生命代謝也起關鍵性作用[11]。脂肪組織分泌的多種激素如瘦素、脂聯素、抵抗素及細胞因子等,能調節糖脂代謝平衡,維持內環境的穩定[12-15]。因此,本研究認為糖尿病與糖脂代謝失衡關系密切。
瘦素(LEP)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脂肪因子,也是人體自身調節的產物,并且對胰島素有雙向調節作用[16-17]。因此,LEP能調節血糖。Apelin和vaspin為一種新型脂肪因子,在脂肪組織中大量表達。Apelin與糖尿病的發生、發展,以及糖尿病抵抗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vaspin指標的升高可能是胰島素水平降低的一種代償反應,但其與糖代謝的關系然不明確[18]。本研究通過對STZ模型大鼠LEP、Apelin、vaspin指標檢測發現:模型組、復脾湯組和二甲雙胍組LEP、Apelin、vaspin指標均升高,與模型組比較,復脾湯組和二甲雙胍組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研究認為,糖尿病與肥胖的病理基礎相同,其疾病的發生與胰島素抵抗相關。因一些脂肪因子可促進胰島素抵抗的發展,故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有研究[19]認為,新型脂肪因子(Apelin、vaspin)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二甲雙胍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常用藥物,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20]。因此本研究選用二甲雙胍為陽性對照組,結果表明,復脾湯與二甲雙胍對STZ模型大鼠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復脾湯是中藥制劑,無二甲雙胍惡心、腹部不適、腹瀉皮疹、蕁麻疹等不良反應。
本研究基于中醫基礎理論“脾主散精”理論,以“脾虛不及游溢”為切入點,觀察具有健脾益氣功效的復脾湯對大鼠血糖、TG、INS、LEP及新型脂肪因子Apelin、vaspin血清水平的影響,以探明復脾湯治療糖尿病的生物學機制,并驗證“脾主散精”理論,從而證實糖尿病患者存在“脾氣虛”的病理狀態,為中醫從脾論治糖尿病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