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近年來,通過手機、電腦在網絡上刷短視頻節目,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動動手指就能欣賞到各類短視頻節目,再動動手指就能把自己生活中的有趣事情、生活感悟分享給更多的人??梢哉f,短視頻節目的出現和流行,已改變了大家傳統的文化學習和文藝欣賞的習慣,短視頻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而曲藝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把握短視頻平臺發展的脈搏,努力實現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發展。
(一)短視頻平臺發展的主要特點
要推動曲藝節目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發展,首先需要曲藝工作者了解短視頻平臺的基本特點。
從傳播的方式看:短視頻平臺是自媒體時代的產物。過去的傳統媒體傳播方式是信息由點向面的單向傳播,有一定的專業要求,也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管理相對容易;而短視頻的傳播是點與面、點與點之間的交互式傳播,現在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很多自媒體人,自媒體人與網民并沒有什么界限劃分,普通的網民就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發布自己想發布的內容,發布信息的網民大多也是網上別人作品的受眾。與傳統媒體相比,短視頻平臺的優勢是技術門檻低,發布的作品有快速即時、傳播快、緊扣網絡熱點等特點,有很強的代入性和親和力,容易激發網絡受眾的共鳴。
從發布的內容看:目前各短視頻平臺的熱點內容,可以說節目質量是良莠不齊,有很多優秀文藝工作者和他們的創作節目,通過短視頻平臺走進了千家萬戶,受到大家的肯定;有很多知識類節目滿足了大家碎片化學習的需要;即時類新聞節目,讓大家第一時間獲知全球的信息;但有些節目因藝術形式過于小眾,內容較為冷僻,存在著曲高和寡的現象;還有一些發布內容有較強隨意性、主觀性的問題,沒有核實真假就上網傳播;有的節目為了成為網紅熱衷于惡搞、低俗。對于平臺來說,對問題節目的管理,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對有些有問題的內容雖有事后刪除、限號等處理手段,但往往在處理時已廣泛傳播,造成一定社會影響。
所以對短視頻節目的發展,我們要看正面、看主流,也要注意負面的問題,要防止“進坑”。
(二)從曲藝發展的現實需要看,應該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發展
從目前曲藝的發展現實需要看,各地曲藝團隊當前都存在從傳統專業文藝團隊管理方式向面向市場運作管理方式轉化的問題,很多傳統曲藝的團隊因不適應轉向商品化的曲藝市場,在出新人出新節目上出現斷層,有很多演員多年沒有演過新節目,很多曲藝團隊后續乏人、發展乏力。短視頻平臺的出現可以說給曲藝團隊和曲藝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機遇,曲藝人需要認真思考如何把握這樣的機遇。
1.借助短視頻平臺可助力培育曲藝觀眾群體的需要
在當今這個時代,快餐式文化流行,傳統曲藝觀眾群體在流失,這是客觀現實,但我們也應看到隨著各類曲藝小劇場紅火,很多年輕人也逐步開始喜愛曲藝節目,這些觀眾很多是網上短視頻的熱衷者,因此我們通過短視頻平臺的曲藝節目,培育這批觀眾,讓他們從不了解曲藝,變成更懂曲藝藝術、更會欣賞曲藝節目,從而成為曲藝愛好者、曲藝熱心觀眾,壯大曲藝觀眾這一群體。另一方面,近兩年因疫情影響,各地曲藝小劇場演出受影響較大,如果曲藝團隊、曲藝演員長期和觀眾不接觸,可能原先培育的觀眾群就會再度流失,這種情況下通過短視頻平臺讓曲藝團隊、曲藝演員保持與熱心觀眾的聯系和互動,可增強演員和觀眾之間的緊密度。
2.借助短視頻平臺可實現培養曲藝演員的需要
曲藝觀眾要培育,曲藝演員也要培養。一支健康發展的曲藝演員隊伍,應該是金字塔結構,基礎層是龐大的曲藝業余演員、曲藝愛好者;中間層是專業的曲藝演員、曲藝從業人員;頂層是有較高水準的曲藝明星、曲藝專家。這其中基礎最重要,基礎不牢,金字塔也立不起來,這就需要給基礎層的業余演員、曲藝愛好者更多的演出機會,好的演員是演出來的,好的作品是磨出來的。短視頻平臺可以給業余演員、曲藝愛好者更多演出機會,通過自演自拍,可以讓這些演員得到鍛煉,甚至得到網絡上曲藝名家的指導;同時,這些演員也可以通過觀摩短視頻節目中曲藝名家的表演,學到更多表演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藝術水準。而中間層、頂層的曲藝演員用好短視頻平臺,也可以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從而得到更多曲藝觀眾的認可,繼而成為曲藝行業發展中有號召力的優秀帶頭人。
3.借助短視頻平臺可滿足宣傳曲藝節目的需要
當前觀眾對曲藝節目的了解,主要還是靠電視、電臺、報紙等傳統媒體的宣傳報道,此外便是靠老觀眾的口口相傳,而借助短視頻平臺可以讓曲藝節目的宣傳更加便捷,通過短視頻發幾個排練現場的花絮、演出版本的片段,就可以起到宣傳曲藝節目的作用,為新曲藝節目正式上演提前預熱;此外,有些比較小眾的曲藝節目,大多數觀眾并不了解,很少有電視、電臺、報紙宣傳的機會,這類曲藝節目可以通過短視頻平臺自發宣傳,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小眾節目;甚至,一些對曲藝很陌生的網民,也可能因對偶爾刷到的曲藝節目感興趣,繼而逐步喜歡上曲藝這門藝術。
4.借助短視頻平臺可推動曲藝行業形成良好職業風尚,傳播正能量
現在的曲藝演出節目內容五花八門,有的演出充斥低俗內容;在短視頻平臺更是有許多低俗的“流量產品”,有些短視頻作品為了紅完全沒有下限。因此,在短視頻平臺宣傳推廣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曲藝節目,對曲藝界和短視頻平臺來說是合作雙贏。在多元文化的時代,曲藝人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我們不用正能量的節目去占領新媒體、短視頻平臺這些新陣地,那些低俗惡搞的節目就會去占領。在短視頻平臺推廣正能量曲藝節目,也能給曲藝節目從業人員一個明確的導向,讓大家知道創作、表演的尺度該如何把握。同時,短視頻平臺正能量的曲藝節目多了,也能提高觀眾欣賞水準,又回過頭來促進曲藝演員提高創作和表演水準,這樣形成一個正向激勵效應,久而久之對提高整個曲藝行業好的風氣會有幫助。
(三)從曲藝發展的歷史過程看,需要把握與短視頻融合發展的機遇
從曲藝發展的歷史看,曲藝藝術曾經有過幾次借力科技發展的經歷。
在廣播電臺出現以前,相聲以撂地演出為主,主要集中在北京的天橋、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廟、沈陽北市場等地的演出場所。當時的經營情況是“刮風減半、下雨全完”。1927年5月,天津廣播無線電臺正式開播,開始邀請相聲藝人進入電臺直播錄音。不久后,北京的電臺也開始組織相聲藝人播音。相聲的影響力,正是通過電臺廣播擴大到京津兩座城市,很多相聲演員也是借助電臺享譽京津;在上海,王無能、姚慕雙、周柏春等滑稽名家也是借助廣播電臺聲名鵲起。當時廣播電臺選擇曲藝演員播音,一是因為當時的電臺基本都是直播,曲藝這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最適合廣播直播;二是因為當時的電臺最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在節目中插播廣告,曲藝演員大多有清晰的口齒、幽默的語言、靈活多變的表演方式,是插播廣告的最佳人選。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隨著無線電技術發展,收音機普及度大大提高,曲藝節目在這一時期更是成為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聲、評書、滑稽戲、蘇州評彈、揚州評話等節目擁有大批熱心聽眾。20世紀90年代起電視機的普及,讓小品開始逐步崛起,在收音機時代,只聽聲不能見影,而電視機讓觀眾聽聲也能見影,身體語言的加入讓小品比相聲更有吸引力,再加上春晚這個最大演藝平臺的助推,小品的優勢得以進一步放大。
現在短視頻平臺出現,給了曲藝人一個新的機遇,如何借力短視頻平臺,如何借助新技術讓曲藝節目更好地擁抱網絡觀眾,需要曲藝人認真思考。
從當前短視頻平臺曲藝類節目的現狀看,有四個方面需要注意。
(一)曲藝類節目在短視頻節目分類中的定位尷尬
目前,各大短視頻平臺節目分類主要為:搞笑、明星、美食、時尚、美妝、街訪、旅游、娛樂、生活、資訊、親子、知識、游戲、汽車、財經、勵志、萌寵、運動、音樂、動漫、科技、健康、故事類等。曲藝節目在其中的歸類很難定位,如歸屬搞笑類,搞笑類節目目前往往被認為是惡搞、低俗的自媒體節目,傳統曲藝類節目的觀眾不太會關注這個類項的節目;如歸屬音樂類,短視頻平臺音樂類節目的觀眾大多數是流行音樂的歌迷,這一人群對曲藝類節目關注度不高;歸屬娛樂類,似乎又踏入影視演員的領域。總之,一個曲藝愛好者要到短視頻平臺找曲藝類節目,在選擇分類上存在難度。同樣,平臺在定向推送上,也會存在模糊。結果便是曲藝在別人的分類中,以自己的短處和別人長處比,這對宣傳曲藝演員和曲藝節目都非常不利。
(二)曲藝類節目需要二次再創作的尷尬
當前短視頻平臺節目常規的分為15秒、1分鐘、3分鐘、5分鐘等幾種規格,相對來說,15秒作品的觀眾熱度、作品完播率、點贊數都是最高的,1分鐘的作品其次,作品越長完播率往往越低。而傳統的曲藝節目幾乎沒有15秒的短節目,1分鐘的節目也很少,一個短視頻節目要完整地用好三翻四抖、鋪平墊穩,幾乎不可能,所以把曲藝節目直接搬上短視頻平臺這條路很難走通。為此短視頻平臺上的曲藝節目,要適應短視頻觀眾的收看習慣,要對傳統的曲藝節目進行二次創作,多創作一些15秒的一句話小笑話、1分鐘的小段子;或者把過去一個完整傳統節目的作品,拆成幾個1分鐘或3分鐘的短視頻曲藝節目,每個節目圍繞一個包袱、笑料自成體系。這樣的節目在短視頻平臺會更有吸引力。這對曲藝人的創作和創新能力是個全新的挑戰。
(三)曲藝演員不適應短視頻平臺的尷尬
有些曲藝演員在用好短視頻平臺上,也存在能力上的尷尬。
一是有些曲藝演員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關注不夠。有的傳統節目過于老套,與時代脫節,年輕的觀眾不感興趣。
二是有些曲藝演員對短視頻節目制作的新技術掌握不夠。有的節目聲音質量差,有的方言節目沒有配文字,讓觀眾欣賞的時候很吃力。這就需要廣大曲藝人提高短視頻制作能力,或者組建自己的技術團隊來支撐自己的短視頻制作。
三是有的曲藝演員在短視頻平臺與粉絲互動的度把握不夠??赡芰晳T了在臺上被粉絲捧成角,對短視頻平臺上各種網友的批評、諷刺、謾罵,甚至為了黑而黑的行為,缺少思想上的準備,有的曲藝演員因一時氣憤會在評論里與網民爭論,甚至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與網民的罵戰內容,這些都有損曲藝人的形象。
(四)做好曲藝節目與短視頻融合發展需要多方施策形成合力
我們還應注意到曲藝節目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靠開兩個會、寫幾篇文章、喊幾句口號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廣大曲藝人主動而為,需要方方面面共同思考、共同施策,才能實現目標的長線項目。因此,形成合力非常重要。
一是各級曲協要加強與短視頻平臺的合作,為曲藝類節目的發展助力。和短視頻平臺加強合作,單靠曲藝人個人的能力有點困難,這需要各級曲協在其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例如,曲協可以與短視頻平臺合作,首先在分類上設立單獨的曲藝分類;可以與短視頻平臺合作開設一些品牌活動,吸引更多曲藝愛好者參與進來;可制作系列節目,系統介紹各類曲藝節目,發揮主渠道的作用;可和短視頻平臺合作開展曲藝人員的網絡身份認定,對經認定的各級曲協會員發布的節目,優先給予流量推廣的支持。
二是曲藝從業人員、曲藝愛好者要圍繞短視頻平臺的需要進行創作。作為曲藝人,不管是專業人士,還是業余愛好者,都應該為了自己喜愛的曲藝盡一份力,要多創作好的節目、多宣傳好的節目。
三是要引導社會各界為曲藝節目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助力。還要發揮曲藝圈子外面的各界人士的作用,如:可以和企業合作舉辦各類企業冠名的曲藝比賽或交流活動,在線上開辦低門檻的初選、海選活動,在線下舉辦高質量的復賽、決賽,線上對復賽、決賽同步直播;可以和各短視頻平臺合作舉辦一些曲藝欣賞會、曲藝講座、曲藝迷見面會,擴大曲藝藝術、曲藝演員的社會知曉度和認可度;各類短視頻平臺也應大力支持正能量、健康有意義的曲藝節目推廣,用弘揚積極正面的作品壓制低俗惡搞節目的炒作。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曲藝節目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發展,曲藝這門傳統藝術一定會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上海市浦東新區司法局辦公室主任)(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