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煩惱:當你興沖沖地想做一件事時,卻總是因為沒有好的辦法,或是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把事情做得一塌糊涂。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論語》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或許能給你啟迪。快來探索其中的奧秘!
原句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出自《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子貢問孔子怎樣修養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須先磨快工具。住在這個國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賢人,與各種賢達的人交朋友。”
典故錦囊
《莊子》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向南到了楚國的地界。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貢獨自一人向田野走去,這時已經好長時間不下雨了,稻田里的水不多,有的稻苗開始發黃,一片旱象,令人發愁。子貢見一位老人抱著一個甕(wèng),從低處灌滿水,很吃力地抱起來,再把水倒進高處的稻田里,一趟又一趟,累得氣喘吁吁,所抱甕中的水不多,難以解除干旱。
子貢看在眼里,替他著急,對他說:“老人家,這樣澆水太累了,我有個好辦法,可用力少、成效大。”老人不解地問:“什么辦法?”子貢說:“你在地上立一個木柱,上面架一根長竿,一頭系著您的甕,人扳住另一頭,可以轉動。先把有甕的那一頭轉到低處灌滿水,再把甕轉到高處的稻田里,把水倒在里面。這樣可省去很多力氣,成效還大。”老人問:“這叫什么?”子貢說:“這個叫做‘桔槔’。”
我們都想把事情做好,但是靠苦干是不行的,要會“利其器”。例如,練書法時,我們要先把墨研得細膩,把紙鋪平,把周圍物品擺放整齊,讓它們不妨礙我們寫字;又如,做一項實驗,要把需要的工具一一清點好,防止過程中手忙腳亂,出現失誤;再如,做一項手工作業,要挑選一把好用的剪刀,這樣剪出來的花樣才不會參差不齊……
小朋友們,開動你的腦筋,在做事之前想想怎樣才能準備充分、用好工具,讓事情做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