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柢,潘偉光
(浙江農林大學a經濟管理學院,b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300)
農村金融在農村市場的資源配置、風險分擔、資金調配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有效保障,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相對國內其他省份,農村人口占比較大,農村環境較為復雜。河南省農村金融的發展既有農村金融發展的普遍性規律,也有自身發展的特殊性。近年來,全國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深入,其中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其農村金融的改革更是得到了全省人民的支持,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農村金融的供給與農業經濟的發展之間的關系仍然存在不清晰、不明了等問題。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河南省農村金融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就需要研究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從而可以尋找到一條切合實際的改革路徑。因此,本文擬利用河南省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數據,參考楊婷[1]的做法,建立VAR模型(向量自回歸模型)對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深化河南省農村金融改革、增強河南省農村金融供給、促進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一致認為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存在密切關系,但存在相互促進關系或是單向促進關系,還沒有一致定論。
關于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研究, Li[2]認為,高風險信貸、收入增長緩慢、融資成本高,以及抵押和擔保貸款困難會制約農村融資,而農村融資的增加會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趙洪丹等[3]運用OLS、靜態和動態面板分析方法,對吉林省農村金融與農業經濟發展的展開了研究,認為農村金融創新對農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顯著的推動作用。陳龍等[4]基于面板VAR模型,研究了我國金融發展情況、產業結構優化概況以及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發現金融扶貧力度和產業優化能夠顯著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杜鑫[5]認為,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涉農貸款數額的增長都為農業和農業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關于農業經濟增長對農村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研究,趙洪丹等[6]運用協整檢驗對吉林省開展研究,發現農業經濟的增長可以促進當地農村金融的發展,但是農村金融的發展可能會抑制農村經濟的增長。王淑英[7]基于空間面板Durbin模型,研究同樣發現農業經濟增長對農村金融發展有促進作用,反之有抑制作用。李卉[8]對甘肅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進行研究得到格蘭杰因果檢驗顯示農村經濟增長會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反之則不會。張利鑫等[9]研究發現,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可以促進農村金融發展,而山東農村金融發展速度較慢,會抑制農業經濟的增長。
關于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的相互促進關系研究, Abate等[10]研究了金融機構融資、服務對埃塞俄比亞農民農業技術與農業經濟的影響,結果顯示,金融貸款、服務對農業技術的發展和農業經濟的發展都有積極影響。李婕妤[11]研究發現,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從短期看,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現代化的正向作用較強,從長期看,我國農業現代化對農村金融發展的正向作用較強。鄧春生等[12]基于投資和消費的雙重視角系統分析了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關系,發現農村金融以非線性的方式顯著影響農業投資和農民消費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且農村經濟也會影響農村金融發展。
綜上,國內外學者對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展開了定量與定性研究,但是針對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的研究卻較少。因此,本文擬基于VAR模型,運用河南省農村金融與農業經濟相關數據,對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定性與定量研究。
本文研究的數據來源為河南省統計年鑒和國泰安金融數據庫,選取1990—2015年的數據。另外,由于河南省農村信用社一直扮演省內農村金融中的重要角色,是河南省農村金融產品的主要供給者,是河南省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因此,本文使用河南省農村信用社的歷年存款余額作為農村存款,貸款余額作為農村貸款。河南省農村金融與農業經濟概況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1990—2015年河南省農村金融與農業經濟概況
1.2.1 農業經濟發展狀況指標的選擇
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官方統計的指標和數據來表示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本文參考楊婷[1]的做法,用河南省第一產業生產總值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狀況指標(RGDP)。
1.2.2 農村金融發展指標的選擇
金融發展規模指標(FIR)。關于農村金融發展的指標有很多,普遍使用的是Goldsmith[13]提出的金融相關率,即金融資產總量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理論上講,金融資產總量應包括金融部門以及非金融部門的債權,例如經濟活動中的流動資金、貸款資金,以及金融機構中的存款、債券等等。但是,我國農村金融資產結構單一,大部分農村金融資產都是以銀行存貸款為主。因此,出于數據統計、資料收集的便利以及重視農業經濟的主體性,本文用河南省農村存貸款占比最大的機構河南省農村信用社存、貸款余額數據的和(RD+RL)作為農村金融資產,用RGDP作為生產總值。因此,河南省農村金融相關率為:
金融發展效率指標(RDL)。金融發展效率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中介把吸收到的存款轉化為貸款的能力。在本文中,農村金融發展效率指標指河南省農村信用社把農村貸款轉化為農村存款的能力,即用河南省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RL)和存款余額(RD)的比來表示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的效率。
1.2.3 模型設定
通過查閱、收集河南省農業經濟、金融數據,運用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對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設Yt=(y1t,y2t,…,ynt)是n×1階向量,其中y1t,y2t,…,ynt是n個時間序列變量。P階VAR模型可以寫成:
其中,α為截距項,βt-i為第t-i階Yt-i的估計參數,εt為隨機誤差。在中國農村,鑒于有限的樣本觀測值,眾多國內學者一般選擇RGDP、FIR、RDL來研究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14]。其中,RGDP表示農業經濟的發展,FIR和RDL表示農村金融的發展。
本文在計量軟件Eviews 10.0的基礎上,運用ADF單位根檢驗對向量自回歸模型(VAR)中的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效率變量同河南省農業經濟增長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運用協整檢驗驗證三者之間的長期協整關系,利用格蘭杰檢驗對三者之間的因果關系作出判斷,以脈沖響應函數結果圖來明晰三者之間的動態影響關系。
對RDL、FIR同RGDP之間的關系運用VAR模型進行分析之前,要先對其進行ADF單位根檢驗,驗證序列平穩性。如果ADF檢驗中的P≥0.1,說明檢驗序列非平穩,反之則說明序列平穩。首先對原始序列RGDP、RDL、FIR取對數得到的T1、T2、T3進行單位根檢驗,驗證其平穩性。隨后對一階差分后農村實際生產總值(T4)、農村金融相關率(T5)和農村金融效率(T6)進行單位根檢驗,驗證其平穩性,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單位根檢驗結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一階差分前的變量都是非平穩序列,一階差分后的變量都是平穩序列。
檢驗協整是構建VAR模型的第二步,變量存在協整關系時才能應用VAR模型,變量協整即表示檢驗的這些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均衡關系。利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來驗證處理后的農業生產總值、農村金融效率、農村金融相關率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在進行協整檢驗前,要確定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一般認為,多個不同階數VAR模型的FPE、AIC、SC值較小者為合理VAR模型。
從表3中可知,滯后階數為2時,FPE、AIC、SC、HQ都為模型比較重的最小值,因此,可以確定VAR模型的最優滯后階為2。同時,從圖1可以發現,VAR(2)模型中的所有特征根的倒數都位于單位圓內,證明VAR(2)模型具有較強穩定性,可以運用VAR(2)來進行實證分析。最后,運用Eviews 10.0中的Johansen法驗證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

圖1 VAR(2)模型單位根檢驗

表3 VAR模型最優滯后階數檢驗結果
表4表明,在5%顯著性水平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狀況、農村金融相關率、農村金融效率變量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

表4 1990—2015年Johansen 協整檢驗結果
基于VAR模型,對農業經濟發展狀況、農村金融相關率、農村金融效率的因果關系進行格蘭杰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中可以發現,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農村金融相關率和農村金融效率都是農業經濟發展狀況變化的格蘭杰原因,而農業經濟發展狀況不是農村金融相關率和農村金融效率變動的格蘭杰原因??梢?,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反映了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經濟的增長有很大促進作用,但是農業經濟水平的增長對農村金融發展影響不顯著。

表5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以滯后期為2對VAR模型進行回歸,得出方程的估計參數和t統計量。具體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2階滯后的河南省農村金融相關率(FIR(-2))對河南省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顯著為正,并且1階滯后的河南省農村金融效率(RDL(-1))對其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也顯著為正。此外,1階滯后的河南省農村金融相關率(FIR(-1))與2階滯后的河南省農村金融效率(RDL(-2))都不顯著。

表6 VAR(2)模型回歸參數
根據上文結果,對河南省農業經濟發展指標與農村金融相關率指標和農村金融效率指標之間進行脈沖響應分析,期望明了農村金融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幅度以及影響時間,從而深入探究其間的動態關系。具體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圖2顯示,給農村金融相關率指標和農村金融效率指標一單位標準差沖擊后,河南省農業經濟發展指標在未來10個月的波動情況。從圖中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征:(1)當在本期給農村金融效率指標一標準差沖擊后,農業經濟發展狀況會正向變動,變動幅度在第二個月達到最大,在第四個月逐漸消失;(2)當在本期給農村金融相關率指標一標準差沖擊后,農業經濟發展狀況會在第二個月有略微下降,并在第三個月迅速上升達到最大變動值,隨后正向影響逐漸縮小。
從上文實證分析結果中,可以清晰的發現河南省1990—2015年全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一定相關關系。第一,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河南省是國內農業大省,農村金融存貸款數額越多,農村金融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河南省農村貧困居民脫貧,促進河南省農業經濟整體協調、良好發展。并且,從農村金融效率指標的估計參數可以發現,農村貸款占存款余額的比重越大,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越強。第二,河南省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對河南省農村金融效率與相關率沒有顯著影響。原因可能在于河南省農業經濟的增長并沒有都用在服務農業、建設農村方面,而是通過農村金融機構流向城鎮區域。也可能是造成河南省農村金融效率指標不增反降的原因之一。第三,從脈沖響應函數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河南省金融效率指標比農村金融相關率指標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更大,并且影響的時間更長。在農村地區中,金融機構的貸款是金融供給的最主要途徑,而金融效率指標的分子是貸款余額,證明了貸款量對農業經濟的影響非常大。以上研究結果與鄧江東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都是農村金融發展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本文結果與李卉等[8]對甘肅省的研究結果有一定差異,其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是金融發展的一個單向原因。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甘肅省處于我國西北部,農村金融的發展沒有跟上農村經濟的發展,并且當地的農村金融可能存在農村金融發展效率低、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不能較好支撐農業經濟的發展。
擴展河南省農村金融供給路徑。其一可以充分發揮河南省政府的引導作用,通過建立農戶幫扶基金,降低河南省農戶融資難度,提高河南省農戶的信用評級,拓寬河南省農戶融資渠道。其二可以建立適應河南省農業經濟發展的資金池,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可適當放大農村金融資金杠桿力度,有效激活河南省農業資金流動率,支持河南省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增加河南省農村金融貸款供給量。在河南省農業產業經濟的轉型、農戶收入結構改變的背景下,河南省相關部門應加大農村金融供給改革力度,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吸引各類銀行機構、中介機構、保險機構進入農村市場,增加河南省農村金融服務,增強河南省農村金融貸款供給,提高河南省農村金融產品質量。
增強河南省農業經濟對金融的反哺。河南省農業發達,農村人口眾多,許多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收入沒有反哺當地金融發展。因此,一方面河南省各地部門可通過貸款擔保、貸款補貼、風險分擔等形式對農村金融機構進行扶持;另一方面,應鼓勵農戶把農業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收益用在農村,而不是通過金融機構流向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