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姿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在物質需求不斷被滿足的基礎上,對精神文化產品有了更高的需求,也在客觀上要求各文化文藝生產、交流、輸出平臺有更為積極的應對措施。從宏觀角度來說,打造并完善會員制度,是各大平臺實現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平臺互利關系,進而用深層次關系化服務留住忠誠用戶,實現自身長期向好發展的關鍵。據筆者所知,2011年“電影網絡院線發行聯盟”的成立,掀起了在線視頻網站全行業的收費熱潮,其中會員費和點播費為增值業務中兩大直接收入來源。會員模式是在付費點播的基礎上增加更為豐富的會員特權,讓用戶逐漸習慣于為視頻內容買單的消費行為。會員特權不僅包含與影視作品內容相關的服務,還涉及周邊產品、電子商務、金融產品等多個行業領域,從而形成“內容+服務”模式,這樣的模式目前已成為視頻網站的主流會員模式。
中國曲協及地方各級曲協因其人民團體的本質屬性,不可能如其他以逐利為主要追求的文化文藝平臺一樣,用合規的商業行為來實現會員與平臺的共贏。但就會員制的本質來說,兩者并無區別,都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顯著提升黏性、增強會員對平臺或者團體的認同感。
筆者認為,一切發展的成果都是問題導向使然。如果說商業平臺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提供更多服務,以更優質的服務換取會員的心理滿意度和消費忠誠度,那各級曲協就應該深入了解本地曲藝事業面臨的困難和群眾對曲藝發展的具體要求,以有的放矢,因地制宜。認知梳理后,寧波市曲協認為,曲藝人才斷層、會員凝聚力不強、缺少展示交流平臺、活動缺乏清單化管理等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寧波市曲協矢志改革,對政施策,創新開展“會員日活動”,全力搭建曲藝之家、凝聚曲藝之心、唱響曲藝之歌。
當前,眾多文化文藝平臺的會員主陣地都放在了網絡上。一方面是因為網絡平臺互動性優、參與性強,另一方面是因為時間成本與平臺成本均可得到顯著的降低。近年來,曲藝界對網絡平臺的重視度日益提升,也是對其種種優勢有了清晰認識使然。但曲藝藝術傳承發展的“實體性”決定了自身不能將陣地完全放在網絡上,而要持續深耕實體陣地,實打實地夯實會員發展的根基。2019年底,寧波市曲協入駐寧波社會組織創新園,借助社會資源,先后在寧波東南小學、格蘭晴天幼兒園等地成立10個少兒曲藝傳承基地,創建南山茶場、莊市街道文化站等3個曲藝創作基地及寧波211創意空間培訓基地等,一系列實體傳承、創作活動場地的成功搭建,為寧波市曲協開展會員服務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同時,從2018年開始,寧波市曲協確定每月第一周為“會員服務日”,活動內容包括記錄會員訴求、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同時對會員的基礎資料分門別類地重新核實和登記,及時掌握曲藝藝術各門類的發展現狀以及曲藝人才的分布狀況?!皶T日活動”實行項目制管理,明確每次活動由一名主席團成員掛帥、一個區縣(市)曲協承辦、一個項目團隊負責。該管理制度規定,曲藝活動承辦單位應精心擬制每項活動組織方案,項目團隊在聯絡協調、資金保障、后勤服務等方面應有明確分工,以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總的來說,不論是商業化的文化文藝平臺還是有公益屬性的曲協組織,實行會員制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讓會員認為所屬團體有更高的情感價值。筆者認為,情感價值是會員通過享受會員特權而在內在情感上獲得愉悅或滿足感。就商業平臺來說,當用戶個體在使用某個產品或服務時從中獲得愉悅感,如果產品和服務是借助于某種科技手段呈現的,那么用戶在感受到科技手段帶來的價值之外,還會從個人角度感受到產品或服務帶來的情感價值,那么對產品或服務的總體評價也會相應提高,因而就會相比其他用戶更愿意接受該平臺的產品、服務和技術,并且會傾向于使用更多。
曲協組織會員情感價值的實現,不僅僅在于對“曲協會員”的身份認同,還有能為曲藝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具體措施,這是由曲協組織的公益屬性所決定的。為充分調動會員積極性,使其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并能自覺為當地曲藝事業發展作出貢獻,寧波市曲協實施了一系列措施。
1. 開設培訓“大課堂”。在“會員日活動”中,寧波市曲協設置了豐富的培訓交流內容,包括“一月一講(評)”公益文藝講座、“曲樂匯”會員沙龍等。此外,還不定期在寧波211創意空間培訓基地開展故事創作、表演培訓,舉辦中青年曲藝創作培訓班,鼓勵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會員參加上級曲協舉辦的培訓班等。近兩年來,寧波市曲協先后舉辦和參加各類曲藝培訓32場次,培訓會員1428人次,基本做到了會員全覆蓋。
2. 搭建展示“大舞臺”。寧波市曲協利用“天一薈”天天演、鼓樓步行街“周周演”、南塘老街“天天說”及民樂劇場、五一劇院等平臺,為自由從業者提供學習和交流機會,為四明南詞、寧波走書、唱新聞、甬上老腔調等非遺曲種提供展示平臺。先后開展“雨露新苗”少兒曲藝大賽、寧波高校曲藝聯盟擂臺賽,組織會員“送歡笑進基層”活動等。此外,還為“四明曲藝團”招募并培養新團員,以老帶新、專業帶業余的方式培養曲藝人才。
3. 打造曲藝“新勢力”。寧波市曲協實施總分制曲協會員管理,以市曲協為中心,在全市10個區縣建立了曲協分組織,對會員實行屬地化管理,同時注重發展政治品質過硬、職業道德良好的新會員。近兩年來,寧波曲協新發展國家級會員14人,省級會員52人,市級會員100人。其中,中共黨員約占25%,大專學歷約占30%,本科及碩士以上學歷約占35%,擁有中高級職稱的約占8%。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國家對曲藝工作者一以貫之的希望。如果說商業平臺的會員在較大程度上是為了實現自身需求的滿足,那曲協會員就應該有更高的價值追求。為此,曲協組織必須加強組織建設,強化會員引領機制,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而努力。
寧波市曲協把“會員日活動”主動融入寧波市發展大局,圍繞年度中心工作,成立創作組、編導組、演出組,開展“兩整兩提”主題創作、“道德模范先進事跡曲藝巡演”等系列活動,得到了省市文明委和市紀檢委等部門的肯定和贊揚。此外,寧波市曲協還致力于服務公益,開展“全國99公益日”集善義演、為愛心寧波代言等活動。一系列舉措使得廣大會員在服務大局中提升了政治意識,也為他們自覺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平臺。
曲藝藝術是受眾群體最廣、扎根基層最深、表現形式最活的文藝形態,曲協組織理應成為傳遞黨的聲音的排頭兵、服務人民的“輕騎兵”、服務會員的大本營。寧波曲協以“會員日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了會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增強了會員歸屬感和獲得感,為曲協工作和曲藝事業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
(作者:寧波市曲協主席)(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