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說自己是很善良的人,但是在電車上還是經常讓座的。無他,面前站著一位老先生或者老婦人,我無法坐得心安理得。可是,讓個座也要經歷很多“心路歷程”。在日本,人們并不喜歡被尊為“老”。你要是見到阿姨叫姐姐,見到叔叔叫哥哥,絕對討巧,令對方喜笑顏開。
“尊老愛幼”在日本電車上,是行不通的。“幼”,被認為是需要鍛煉的,小孩子精神頭足,并且小孩子要么不必買票,要么是半票,約定俗成是不能占一個位子的——除非車里空空蕩蕩。至于“老”,也是不能隨便就尊的。有的老人在電車上被讓了座,要一整天耿耿于懷,為自己已被看作老人而哀嘆。所以,是否讓座,要察言觀色,看人家是否真的很老。就算你判定那年齡有足夠資格了,還要以聰明智慧來判斷這座當讓不當讓。
一般來說,老爺爺,還有神情疲憊者會欣然道謝坐下。如果是雖然看上去很老,但還認真化了妝,并且染了發的女士,很可能你讓了她也不肯坐。于是,你們謝來讓去的,弄得全車人都看著你們,多不好意思啊。
? 關乎讓座中的年齡判斷,總之你盡量往“小”了想是沒錯的。日本人喜歡被稱呼得年輕,如果按照中國習俗“尊老”,在日本見人就叫大爺大叔大嬸大姐,會被白眼淹死的。想當初我剛來日本,依禮貌習俗叫人阿姨,立刻遭到冷遇。以后被教導,見阿姨就叫姐,見老婆婆就叫姨,基本不會錯。
事實上,東京的所有電車上都有“優先席”,即老弱病殘用的座位,這些座位普通人是不好意思坐的,老人可以一上車就找這幾個角落里的好位置,并且不被讓座。
? 做好事者,讓座以后其實也很尷尬,本來是你很樂意地站起來,但是這份樂意會被一連串的道謝弄成窘迫。我站起來時往往先說一句:“沒關系,我下一站就下車。”然后倉皇逃到角落里去,拿出書,心里很滿足——看,做好事其實只為自我滿足,呵呵。