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潮水,方超,徐愛萍
(龍游縣農機管理站,浙江 龍游 324400)
水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技術是在插秧機機插水稻的同時,利用插秧機配套施肥設備,一次性將基肥、蘗肥定位、定量、均勻地施于距稻苗基部3 cm、深5 cm的土壤中,改變了水稻種植基肥、蘗肥的常規施肥方式,有效地將2次粗略施肥變成1次精準施肥,大大提高了水稻生產所施的肥料利用率,并且減少了勞動成本,對當前糧食生產具有重要意義[1-2]。
龍游縣2019年上半年開展了早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的施肥量試驗,結果顯示,早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技術具有省工、增產、節本及增效等優點。在此基礎上,下半年進行了連作晚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的施肥量試驗,為大面積推廣水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技術提供依據。
試驗在龍游縣小南海鎮茶圩里村水湖亭傅獻軍流轉大田里進行,土壤為沉積土。前茬為早稻。供試水稻品種為甬優1540。插秧機及配套施肥裝置為PZ60-HGR型井關牌乘坐式插秧機及配置PZ60側深施肥裝置,由常州井關農機廠生產,插6行,穴密度30 cm×14 cm。供試肥料為智膜星牌控釋摻混肥(N、P2O5、K2O含量分別為22%、8%、12%),由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中國沃夫特復合肥有限公司總經銷。
試驗設5個施肥量處理:機插側深同步施肥量300、450、600和750 kg·hm-2,以撒施525 kg·hm-2為對照(CK)。選擇面積1 700 m2以上平整、肥力較為一致的大田3塊,每塊設置1個區組,3個區組即重復3次。用種量30 kg·hm-2,6月28日播種,本土育秧。7月27日機插。8月6日追肥1次,尿素用量150 kg·hm-2。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栽培。
對各處理的生育期、生長及病蟲發生等情況進行田間觀察。
11月18日,每個處理小區采用梅花型五點法取樣,每點取20叢,考查有效穗,按栽種密度、空穴率3%計算出單位面積有效穗。每點隨機取1叢,每個小區取5叢,考查株高、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和千粒重等性狀。11月19日由久保田牌488型全喂入聯合收割機分別收割、裝袋。用桿秤分別過磅,分別測出各小區收獲的稻谷含水量,按標準含水量13%計算出每個小區的產量。
對每個處理機插時肥料成本、用工成本進行記錄,并計算經濟效益。
表1表明,施肥量750 kg·hm-2處理水稻產量最高,為10.562 t·hm-2,比對照撒施525 kg·hm-2增產0.356 t·hm-2,增產率3.5%;施肥量450和600 kg·hm-2處理次之,均為10.508 kg·hm-2,比對照增收0.302 kg,增產率3.0%;300 kg·hm-2處理產量也比對照高。結果顯示,不管施肥量高于還是低于對照,機插側深同步施肥處理產量均比對照撒施高。

表1 不同施肥量處理水稻經濟性狀和產量表現
2019年連作晚稻抽穗灌漿期間晴天多,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需較多的養分供應。因此,機插時施肥量大,可源源不斷、充足地向稻株供應養分,有利于連作晚稻灌漿結實,形成高產。假如是常規年份,施肥量過大會造成貪青而影響產量。
表1表明,側深施肥處理有效穗數均比對照高,且施肥量越大有效穗數越高。每穗實粒數以施肥量300和600 kg·hm-2處理最多,達到210.1粒;對照次之。結實率以施肥量450 kg·hm-2處理最高,為91.1%;施肥量300 kg·hm-2處理處于第二。千粒重是施肥量750 kg·hm-2處理最重,為24.4 g, 施肥量450 kg·hm-2處理緊隨其后。考種結果基本與實際產量相符。
田間觀察,連作晚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試驗各處理,在機插后3 d,稻苗葉色開始轉綠,機插后7 d,可觀察到葉色有明顯的差異。機插同步施肥處理比對照撒施處理的葉色要深,說明機插同步施肥能及時地供應機插后稻苗所需的養分。追肥后,各處理間稻苗葉色趨近。
各處理連作晚稻的生育期基本一致,觀察不到明顯的差異。
表2只計算機插同步側深施肥的用肥量,不包括追肥(因各處理追肥的品種及用量是一致的)。不同施肥量處理成本750 kg·hm-2處理最高,比對照高675元·hm-2;300 kg·hm-2處理最低,比對照少675元·hm-2。人工撒施肥料按1個工1 d可撒1 hm2,每天工資150元測算,撒施肥料人工成本為150元·hm-2。據測算,1 d機插1.67 hm2,機插側深同步施肥過程中添加肥料需工0.5個(75元人工成本),即機施人工成本為44.91元·hm-2,與對照相比可節省施肥人工成本105.09元·hm-2。經濟效益包括增收和節本,450 kg·hm-2處理效益最好,與對照相比,增加收益1 025.91元·hm-2;450 kg·hm-2處理次之,為926.91元·hm-2。

表2 不同施肥量處理成本及效益表現
水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技術與單純機插相比,具有省工、增產、節本及增效等優點。在農村勞動力結構不斷老化、數量不斷減少和人工成本不斷提高的今天及將來,水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技術極具推廣潛力。2019年連作晚稻抽穗灌漿期間晴天多,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需要從土壤吸收養分多,施肥量大有利于產量形成。試驗結果顯示,雖然750 kg·hm-2處理產量最高,但從產出與成本綜合效益分析,450 kg·hm-2處理效益最好。因此,水稻機插側深同步施肥量以控釋摻混肥(N、P2O5、K2O含量分別為22%、8%、12%)450 kg·hm-2為宜。
連作晚稻側深同步施肥的,前茬早稻需用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機收,將稻草粉碎成小段。否則連作晚稻機插操作時,施肥機嵌入泥土的開溝器會帶動稻草而影響機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