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杭霞,王建華,朱丹華,傅旭軍,袁鳳杰*
(1.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武義縣糧油技術推廣站,浙江 武義 321200)
大豆是我國的重要農作物,是主要的植物油脂和植物蛋白來源[1]。浙江具有發展大豆生產的良好條件,因地制宜發展大豆生產,有利于保證優質蛋白的供應,符合當前浙江省積極發展旱糧、穩定糧食生產的政策。
目前,制約浙江大豆生產的瓶頸,是高產優質品種不足、配套技術不完善、產業鏈短,使鮮食品種外的浙產大豆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大豆在浙江生產季長,從3月一直持續到11月,受土地、勞動力等因素影響,生產分散、規模偏小,這種情況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亟須一批與浙江省種植條件相配套的豆品種,從技術上支撐浙江大豆的持續發展。武義地處浙江中部,縣內多砂質壤土的低丘緩坡,有種植大豆傳統,近年來,年種植面積800 hm2以上,特別是南部三港鄉,充分利用當地水利條件較差的坡地,推廣“大豆-油菜”種植模式,以當地大豆為原料,加工成豆腐制品遠近聞名。目前研究發現,豆腐的品質主要是受大豆蛋白質,特別是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及其組分的影響[2-3]。選育、推廣適合浙江低丘緩坡種植的夏播高蛋白大豆,可延長產業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試驗在武義縣三港鄉曳坑村進行。參試的共有8個大豆品種,南夏豆35、南夏豆25、嘉豐黃豆、浙A0851、浙630、武義本地白毛豆、浙秋豆2號和浙秋豆5號,均為高產高蛋白含量的大豆品種。
試驗用的儀器有大豆蛋白速測儀CNS-6000E(長春長光思博光譜技術有限公司)。
以品種為處理,以武義本地白毛豆為對照(CK)。小區面積15 m2,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行距0.3 m,小區長10 m,寬1.5 m。6月13日整地,667 m2施45%的三元復合肥15 kg。人工開溝穴播,第一片復葉長出后間苗,出苗半個月內注意防治金龜子,封壟前結合除草進行培土,初花期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大豆食心蟲1次。
調查大豆品種的生育期、經濟性狀、實收產量。測定蛋白質含量。
從表1看出,8個參試品種生育期在105~135 d,與對照本地白毛豆105 d相當的為浙630和南夏豆35,其余品種生育期長于對照,其中浙秋豆5號、浙秋豆2號最長,分別為125、135 d。該品種適宜于7—8月播種[4-5],提早播種導致生育期拉長,開花結莢期也推遲,最終影響了產量。

表1 8個大豆品種的生育期表現
從表2看出,株高只有嘉豐黃豆1個品種矮于對照本地白毛豆,其余品種株高均高于對照。主莖節數多于對照的有浙秋豆5號、浙秋豆2號、浙630、夏豆25。其中浙秋豆2號較對照多3個以上;最少的品種是嘉豐黃豆,較對照少約2個節;其余品種與對照相當或略少于對照。有效分枝浙秋豆2號最多,較對照多1.4個;最少的為浙A0851,較對照少0.7個。單株有效莢數最多的是對照,但多為單粒莢。單株粒數只有浙秋豆2號高于對照,其他品種均低于對照;總體對比,對照多為單粒莢,而其他品種2粒莢較多。單株粒重高于對照的有浙630、南夏豆35、嘉豐黃豆、浙秋豆2號,其中浙630最高,比對照多3.5 g;低于對照的有南夏豆25、浙A0851、浙秋豆5號,其中南夏豆25的最少,比對照少3.1 g。百粒重最高的是浙630,較對照多6.5 g,其余品種均高于對照或與對照相當。

表2 8個大豆品種的經濟性狀與產量表現
表2表明,5個品種較對照本地白毛豆增產10%以上,南夏豆35、浙A0851、浙秋豆2號、浙630和嘉豐黃豆,分別增產25.5%、18.5%、17.9%、12.40%和12.2%;南夏豆25較對照減產5.8%,浙秋豆5號因播種時間不適宜,較對照減產了30.5%。
表3表明,蛋白含量,對照本地白毛豆為46.3%,5個品種超過對照,南夏豆25、浙630、浙A0851、南夏豆35和嘉豐黃豆分別比對照提高14.5%、6.9%、4.8%、2.4%和1.9%;而浙秋豆5號和浙秋豆2號蛋白含量低于對照。豆腐的品質主要是受大豆蛋白質的影響,大豆蛋白含量越高出豆腐率越高。

表3 8個大豆品種品質表現
試驗結果表明,南夏豆35與對照相比,產量增幅最高,達到25.5%,豐產性好,蛋白含量比對照高2.4%。浙A0851比對照增產18.5%,豐產性好,蛋白含量比對照高4.8%。浙630比對照增產12.4%,豐產性好,蛋白含量比對照高6.9%。嘉豐黃豆比對照增產12.2%,豐產性好,蛋白含量比對照高1.9%。這4個品種可作為浙江省丘陵地區加工型大豆的夏播大豆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