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伯
9月25日,紀念陳云同志“出人、出書、走正路”談話發表40周年座談會在上海市嘉定區召開。曲藝界的領導、師長、同仁們齊聚一堂,筆者的心情非常激動。筆者想說的第一個關鍵詞是感恩。首先,我們應該感恩這個時代,時代給了我們曲藝工作者學習進步、創新發展的機遇和舞臺。筆者是從1981年開始從事評彈演出的,當時16歲,今年56歲,整整40年,可以說現在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國家重視文化領域,對各項藝術的支持、關懷和關愛前所未有的,讓我們這一代人倍感溫暖。廣大曲藝工作者還應該感恩陳云同志。評彈有今天的良好發展和陳云同志有很大的關系,他提出的“出人、出書、走正路”這7個字,字字千斤,指導著我們40年來的曲藝發展的道路走得很正,曲藝在每個時代都沒有落下,都有杰出的作品涌現。尤其是“走正路”3個字給了我們方向上的指導和引領。第二,我們要感謝陳云同志的是在他的關懷下,20世紀80年代初,蘇州評彈學校復校,筆者就是復校的第一屆學生。當時我們有76名同學,現在堅持演出的專業演員還有13名,其他人雖然不在評彈舞臺上,但是由于對評彈的熱愛,他們在各個行業為評彈呼喊和支持這門藝術,為評彈藝術作著自己的貢獻。蘇州評彈學校為評彈這一曲種孕育了2000多顆“種子”,現在這些“種子”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今天在評彈舞臺上,說書的演員90%以上都出自于蘇州評彈學校,這要感謝陳云同志當年倡導恢復了蘇州評彈學校。另外,陳云同志對評彈的關懷可謂事無巨細。筆者非常有幸擔任過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晚會的策劃、撰稿和主持,也因為這個機緣,筆者前往紀念館查閱了陳云同志給評彈藝術的所有書信。陳云同志對評彈藝術的細致,精細到書里的某一個字、某一段文字都能顯示出來,特別是他對“評彈整舊”的重視。我們現在在書壇上能看到、聽到的經典作品幾乎都是經過整舊的。陳云同志對評彈細致入微的關心讓我們每一名評彈人都由衷地感謝他。
第二個關鍵詞是敬仰。筆者非常敬仰陳云同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精神。因為筆者出生在評彈世家,我們一家人和老首長交往不少,父親曾多次為老人家演出,當面聆聽過他對評彈發展的很多指示。我母親徐檬丹雖然沒有見過陳云同志,但她創作的中篇評彈《一往情深》《真情假意》等得到了陳云同志的肯定,母親至今還收藏著陳云同志送給她的書法條幅,“出人、出書、走正路”。這也是我們這個藝術之家的傳家之寶。筆者對一件事非常遺憾,當年我們從評彈學校畢業,全校70多個同學選拔了11個人去北京演出,準備向老首長匯報我們的學習成績。當時大家都興高采烈地去了北京,沒想到演出結束后得知陳云同志去了杭州。我們當時提出回蘇州的路上再去一次杭州,給陳云爺爺再演一場,可他老人家卻帶來消息說,“你們來北京演出,是應文化部教育司的邀請,我來看你們演出,順理成章。而現在你們要專程趕到杭州為我演出,這個不可以,下次我一定來。”后來筆者學弟學妹比我們幸運得多,有兩屆學生向他老人家當面做了匯報演出。這件事情雖然令筆者始終遺憾,但是陳云同志的高尚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心里。這些年來筆者也創作了很多關于陳云同志的作品,每一個作品都飽含著一名曲藝人對他的一往情深。
第三個關鍵詞是奮進。筆者認為,我們參加紀念陳云同志“出人、出書、走正路”談話發表40周年座談會不僅是紀念陳云同志,更是激勵自己要向上、要奮進、要多出好作品。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和紀念陳云同志“出人、出書、走正路”談話發表40周年,前不久,我們評彈人創作、演出了紅色題材的中篇評彈《戰·無硝煙》,大膽選擇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陳云同志在上海領導指揮“銀元之戰”和“一黑二白”經濟戰役的這段史料,在創作過程中得到了陳云紀念館和上海金融博物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在這部作品里,我們采取了以前在評彈中篇里很少運用的雙線并行的展開方式,一條線索是在陳云同志的指揮下,中共黨員劉浦生與國民黨特務李梅亭的正面交鋒,另一條則是楊柳青、夢奇奇等底層百姓眼中的上海這座城市的重生和變化。在這個書目中,陳云同志雖然不是整個故事里的“男一號”,但卻是整個作品中的靈魂人物,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大到修鐵路、運煤炭,小到明天上海市面上還需要多少斤糧食,事無巨細、無不操心,人物的鮮活形象躍然書臺。在書目中,我們還大膽地讓老首長的口中唱起了他鐘愛的評彈:這一仗,與上海人的生活休戚共;這一仗,與新中國的前途風雨共;這一仗,與共產黨的形象榮辱共;這一仗,有進無退,必須成功!演員每唱到此處,在場觀眾無不鼓掌叫好,既為優美的唱腔叫好,又為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的精神而喝彩。用藝術作品鼓舞人激勵人,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嘗試取得了成功。這篇中篇書目入選了上海市2021年度重大題材文藝創作扶持計劃,我們今后將不斷打磨、繼續完善。
我們拿什么作品來回饋這個時代?這是每一名曲藝工作者的奮斗目標和責任擔當。上海曲協10多年來一直和陳云紀念館合作,創作演出關于陳云同志故事的曲藝黨課,受到了各界的肯定。同時,上海曲協也做了很多曲藝的普及推廣工作,創建了1個中國曲藝名城和2個中國曲藝之鄉,目前金山區也正在努力創建曲藝之鄉。最近,我們在中國曲協專家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和上海獨腳戲傳承中心聯合舉辦了“曲苑文壇——2021上海市曲藝培訓班”。開班的第一課,我們就帶領全體學員一起學習了中國文聯發布的《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倡議書》。大家一致認為,作為一名黨領導下的曲藝工作者應當自覺地做到腳下有底線、心中有紅線,堅決抵制不良習氣,堅守藝術初心,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
筆者認為,“牢記使命、勇于擔當、深入生活、緊跟時代、不斷創新、精益求精”是我們文藝工作者必須努力的方向,也是出好作品、出經典作品的唯一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投身時代、扎根生活,創作演出反映時代風貌、跟上時代步伐的優秀作品,這是我們每一位曲藝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我們要為此共同努力,創造曲藝事業的美好未來!
(該文章選自第四屆全國曲藝理論學術研討會)
(作者:中國曲協評書藝委會副主任、上海市曲協主席)
(責任編輯/陳琪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